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從妊娠期到產後,孕媽媽變化最大的就是子宮。

在胎兒、胎盤娩出後,子宮底的高度大約在平臍部的水平,10天內將以每天下降1-2釐米的速度迅速下降至骨盆內。在分娩剛剛結束時,因子宮頸充血、水腫,會變得非常柔軟,子宮頸壁也很薄,皺起來如同一個袖口,7天之後才會恢復到原來的形狀。7-10天后子宮頸內口會關閉。一直到產後4周左右,子宮頸才會恢復到正常大小。

作為產後的新媽媽,我們除了等待子宮自己復原外,也可以通過運動的方式加速子宮的復原。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腹部訓練

產後媽媽因易出現腹直肌分離情況,深層腹部力量比較薄弱,子宮易下垂,恢復速度變慢,因此想要加快子宮復原,新媽媽更應加強腹部力量的訓練,因產後的特殊性,應多做深層腹肌訓練,避免仰臥起坐等加劇腹直肌分離等動作。

動作名稱:超人式(基礎版)(如圖:一、二)

動作要點:四足跪姿,保持脊柱自然生理彎曲,吸氣時延伸脊柱,將對側手腳沿著地面向前後延伸,呼氣時收回到原位。

注意事項:保持脊柱的自然生理彎曲,保持骨盆穩定性,呼吸動作勻速完成。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動作名稱:側彎(如圖:三、四)

動作要點:單側手臂支撐在墊子上,雙腳在一條延長線上,腳尖與腳跟相對,身體保持一個平面,骨盆中立位。吸氣另一側手臂向上抬起到側平舉,呼氣脊柱側彎,髖關節向上頂起,保持脊柱均勻的彎度,頭部在脊柱的延長線上。

注意事項:不聳肩,脊柱側彎為均勻的彎度,頭向遠處延伸,呼吸時腹部平坦收緊,沒有起伏,並保持骨盆中立位。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動作名稱:胸部抬起(如圖:五、六)

動作要點:仰臥平躺在墊子上,膝蓋彎曲,雙腳自然踩在墊子上。雙手放於頸後,橫向呼吸,吸氣脊柱延伸,呼氣胸部抬起。

注意事項:

最下面的兩根肋骨留在墊子上,胸椎向上捲起,脊柱成長C型,頭部在脊柱延長線上,腹部向裡收緊,保持骨盆中立位。

以上動作都為腹部深層的普拉提訓練,更好的增加腹壓,保持腹部持續收緊,加快子宮恢復速度。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骨盆底肌訓練

顧名思義,骨盆底肌位於我們的骨盆底部。可以想像一下,骨盆是一個碗狀的結構,裡面有泌尿生殖系統的器官:如膀胱,直腸,女性的子宮等,那麼這個碗的碗底就是骨盆底肌。所以它起的是承託泌尿生殖器官的作用。骨盆底肌並不是一塊肌肉,它由很多肌肉構成,並且分為深層和淺層,我們統稱為骨盆底肌,這些肌肉保持著微微的收縮,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如排尿及排便。如果骨盆底肌的功能紊亂,就會出現一些問題:如壓力性尿

失禁,女性的子宮脫垂,陰道鬆弛等。骨盆底肌承託著包括子宮在內的生殖器官,在孕期,隨著胎兒的增大,羊水的增多,子宮的重量也在不斷增加(子宮會從孕前的大概60克增加到產前的1-2公斤),這些額外的重量就會落在骨盆底肌上,如果沒有足夠的力量和彈性,那麼這些肌肉就會慢慢鬆弛,並且缺乏彈性。

因此想要加速產後子宮的恢復,就應該加強新媽媽的骨盆底肌訓練。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訓練名稱:凱格爾運動(如圖:七)

動作要領:

1、收縮→放鬆。在墊子上盤腿坐姿,背部直立,找到骨盆底肌位置,收縮3秒,放鬆3秒,收縮放鬆為一次,重複20次。此期間保持正常呼吸。

2、快速收縮→放鬆。保持坐姿,背部直立,找到骨盆底肌位置,快速收縮放鬆,收縮放鬆為一次,重複20次。此期間保持正常呼吸。

3、保持。保持坐姿,背部直立,找到骨盆底肌位置,持續收緊骨盆底肌,15-20秒後放松,再收緊15-20秒,持續3-5組。此期間保持正常呼吸。

4、“坐電梯”。保持坐姿,背部直立,找到骨盆底肌位置,“電梯”共分為5層,則表明需要逐步加強收緊力度,從剛開始微微收緊直到60%的力量收緊,共經歷5次加強收縮。之後再“坐電梯”下來,逐層放鬆,直到完全放鬆。

注意事項:骨盆底肌訓練每次練習時間不可超過5分鐘,用心感受骨盆底肌的訓練,不動用其他肌群輔助完成訓練。在練習骨盆底肌時女性不可以收緊臀部,俗稱“夾臀”。收緊力度為最大力量的60%就可以。

產後腹直肌分離,子宮下垂怎麼辦?

通過針對腹部和骨盆底肌的訓練,可以加速子宮的恢復,新媽媽就不用擔心子宮下垂或恢復不到正常水平了。讓我們動起來,一起加油,做一個健康美麗的“辣媽”吧!

-END-

身姿在 青春在

健身者Fitnessstyle將呈現更多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