点名农商行、农信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点名农商行、农信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点名农商行、农信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推动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导 读

12月19日至21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对于金融改革,会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所谓“回归本源”,即专注主业,更好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对此,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表示,中央强调“回归本源”的目的,就是遏制过去某些地方银行通过金融投资、通道业务、同业业务等快速扩张规模,而忽略对实体经济贷款和扶持的行为。

随着金融政策不断聚焦服务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或将迎来更多利好政策,而过去靠资金业务野蛮生长的城商行、农商行等则将回归服务地方经济、中小企业等的本源。

据新华社12月21日消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以金融体系结构调整优化为重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城商行、农商行回归本源

服务实体经济和中小企业

本次会议特别强调,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等中小银行的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对外经贸大学金融系教授郭红玉认为,所谓“回归本源”,即专注主业,更好地回归服务实体经济。

钟辉勇表示,回归本源,意思是从这些银行服务对象上来看,回归它们最初的定位,如城商行,最初的定位就是服务地方经济、服务中小企业、服务城市居民。农商行、农信社也是类似。

何飞认为,目前地方性银行存在脱离地方、热衷规模扩张等现象,还有不少地方性银行存在脱离放贷主业、热衷资金套利的行为,这些都是不符合当前监管要求的行为,违背了当初成立时的初衷,不利于服务当地企业发展。因此,地方性银行必须回归服务地方的初心,地方银行业务必须回归服务实体的本源。

何海峰表示,中央强调回归本源的目的,就是遏制过去某些地方银行通过金融投资、通道业务、同业业务等快速扩张规模,而忽略对实体经济贷款和扶持的行为。“中央的要求本意还是要求银行要脱虚向实,告别自弹自唱。”何海峰说。

发展民营银行

对内金融开放

第一批5家民营银行设立于2014年,包括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上海华瑞银行、天津金城银行、浙江网商银行、温州民商银行。第二批民营银行于2016年底获批,2017年陆续成立。此后便无新的民营银行获批成立。截至目前,全国共有17家民营银行。

中国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认为,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所强调的金融体系结构调整,是指在以银行为基础的机构体系中,在存量的结构下,做增量的改革,扩大直接融资比重,发挥直接融资体系和间接融资体系“双管齐下”的作用。

何海峰表示,鼓励设立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与目前中国正在进行的加大金融行业开放,包括银行业、保险业、证券业的背景相一致。 金融开放不仅有对外开放,也有对内开放。鼓励符合要求的、有资质的民营资本进入银行业,成立中小银行、民营银行,是十分有意义的:

一方面,可以促进民营银行中小银行的快速发展,弥补大中型金融机构在支持基层、民营、小微、草根方面的不足,更好地服务民企、服务小微;


另一方面,优质的民营资本进入金融行业,也是对民营资本的一种利好。

交通银行金融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何飞表示,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体系中,结构性问题明显。主要表现为民营银行发展严重不足,城商行、农商行和农信社发展错位。我国目前的民营银行受到的展业要求限制较多,民营银行面临吸储难、放贷难等突出困境,同时还存在公司治理不健全等问题,下一步必须要在民营银行设立门槛、展业环境等方面作出调整,促使民营银行稳步做优。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发展研究所副所长钟辉勇表示,发展民营银行和社区银行,既能更好地服务小微企业和个人,给我们日常金融带来更多的便利,也有利于增加银行业的竞争程度,更好地激发银行业的活力。

相关链接

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点名”

农商行和农信社,明年怎么过?

“农商行、农信社”被“点名”了。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部署明年经济工作时,特别强调要“推动城商行、农商行、农信社业务逐步回归本源。”

这次被“点名”非同寻常。历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发布的公报中,极少对“农商行、农信社”直接“点名”。如今,“农商行、农信社”榜上有名,

一方面,与“农商行、农信社”近年来改制转型后快速发展,资产规模越来越大,在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以及扶贫工作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在银行业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有关;


另一方面,也与一些“农商行、农信社”心有旁骛,没有专心主业、专注实体经济,热衷于资金“空转”有关。

为此,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银行业提出明确要求,其中,农商行和农信社在业务发展方向上,明年必须“逐步回归本源”。

不忘初心 坚守定位

“农商行、农信社”绝大多数扎根县域,深耕县域经济。按理,服务“三农”、支持小微,是定位,也是己任,时刻不应松懈,丝毫不应动摇。

然而,随着大量农信社改制为农商银行,特别是随着一些农商银行规模越来越大,有的登陆资本市场,一些农商银行认识模糊,定位偏移,方向迷失。有的“农商行、农信社”忘记初心,丢掉“草鞋”,穿上“皮鞋”,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热衷于赚热钱,赚快钱,将资金运用到资金市场、金融市场,脱实向虚,“空转”自娱。虽然在经济繁荣时期,赚到了不少钱,但一旦经济下行,债券违约,累积的风险同样触目惊心。

显然,“农商行、农信社”逐步回归本源,不仅是初心使然,定位需要,也是防范风险的大势所趋。

事实也证明,只有踏踏实实支持实体经济,不好高骛远,不片面追求速度,稳打稳扎的“农商行、农信社”,才能平稳应对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不良率才能得到较好控制。

承担责任 勇于担当

农商行和农信社生于本乡,长于本土。服务本乡,回报本土,是其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丢掉了“三农”、失去了“小微”,“农商行、农信社”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也就失去了“根据地“,丢掉了“大本营”,没有了竞争力。

当前,中央要求金融业动员一切力量,全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缓解民企和小微企业融资难和融资贵。作为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高度集聚的县域,农商行和农信社理所应当,也义不容辞应承担起服务县域民企和小微企业的重任,不仅要想方设法为民企和小微企业输送资金“活水”,还要主动让利,帮助企业降低融资成本,与企业一起共渡难关。

这是农商行和农信社应有的担当,也是当前必须有的政治觉悟。

倾斜资源 专注普惠

过往,一些“农商行、农信社”,为在金融市场和资金市场大显身手,赚取更多利润,不仅资金结构上偏向于金融市场,资源配置上也倾斜于来钱快的领域。

以至于,一段时间以来,很多农商银行纷纷在上海招兵买马,设立金融市场部、资金运营中心,赚热钱者如过江之鲫。

此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推动”农商行和农信社,“逐步”回归本源,就是要农商行和农信社首先从优化资金结构开始,逐步降低在金融市场或资金市场的资金配比,将更多资源倾斜到实体经济,倾斜到“三农”和小微企业。

要做到心无旁骛,一心一意发展普惠金融,全心全意支持好县域经济。

科技赋能 精准滴灌

农商银行和农信社的最大短板是科技,科技能力不足,影响了其在县域市场对实体经济的精准滴灌。某种程度上,也让资金富余的农商行和农信社,不得不将无法放出去的资金运用到金融市场,进行“空转”。

要“推动”农商行和农信社逐步回归本源,必须科技赋能,让其在金融科技时代,也能插上科技的翅膀。

目前看,不少地方农商行和农信社开展业务,仍须依托省联社科技平台,或使用省联社研发的互联网金融产品。缺少这个渠道,难以实现对金融服务空白地带的全覆盖,难以以较低成本精准滴灌“三农”和小微企业。

解决这个问题,省联社义不容辞,应当主动作为,积极创新,积极与互联网巨头合作,做好对农商行和农信社的科技服务,提高农商行和农信社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既然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采取措施“推动”,那么无论是宏观引导,还是政策激励或约束,明年农商行和农信社的政策环境和经营环境,都将发生重大变化。

农商行和农信社应当顺应政策导向,及早谋划,稳步收缩在金融市场或资金市场的战线,坚定不移地收拢五指、捏紧拳头,“逐步回归本源”,在支持实体经济上用心精耕、用力深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