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手表定律”

中国教育的“手表定律”

只有一只手表,可以知道是几点,拥有两只或两只以上的手表,却无法确定是几点,因为显示不同时间的两只手表会让看表的人失去对准确时间的信心:这就是著名的手表定律。

手表定律给我们一种非常直观的启发:不能同时采用两种不同的标准,不能同时设置两个不同的目标,不能同时选择两种不同的价值观,不能同时由两个以上的人来指挥,否则,只能让人无所适从,陷于混乱

当下的教育又有几块表呢?

中国教育的“手表定律”

理智告诉我们,孩子们应该拥有鲜活的童年、少年时代,他们应该培养能力培养、发展个性、保持健康、感受生活;但现实告诉我们,一次次的筛选在等待着他们,一个个冷冰冰的分数会来的将他们分出差别,最终大多数人会走上分数画出的不同的人生轨迹。

一些人呼吁有限度惩戒,面对学生出现的某些严重问题,应该存在一些有效措施来加以矫正;另一些人则对惩戒措施闻之色变,一味地要求教师放下戒尺,以理服人,以情动人,还未感化,只能证明教师理不透彻,情不够深。

一边是对补课的四处围剿,以为补课就是教师课内不教课外教的结果,混不见校内课程已经加无可加;另一面则是孩子们课余时间四处赶场,家长疲于奔命,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结果就是补课有人告,不补课有人闹。

一边是抨击应试教育,将衡水中学、毛坦厂中学说成是考试工厂。一些专家和教育行政部门眼中,应试教育似乎就是中国教育的混乱之源;但另一方面家长、孩子竞相追逐高考名校,学校评估也或明或暗的倾向于高考成绩。

一边是连篇累牍的减负文件,要给中小学生减负,延迟上学时间,取消家庭作业,口口声声的口号喊着减轻学生考试负担;可另一方面,学校课程的无限叠加。任何科目都想挤进基础教育课程,最好能挤进考试科目。而原本的一次考试办成了一年多考。

一边是大城市学校的高大上的校舍、丰富的教学活动,多样化的选拔机制和不断地锦上添花;可另一方面是硬件设施严重不足,师资、生源严重失血,学习竞争氛围缺失,继续雪中送炭的乡村教育。

一边是政府部门报告中突飞猛进,为改革开放的中国提供源源不断合格劳动者的中国基础教育;可另一方面是官员、专家口中、社会公众眼中百病丛生,病入膏肓的中国基础教育。

如此种种,不胜枚举!

中国教育的“手表定律”

必须承认,任何时代、任何国家的教育都会因为面对的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诸多差异而存在多个标准,从而导致对教育的不满意。但标准的不确定给当下的中国教育带来的困扰似乎尤为严重。而教育主管部门的为改而改,诸多专家的意见纷争不仅让教育的相关各方无所适从,也加大了教育的不公平,激化了矛盾。现在需要的是排除干扰,对当下中国基础教育的主要矛盾作出清醒可观的判断,分清主次,确定一种标准,并以此修正当下的教育,而非一味出新,为改而改。

面对不同的手表,起码我们必须选择其中较为信赖的一只,尽力校准它,并以此作为你的标准,听从它的指引行事。记住尼采的话:“兄弟,如果你是幸运的,你只需有一种道德而不要贪多,这样,你过桥更容易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