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通控股23亿并购实控人套现11亿

本报记者 魏度

吴通控股(300292.SZ)董监高割韭菜的本领颇为高超。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2年上市之后,吴通控股开始通过并购拓展主业,相继将上海宽翼、国都互联、互众广告及摩森特等公司收入囊中,合计耗资接近23亿元。

在高业绩承诺下,借助标的业绩贡献,吴通控股的经营业绩止跌回稳,进而持续增长。

备受质疑的是,借助表面上好看的数据及“10送30”高送转消息刺激,吴通控股的股价一飞冲天,股价从11.75元暴涨至135.73元(后复权价)。股价登顶后,董监高齐刷刷地减持套现,

据长江商报记者初步统计,25名董监高合计套现超20亿元,其中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万卫方仅在2016年下半年套现11.10亿元。

割完韭菜后,吴通控股的盈利能力开始下降。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24.01%。同时,公司毛利率为已经连续三年下降。

备受关注的是,上述并购均存在大幅溢价,以致公司商誉暴增。截至今年9月底,其商誉为17.74亿元,约占公司总资产的一半。今年以来,标的上海宽翼、国都互联等盈利能力下滑,商誉减值风险顿生。

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背离

高速增长退潮,吴通控股的经营业绩开始滑坡。

今年前三季度,吴通控股实现营业收入21.49亿元,同比增长14.21%,净利润1.24亿元,较去年同期1.63亿元下降了24.01%,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1.19亿元,较上年同期的1.61亿元下降25.97%。增收不增利特征较为明显。

实际上,吴通控股一直存在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背离现象,且存在明显波动。

财务数据显示,2013年至2017年,公司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3.21亿元、7.84亿元、15.01亿元、19.82亿元、25.58亿元,同比增幅为24.46%、144.02%、91.41%、32.07%、29.07%。同期净利润为0.19亿元、0.56亿元、1.67亿元、1.68亿元、2.26亿元,同比增幅为—8.60%、191.48%、200.52%、0.32%、34.31%。对比发现,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走向严重背离,其中,业绩高速增长期,2014年、2015年净利润增长了2倍,营业收入增幅远远低于净利润增幅。2016年,营业收入增长32.07%,净利润只是微增0.32%。

不仅仅是营业收入与净利润背离,吴通控股的毛利率在持续下滑。2015年至2017年,其综合毛利率分别为26.35%、25.57%、23.97%,今年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为20.89%。

大并购后实控人套现11亿

吴通控股的经营业绩高速增长及波动得益于大并购。

公开资料显示,吴通控股成立于1999年6月,主要从事无线通信射频连接系统、光纤连接产品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是国内领先的通信射频连接系统专业供应商。2012年2月底,公司成功闯关IPO实现了在创业板上市。彼时,公司名为吴通通讯。

上市第一年,吴通控股的经营业绩就变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双双负增长。从2013年开始, 公司实施内生式增长与外延式扩张战略,以此提振业绩。

长江商报记者发现,2013年至2017年,吴通控股相继收购了上海宽翼100%股权、北京国都互联100%股权、互众广告100%股权、摩森特100%股权,涉足移动终端、数字营销服务、移动信息服务等领域。这些收购多采用发行股份及支付现金方式实施,交易价格分别为1.68亿元、5.50亿元、13.50亿元、1.75亿元,合计为22.43亿元。

此外,2016年,公司还曾筹划拟以6亿元的价格收购广州腾码网络100%,因交易对方无法及时办理标的公司实缴出资及归还关联方资金占用等事宜无奈终止。

接连大规模并购使得吴通控股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由负转正,且出现高速增长。二级市场上,受业绩好转刺激,股价大幅上扬。2012年底,启动大规模收购前,公司股价在11元左右。到2015年6月,公司股价达60.07元(未复权)。

业绩和股价漂亮,公司董监高开始割韭菜,而在割韭菜前,公司推出了“10送30”的高送转。公开信息显示,先后有25名董监高在高位实施减持,所减持股份数占股本的19.75%。其中,公司实控人、董事长万卫方从2016年6月至11月实施了4次减持,累计套现11.10亿元。

标的业绩下滑商誉减值风险来临

割完韭菜后,吴通控股的风险来临。

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净利润节节下滑。公司在一二三季度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4915.62万元、4760.56万元、2680.18万元,三季度约为一二季度的54.52%、56.30%,较去年同期的0.75亿元下降了64%。

业绩下滑与标的贡献大幅减少有关。仅从今年上半年看,上海宽翼实现营业收入1.38亿元、净利润94.61万元,同比下降14.86%、89.67%。互众广告实现营业收入1.73亿元、净利润2852.85万元,同比增幅为14.62%、—48.11%。

而在收购标的资产时普遍存在高溢价现象。其中,收购上海宽翼、国都互联及互众广告的溢价率分别为507.27%、886.42%、1971%。彼时,高溢价并购就备受市场质疑。

上述两标的业绩大幅下滑,将危及吴通控股商誉减值。截至今年9月底,公司商誉为17.74%,约占公司35.70亿元总资产的50%。其中,收购上海宽翼、互众广告产生的商誉分别为1.26亿元、11.12亿元。如果这二者在今年下半年盈利能力无明显改善,12.38亿元商誉将面临减值。

值得一提的是,吴通控股迄今为止最大规模并购标的互众广告原股东谭思亮及其一致行动人早在2016年就开始减持套现,今年8月份开始再次大举减持。截至上月底,已经退出持股5%以上重要股东之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