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測“即影”短視頻 知乎加速商業化

時代財經APP記者 陳遠枝

内测“即影”短视频 知乎加速商业化

剛經歷完裁員風波的知乎,又用一款內測產品將人們的視線重新拉回到它身上。

12月27日,據媒體報道,知乎針對少量種子用戶開始內測一款名為“即影”的短視頻App。

短視頻搶佔用戶時間的同時,也擁有著更多的變現機會。商業化步伐並不快的知乎,也在打著短視頻的主意。

佈局短視頻

時代財經發現,“即影”APP目前已可以在App store下載,但安卓系統尚未見其蹤影。

據App store官方介紹,“即影”可幫助用戶快速製作風格獨特的影像內容,不設公開評論,內容的反饋只有發佈者自己知道。APP首頁內容設計簡潔,僅有即影嚮導、我的即影、快拍廣場、即影團隊和即影廣場等5大板塊。知乎方面稱:“知乎有創新團隊嘗試各種創新業務和產品,目前還沒有正式發佈,還在內測階段。”

《2018中國網絡視聽發展研究報告》指出,今年以來,短視頻應用的用戶規模和使用時長呈爆發式增長態勢,成為中國網絡視聽市場的新生“主力軍”。數據顯示,截至今年6月,中國短視頻用戶規模達5.94億,佔網民總數的74.1%。

在短視頻開始不斷搶佔用戶的時間時,互聯網企業紛紛搶灘登陸,事實上,知乎的短視頻動作始於2017年。

2017年4月,知乎的短視頻功能開始研發。今年6月份,知乎App進行改版,在原有“關注”、“熱榜”、“推薦”的首頁結構上,新增了“視頻”專區,統一展示知乎平臺上的視頻內容。

商業化提速

自去年以來,知乎一直嘗在試新業務,如上線類似朋友圈功能的“想法”、短視頻等等。在資本寒冬中,知乎也在不斷尋找新的機會,實現內容變現。

上線於2011年的知乎, 有著“慢公司”的標籤。直到2016年,知乎上線原生廣告系統,才邁出了商業化的步伐。隨後,知識付費的風口到來,主打知識社區的知乎看到了新的盈利方向。2016年,知乎上線知乎Live、書店,走上了知識付費的道路。

此後,知乎的知識付費一直在調整完善。2017年,知乎將知乎 Live、書店、付費問答三類產品歸入到新推出的“知識市場”,並在前者的基礎上,在2018年升級為“知乎大學”。

在今年8月完成2.7億美元E輪融資時,知乎創始人周源發佈全員郵件提到,知乎已經形成了“廣告和知識服務兩大收入模式”。

據知乎公佈的商業化數據,知乎上半年商業廣告營收額相比去年同期增長340%,知識服務產品“知乎大學”已提供超過15000個知識服務產品,知乎大學的付費人次達到 600 萬。

然而,知乎大學事業部負責人張榮樂此前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知乎目前的商業化還是依靠廣告,並且廣告的增長很快,目前知乎大學並不承擔商業化的壓力。今年知乎大學的目標是找準定位、探索增長路徑。

艾媒諮詢副總裁汪洪棟對時代財經表示:“一方面,這跟知乎的用戶屬性有關,知乎的消費群體在各方面的素養較高,對知識付費的內容要求也高,沒有好的內容,很難產生消費衝動。另一方面,相比得到的薛兆豐、蜻蜓FM的高曉松,知乎缺乏一些頭部內容的帶動 ,尤其明星課程方面。”

在完成E輪融資後,知乎表示將加大在 AI 技術、內容生態、知識服務和商業化等多個維度的投入。此後,知乎的商業化按下“加速鍵”。

知乎開始加大對視頻領域的內容佈局。11月14日,知乎推出首檔原創綜藝《知乎者耶》其節目slogan是“一檔試圖還原‘社區討論’的角色扮演式視頻節目”。如今,知乎的短視頻APP“即影”出現在公眾眼前,為實現商業化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香頌資本董事沈萌對時代財經分析稱:“知乎此前走專業知識路線,想要快速變現比較難,所以它只能依靠更多的大眾群體,比如類似短視頻能引流的方式,希望能夠開闢新的廣告收入來源。”

據艾瑞諮詢調查數據顯示,2017年短視頻市場規模達57.3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達183.9%。未來2年內,短視頻平臺將開放大量的商業化機會,流量變現帶來較大的市場規模增長。

不過,知乎方面回應時代財經稱,短視頻暫不涉及商業化方面考慮。

“大眾路線”化

初期,知乎的定位是精英社區,最初的一批用戶中不乏馬化騰、李開復、王興等知名企業家。由於採用邀請註冊制,知乎的用戶質素相對較高。

2013年,知乎開放普通用戶註冊,一時間,大量新用戶湧入平臺。知乎向公眾開放註冊不到一年時間,註冊用戶迅速由40萬攀升至400萬。

今年5月,周源就表示,知乎的用戶結構正在發生變化,大量二三線城市的用戶在知乎進行討論、分享和交流。截至今年11月底,知乎宣佈用戶數破2.2億,同比增長102%。

知乎增量的任務也開始落在了短視頻上。在內測的“即影”短視頻APP中,平臺內容不再聚焦在於專業知識的討論,更多是用戶的日常生活內容分享,涉及生美食、健身、旅行等多方面,向大眾化靠攏。

汪洪棟分析稱:“知乎背後有投資人,有著用戶增長的壓力,同時也有著上市的壓力。如果只是聚焦精英群體,知乎很難大規模地增長,想要突破,就必須要向更廣泛的用戶群體滲透。”

一方面,知乎需要商業化;另一方面,也在向資本市場證明其增長空間。沈萌認為:“如果知乎只是走精英小眾的路線會有天花板,廣告主可能認為他不會有更大的流量變現空間。所以知乎只有開放用戶吸引大規模流量,才有可能會在廣告領域打開市場。”

時代財經查看知乎APP發現,知乎推薦頁基本每隔7個問答就會出現一條廣告,內容不限於科技、旅行、醫藥、首飾等方面。曾經的知乎內測用戶王先生告訴時代財經,“知乎要盈利,有廣告也能理解。知乎的硬廣有廣告標註好辨認,最受不了就是用戶的軟廣,讓你防不勝防。”

2014年開始,大量新用戶湧入,知乎就曾因軟文變多,營銷氣漸盛被吐槽。2017年,知乎全面開放機構號入駐,企業、媒體、政府機關等上百個行業的機構號入駐,營銷痕跡也更重。

隨著大量用戶的湧入,知乎精英化的氛圍被稀釋。王先生打開知乎的時間越來越少,他說道:“我在2012-2013年關注了很多用戶,他們的回答有很多‘乾貨’,但是他們這幾年都漸漸不再答題了,很多都被評論裡的‘槓精’槓走和‘噴子’噴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