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立儲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沒有攝像頭,為何不怕偷換?

我國古代的統治和現在有很大的不同,現在我們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當家做主,而古代是帝王統治,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古代國家的繼承大多是嫡長子繼承,但到了清朝,皇位繼承製度與前面的王朝又有了改變,其中一個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將立儲的名字藏於大光明匾後,不公佈儲君的名字,這就很好的避免的皇子間的爭奪,是你的就是你的,不是你的怎麼都不是你的,這就體現了古代帝王的智慧之處。

清朝立儲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沒有攝像頭,為何不怕偷換?

正大光明出自於朱熹的一個典故:“至若範公之心,則其正大光明,固無宿怨,而惓惓之義,實在國家。”清王朝第一個提出正大光明的是清朝的第三位皇帝-順治帝,他是為了勉勵子孫後代還有大臣在朝做官,要頂天立地,無愧於心,正大光明。將名字藏於牌匾之後是由清代一個特別出名的皇帝-雍正皇帝開始的,他是清朝的第五位皇帝。

清朝立儲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沒有攝像頭,為何不怕偷換?

皇位的爭奪一向充滿了殺戮,兄弟之間互相殘殺,都向往那個至高無上的皇位,所以雍正帝在經歷過後,為避免後代的爭權奪位特地想出了一個辦法,在位期間不公佈儲君的名字,而是將儲君的名字藏於正大光明匾後,有人會想,這正大光明匾又沒人整天看著,也沒有攝像頭,難道不會被偷換嗎?其實傳位詔書放在任何地方都會被偷,但是放在正大光明匾後是最安全的,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正大光明匾在乾清宮,作為兩朝皇帝的寢宮,就決定了乾清宮的重要,雖然雍正時期皇帝移居養心殿,但乾清宮仍是至關重要的地方,戒備森嚴,侍衛日夜巡邏,被偷換的概率小之又小。

清朝立儲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沒有攝像頭,為何不怕偷換?

除此之外,如果你認為皇帝只有這一招就大錯特錯了,立儲制度是有兩份遺詔的,兩份一模一樣,一份藏於正大光明匾後,另一份給顧命大臣,顧命大臣有好幾位,皇帝具體交給誰,你我都不清楚,畢竟君命不可測。皇帝駕崩後,要兩份遺詔放一起,確認無誤後才可頒佈,所以調包一份是沒用的。而且被發現不一樣,那麼名字在遺詔上的皇子很有可能會被當成是篡位,所以不會有一個皇子冒著謀反的罪名去更換的。

清朝立儲名字被藏在正大光明匾後,沒有攝像頭,為何不怕偷換?

所以可以看出帝王的智慧真不是你我能想出的,伴君如伴虎,不要輕易的揣測,這就是帝王心術。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