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為什麼承認了令他晚節不保的“十大罪狀”?令人費解


朱熹為什麼承認了令他晚節不保的“十大罪狀”?令人費解

朱熹是南宋著名儒學大師,其理學思想對後世影響深遠。而就是這麼一位集理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詩人於一身的人物,晚節卻遭人誣陷,在一片唾罵聲中悲愴辭世。

宋寧宗慶元二年(公元1196年),監察御史沈繼祖彈劾帝師朱熹,列出十大罪狀,其中的內容令人瞠目結舌。有“不敬於君”、“不忠於國”、“玩侮朝廷”等罪名,甚至還有“納尼為妾”等緋聞。

一石激起千層浪,吐槽的人,說朱熹“假道學”,拆臺的人,罵他“偽君子”,落井下石的人,痛斥他“為害風教”,唾沫星子幾乎要把朱熹淹死。

最令人不能容忍的一條是,朱熹“為老不尊”,“家婦不夫而孕”,他兒子去世,寡居的兒媳婦卻意外懷孕了,有“翁媳扒灰”的嫌疑。

朱熹為什麼承認了令他晚節不保的“十大罪狀”?令人費解

還有,說朱熹在外做官期間,貪色好淫,引誘兩個尼姑,納為小妾,經常帶在身邊招搖過市。

由此沈繼祖建議宋寧宗,為嚴肅國法政紀,將朱熹斬首示眾。

當時,外戚韓侂冑把持朝政,這次所謂的彈劾朱熹案,僅僅是韓侂冑導演“慶元黨案”大戲的一個縮影,兩個派別為了權力之爭,進行個人攻擊,通過反對“偽學”,除掉政治對手權臣趙汝愚。

韓侂冑最終贏得勝利,宋寧宗准奏,詔令趙汝愚貶到永州,朱熹罷官回鄉,同時嚴禁傳播道學,將傳播者視為“偽學逆黨”,受牽連者有五十九人。

事件發生之後,朱熹給皇帝的奏章中,承認了“私故人財”、“納其尼女”等幾條,並向皇帝宋寧宗表示自己將“深省昨非,細尋今是。”

當然,也有很多人認為,朱熹的所謂罪狀,其實是韓侂冑一夥望風捕影,故意栽贓陷害。

朱熹為什麼承認了令他晚節不保的“十大罪狀”?令人費解

朱熹晚年為躲避政敵陷害,離開家鄉,隱居在江西新城的福山寺。慶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九,朱熹抑鬱而死,享年七十一歲。

為後世所不解的是,朱熹為何沒有申辯?為何還承認自己“私故人財”、“納其尼女”等等罪狀?

如果此事屬於無中生有、為韓侂冑捕風捉影,捏造的緋聞,那麼朱熹為何要上表主動承認呢?如果說是迫於皇權,為“保命”之舉,才出此下策,但這似乎又與朱熹的行事風格和秉持的儒家思想大相徑庭。

......

值得一提的是,朱熹去世後,朝廷嚴禁士大夫前往祭奠。可是本是朱熹政敵韓侂冑的學生——愛國詩人辛棄疾,卻不遠千里,前往祭奠,並留下祭文:“所不朽者,垂萬世名。孰謂公死,凜凜猶生!”

朱熹為什麼承認了令他晚節不保的“十大罪狀”?令人費解

一代文化大師朱熹的“桃色話題”,成為了一個謎團,被後世爭論不休,也成了攻訐朱熹“偽君子”的主要話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