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皇帝都想一統天下?歐洲卻多國林立,不能統一

我們看世界地圖,包括看世界歷史地圖時,不難發現,中國基本上都是大一統的王朝,而歐洲卻一直是多國林立的狀態?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現象?今天小編帶大家一起分析一下。

為何中國皇帝都想一統天下?歐洲卻多國林立,不能統一

中國從秦朝開始,秦王嬴政勵精圖治,消滅了六國,統一了天下。自己也永載史冊,叫“秦始皇”。在之後,也出現了很多大一統的王朝,有幾百年的時間,例如有東漢、西漢、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也有幾十年時間就滅亡的,例如西晉、隋朝。

為何中國皇帝都想一統天下?歐洲卻多國林立,不能統一

這些大一統王朝的開國皇帝,有的本來就是前朝重臣,手握軍權,趁著兵荒馬亂造反,登上了皇位的,例如西晉的司馬炎,隋朝的楊堅,唐朝的李淵,宋朝的趙匡胤,也有的是從普通平民或者是一個芝麻綠豆官,經過自己奮鬥成為皇帝的,如西漢的劉邦,東漢的劉秀,明朝的朱元璋,清朝的努爾哈赤等。

外國人看我們中國的歷史,有一點非常不明白,就是為什麼中國的皇帝總想著統一天下呢?

為何中國皇帝都想一統天下?歐洲卻多國林立,不能統一

歐洲其實跟中國差不多,不過被分成了很多國家,在很多國家裡有的甚至是一個村一個鎮的獨立著,也不願意被統一。最後歐盟出現了,形式上的統一也就開始了。不過國防、外交、財政這些根本的還是分得很清楚的。

在歐洲歷史上其實有三次機會最接近統一。第一就是法國的拿破崙,橫掃歐洲,可惜最後兵敗沙俄。

第二次就是在二戰期間的希特勒,用法西斯主義武裝國民,成為他最忠實的擁躉。可惜反歷史潮流總歸是要失敗的。

第三次是在二戰之後的50年代,也就是現在歐盟的前身,為了集中優勢資源發展經濟和獨立於美蘇這兩個超級大國之外,集體抱團取暖。可終究是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為何中國皇帝都想一統天下?歐洲卻多國林立,不能統一

分裂了幾千年的歐洲人,一直搞不明白,為什麼中國人就那麼喜歡被統一呢?

在秦國嬴政時期,那個時候是戰國七雄,有強者有弱者。為了生存,你不打別人,別人也會來打你,所以為了生存下去就要讓自己強大起來,最後消滅了對方,統一也就出現了。

為何中國皇帝都想一統天下?歐洲卻多國林立,不能統一

可以說秦朝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決定深遠的,秦朝開創的一系列制度在中國延續了2000多年,除了秦朝創立的各種文化制度,秦朝對後世最大的影響就是首次開創了天下一統的概念。秦朝第一次完成了天下一統。秦朝末期,百姓響應劉邦的誅暴秦,興大漢,這其實也是一種天下一統的理念,隨著時間的推移早已深入人心。

所以這種大一統的觀念從秦朝開始慢慢延續,哪個朝代都想完成天下一統,不然老百姓從心理上也不會承認你這個政權的合法性。到了漢代,儒家學說成為封建王朝的主流思想,而儒家推崇的大一統思想也正合歷代統治者的胃口。還有就是當時的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都有一種君權神授的想法,認為統一天下是上天賦予的使命。只有統一天下才能實現王朝國祚千秋萬代,流芳百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