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初中生正處於叛逆期,無論是家長還是老師都應該多關心一下自己的孩子和學生,讓孩子健康的成長。


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01


前幾日,湖南某初中有一個女孩服藥自殺,還有兩個同學跟著她一起自殺。

最後女孩搶救無效,另兩位同學活了下來。

搶救的時候,女孩求醫生:“一定要救活我,求求你們了。

女孩的媽媽怎麼也想不到,品學兼優的女兒,一向是她的希望,她的驕傲的女兒,為什麼會去選擇自殺?

02


不久前,湖南益陽發生過一場令人震驚的犯罪案:

不想寫作業的優等生羅某,在被班主任鮑老師訓斥了幾句之後,拿著彈簧刀走進教師辦公室,親手將老師殺死。

事後,經過法醫鑑定,鮑老師一共被砍了26刀,其中一刀刺穿了頸部,不知下手時心中藏了多少憤怒。

很多家長老師都震驚:這不是那些“問題學生”,才會發生的事情嗎?

03

前幾年,美國常春藤名校康奈爾大學的一名中國留學生田妙秀,在期末考試周被發現在公寓疑似自殺身亡,這位學生在高中來自成都七中。

田同學離世的消息,讓同學朋友家人都很震驚,在他們眼裡,她無疑是學霸級的人物,學習生涯中光芒無限。

這樣一個個人人羨慕的“好學生”,為什麼發生這樣的事情?

湖南自殺的女孩是班長,在最近的一次初三年級月考中,女孩的分數比上一次月考少了10分,年級排名從40多名下降到了第124名。

媽媽看到女兒排名後很發愁,當天就給班主任打了電話。

班主任對母親說:

萬萬沒想到成績下降這麼快,作為班長她沒有給同班同學帶來正能量,反而將一些負能量的東西傳播在他們身上,讓他們學習也不積極了。

媽媽對她進行了“嚴厲”的批評,還要求她寫一份檢討,她哭著將自己反鎖在房間。第二天,父親也與她進行了交流,也大致和她說了班主任說的話。

被母親批評的當天,女孩在班級QQ群裡表達了不滿:

“媽的,說我數學考得不好,還說我其他科目考的什麼東西,讓我寫檢討。”

然後就聊起了如何去自殺,去解脫。

最後搶救的時候,

孩子後悔了,

可是生命卻沒有後悔藥。

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湖南益陽殺老師的孩子和老師平時有什麼矛盾嗎?沒有。相反,學生成績很好,老師一直多有關照,學生成績有所起伏,老師比誰都著急,他們常常談心,老師甚至幫他爭取過獎學金。

他是老師最愛的學生之一,還考過班上的第一名。在旁人看來,師生情誼深厚,在報道中,有一句話卻令人印象特別深刻,對於老師,羅軍說了一句,“我不覺得班主任對我多好,對他也不瞭解。”

而那個留學生學霸,白天頂著無數人羨慕的眼光,夜晚煎熬在繼續活下去還是就此結束生命的選擇裡。

這些事例都叫醒了老師和家長:

好學生,也是可能存在各樣心理問題的。


是什麼讓一個“尖子生”,

寧可自殺也不去找父母談談呢?

是什麼讓一個“尖子生”,

能夠如此狠心殺死自己的老師?

是什麼讓一個“尖子生”,

放棄優越的一切選擇去解脫?

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著名教育專家王曉春老師在《問題學生診療手冊》裡提到: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型”。

什麼樣的問題孩子,是“好學生型”?


在學校一般公認的好學生,在各方面都不錯,但卻有很多的問題處於隱蔽狀態!

常見的問題有:雙重人格,自我“消失”,自我中心,抗挫折能力極差等等。

這樣的孩子,有時會突然惹出大事,比如早戀、出走、犯罪、自殺。

“好學生型”問題是“隱性”的,班主任和家長如果沒有相當的專業能力,沒有足夠的教育經驗和社會經驗,沒有一定的洞察力,看不出他們是問題生,相反,會認為他們是令人滿意,令人放心的好學生。

這種學生並非誠心偽裝,並非有意作假,他們往往是為了讓家長高興,讓老師滿意,不得不違心地做事,戴著面具生活,久而久之,就成了習慣性的虛偽。

時間長了,在某一刻爆發,就會做出過激的行為。如成績突然下降,突然萎靡,神經衰弱,失眠,學校恐懼症(害怕上學),迷戀網絡,不顧一切的早戀,打架,離家出走,甚至自殺。

使好學生突然變為“問題生”的導火索往往是:成績不被肯定、壓力過大以及無法得到與他們能力相匹配的位置。老師抓得緊,家長給壓力,自己就喘不過氣。


如何幫助出現“好學生型”問題的學生


“好學生””型問題生出事之後,教育起來並不算太困難,關鍵是發現苗頭,預防其崩潰。

其實一般來說,只要休息一段時間,他們就會逐漸好轉。

老師要做的就是讓學生放鬆,同時開導學生家長;家長要做的,就是解放孩子的壓力,嚴重時可以給孩子換一個新的環境。

對於這樣的孩子,什麼“堅持就是勝利”“努力才有回報”這類鼓勵,反而會加重對孩子的傷害。

對於孩子,還是要多多寬容,身為父母,比學生自己更在意成績分數的話,並不是一件好事。

為什麼會出現“好學生型”的孩子?這是很多家長都會犯的錯誤。

我們總是習慣單一化地去評價孩子,只關心孩子的學習成績,卻很少去發現孩子在其它某些方面有出色的能力。

世界著名教育心理學家霍華德·加德納就提出過一個教育理論——“多元智能理論”。

他認為,每個人都有八種智能。

語言智能、節奏智能(音樂)、數理智能(邏輯)、空間智能(視覺)、動覺智能(身體)、自省智能(自知)、交流智能(人際交往)、自然觀察智能。

初中女班長自殺:有一種“問題學生”叫好學生!警醒無數家長!


該理論認為,每個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不同的學習方式和不同的智力。

因此,有些人可以在語言環境中學得很好 ( 閱讀和寫作 ) ,有些人通過數學邏輯學得很好,還有一些人從身體運動智能中獲益最多 ( 雙手學習 ) 。

每個人都會在不同方面擁有不同的智力,但總有一個最強的或主要的智力。

比如馬雲,高考參加了三次。

第一次數學成績只有一分,到最後一次高考中靠死記10個公式完成了數學79分的“壯舉”。

如果放在現在,在我們家長的眼裡就是,這個孩子上不了211上不了985能有多大出息。

明顯,他的數理智能非常糟糕。

當年馬雲去應聘一家賓館招待,對方沒有應聘他,他突然醒悟,要從自己的興趣著手。

他的興趣是什麼?英語啊!他的語言智能,交際智能非常出色。

再看張朝陽用5年才從廠礦子弟學校考進清華,搜狐在互聯網1.0時代風光一時。

成績平平的丁磊,把大學掛科的知識點作為域名,催生了網易。

那麼多成績好學歷高的,為什麼就只有一些人會被全中國記住名字呢?

其實智力不一定就單單指智商。在某一方面出色就是這方面智力優秀的表現。

所以,很多家長都覺得,學習成績好就是好學生,學習成績不好就是壞學生,其實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只用“成績好壞”去評價孩子,就導致“好學生型的問題學生”增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