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地產風雲:和賈躍亭分手,融創孫宏斌之七十二變

10月初,遠在美國的賈躍亭因為和許家印鬧翻上了頭條,賈老闆的“前任”孫宏斌也因此火了一把。在各種版本的“賈孫戀”故事裡,孫老闆都被描繪成一個被欺騙與被背叛的老實人形象。被媒體稱為“地產冒險家”、“地產駭客”的孫老闆,如果知道自己在吃瓜

群眾的眼裡是這樣的形象,估計要哭笑不得了。就在大家都以為孫宏斌的心被賈躍亭傷得透透的時候,其實,他已經暗裡又一次出手救了樂視。

中國地產風雲:和賈躍亭分手,融創孫宏斌之七十二變


融創與樂視

9月29日,孫宏斌的融創將6.94億元拍賣餘款打入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的指定賬戶。加上早先被凍結的7900萬元保證金,融創以7.73億元的最新手筆搖身成為樂融致新(原新樂視智家、原樂視智新)和樂創文娛(原樂視影業)兩家公司的第一大股東。“孫宏斌是在無奈中找商機。”業內人士分析,他此時接盤,被外界視為其攤低持有成本、挽回虧損的最基本姿態。

直到今天,孫宏斌依舊堅持,當初投資樂視系的邏輯是對的,因為這是“投資消費升級板塊”。雖然接盤樂視網股權鉅虧,但從融創的地產主業角度來看,孫宏斌不僅沒有吃虧,反而可能頗有收益。信息顯示,樂視的土地資源儲備豐厚,多分佈在重點城市。在很多房企都面臨土地儲備降低的情況下,孫宏斌看中的正是樂視龐大的土地資源,因為這個體量幾乎相當於融創土地儲備的一半。

投資樂視,是融創第一次踏出地產圈。“但純地產業務的增量已經不是融創

戰略的第一要義,孫紅斌需要為5年、10年後的融創尋找第二增長點。”融創內部人士透露,投資樂視系,是孫宏斌在地產業務之外尋找第二個IP,而且需要它有市場增長潛力,能在智慧城市、智慧社區的社會大背景下,跟地產業務相互關聯。

僅僅依靠融創原有的幾個文旅地產項目,並不能快速實現這一業務的規模化。王健林拋出的世紀牽手一約,給了孫宏斌機會,13座萬達城已在今年6月底全部交割完畢。最近,雖然聽說兩人又有了一些誤會,不過,誤會總會澄清的。由此,融創成為中國文化旅遊物業的最大持有者,文化旅遊板塊的資產超過2000億元。“有了文旅板塊以後,融創現在已經不需要其他多元化了。”孫宏斌說,文旅和地產都是10萬億元的大市場,融創握有雙板塊已經很有競爭力。

中國地產風雲:和賈躍亭分手,融創孫宏斌之七十二變


拿地!拿地!拿地!

併購!併購!併購!

孫宏斌的收購熱情可以追溯到2014年收購綠城中國失敗之後,又收購陷入危機的深圳佳兆業地產,失敗告終,2016年1月,孫宏斌在收購雨潤上再次遭遇失敗。儘管收購遭遇三連敗,但並沒有阻止他在收購這條路上繼續前進。自從進入2016年,孫宏斌在併購市場上可謂勢如破竹、氣勢如虹。

孫宏斌將2016年定義為融創的新起點,銷售目標為800億元,在2017年衝擊1000億元。在他看來,房地產行業投資邏輯中最重要的是土地價格。“我看了很多公司,一種是現金流沒有問題,但土地價值有問題,然後運轉就轉出一個窟窿;第二類公司是土地價值沒問題,但現金流有問題,因此活不下去。對房地產行業而言,第二類的企業可能更好一點,因為這個行業主要看中的是土地價值。”

融創“地王收割機”的稱號由來已久,在孫老闆的字典裡只有四個字——“併購”和“拿地”!早在2015年底,融創就已經開始大舉進攻二線城市,在長三角的杭州、合肥都曾奪下地王,2016年開始,展開了更大面積的“攻城掠地”,曾經在一天之內兩度刷新了佛山的單價地王紀錄。融創的佈局戰略在業界向來有著很高的評價,其中眾多豪宅標杆項目都取得了難以複製的成功。

“融創從來沒有高價搶地,我看好它,是因為我覺得它不貴。”這是孫宏斌的自始至終的拿地哲學,即使一次又一次拿下地王,對融創來說,只是一次新的決策和戰略佈局,絕對不能算是“貴”的地。

2016年6月,孫宏斌在合肥項目發佈會上透露,“融創已經在全國範圍內停止申請拿地”。而至於一級市場拍地什麼時候重啟,他表示要視後續信貸政策而定,但是融創的併購不會停。然而,孫宏斌剛說完這句話沒兩天,融創就馬不停蹄地去掃地王了,兩個月不到的時間,佔比達到全年拿地宗數的60%,其中近10個是地王。

2017年1月—11月,融創中國完成包括13個萬達文旅城股權在內的多項收購,以每平方米5000元的平均成本計,新增了高達14352.6億元貨值的土地,位居房企新增土地貨值排行榜榜首。如今,融創的全部土地儲備貨值已經高達2.5萬億元,這些土地儲備可以支持融創未來至少5年的發展。隨著未來土地紅利的持續釋放,融創將進入自己的“鑽石時代”。

眼下,中國房地產迎來一輪優勝劣汰調整期,產品比拼、土地比拼異常激烈。規模房企憑藉品牌優勢、產品優勢、融資優勢,以及城市佈局的先發優勢,銷售突飛猛進,同時還結合招拍掛、收併購、品牌輸出、合作拿地等種種方式,大幅提升規模與市場佔有率。融創中國也因此前的先發優勢迎來大收穫,2017年度融創全年合同銷售金額為3620億元人民幣,同比2016年增長高達140%,從2016年TOP7一舉升至TOP4,成為房企TOP10陣營中的最佳“進步生”。

值得注意的是,在房地產下半場,規模房企紛紛有了更長遠、更具想象力的新玩法。萬科要做好城市配套服務商,開展包括養老、裝修、文旅服務在內的多種新業務。恆大、碧桂園也在持續基於房地產進行包括金融、消費在內的多元探索。融創中國也不例外,在規模之外,也同樣注重未來更長遠的大戰略佈局。

2017年,融創接連收購了樂視三家公司股權、萬達13個文旅項目股權,這被孫宏斌解讀為融創看好大文娛、大消費產業併為之提前做好的佈局準備。“十年後,如果行業就剩20家、50家、100家企業時,房地產可能就進入了下半場。“他強調,房地產的下半場,就是投資美好生活。“買好房子,看電影,買電視,去旅遊”,孫宏斌在定義“美好生活”的同時,也定調了未來融創發展的新方向。

今年上半年,孫宏斌再一次表示,此次調控遠超過以往,融創將不再買地了。“此次調控的力度大於過去任何一次調控,過去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這一次下面真沒有對策了。”你相信嗎?

中國地產風雲:和賈躍亭分手,融創孫宏斌之七十二變


好戲才開始

整體合同銷售額同比增長76%至1915.3億元,權益合同銷售金額同比增加83.7%至1378億元;營業收入465.8億元,同比增長215.3%;歸母淨利63.6億元,同比增長389.3%……有息債務整體下降95億,手握賬面現金高達874.2億……這是融創中國2018年上半年的成績單。成績單的背後,已有人將其列為內地房地產巨頭中最值得看好的價值標的。

目前,融創已累計與203家機構開展了併購或項目合作,由此帶來的規模和版圖擴張,也是它從2013年的銷售500億、行業前10名開外,衝進2017年年銷售超過3600億、全國房企排名TOP4的關鍵支撐。

併購擴張被認為是孫宏斌做得最正確的事,其正確的關鍵在於孫宏斌對大勢的把握,以及併購合作的創新踐行。融創的併購基本上都是緊密圍繞以下策略:只在房價升值潛力相對較大的一二線城市選擇標的;只選擇具有優質土地儲備、價格偏低且符合公司戰略方向的項目;側重可儘快上市銷售的項目、側重股權併購,以減輕財務壓力。在萬達一案中,孫宏斌甚至把財務壓力減輕到讓萬達借錢給自己。

這些策略的貫徹,讓融創通過收併購在自己的戰略方向內,以更快的時間拓展了業務版圖,獲得了大量物美價廉,甚至馬上可以產生大量現金流的優質土地和項目,既保障了收併購的規模擴張與財務安全,也保障了收併購後的發展與利潤空間。

2018中期報告顯示,融創的土地儲備規模已達2.31億平米,總貨值3.29 萬億,其中超過92%位於供求關係健康的一二線及環一線城市,而這其中的70%都是通過收併購合作獲得,並且平均成本只有4470元/平米。2018年上半年,融創通過合作模式獲得的土地綜合成本更是降低到了3620元/平米。這也是行業整體調控下,融創逆勢實現銷售數據、營業收入、淨利潤和毛利率全方位提升,開創出新的“融創現象”的關鍵之一。而這種全方位提升,對融創來說,好戲才剛剛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