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如何運用股權激勵降低人力成本的現金支出

馬雲在創業之初,用的是股權激勵,後來企業進入快速發展階段,他用的還是股權激勵,只是不同時期股權激勵的目的不同 。

創業之初,馬雲對手下人說"兄弟們,跟我幹吧,我能讓你們十年之後擁有十億身家。"有些人說"這傢伙是天下第一大忽悠,別信他。",而有些人覺得可以相信。

當時馬雲支付不起百萬年薪,沒有百萬年薪就招不到人。

如果給不了員工現在,還無法給員工未來,企業怎麼可能有明天呢?

所以,馬雲採用了股權激勵的方式,他強調: "你們不是為我打工的,我們是一起來做一件事。我也不拿工資,不但不拿工資,我還把我的家貢獻出來,你們可以在我家辦公,晚上在我們家跟我一起睡地板。"

如今阿里巴巴很多高層都是當初跟馬雲一起創業的人,馬雲就是用這種方式留住了這些人,降低了人力成本的現金支出。

馬雲如何運用股權激勵降低人力成本的現金支出

阿里巴巴發展到中期時,為了建立內部的運營系統、成本管控系統、物流系統等,需要引進有經驗的職業經理人,而馬雲看中的人選年薪200萬元。阿里巴巴只用100萬元年薪就把他吸引過去了, 前提是有股權激勵(期權激勵)。

馬雲說,老兄,你來跟我幹,我給你100萬元的年薪,另外我還給你1.5 億元的股票。如果按照年薪200萬元來計算, 1.5億元要工作75年才能賺到。

你如果在我的公司工作滿8年,就可以拿到1.5億元股票。當然,如果8年後公司市值 翻了一倍,那麼恭喜你,這些股票價值3億元。

如果8年後公司倒閉了,那這些股票就不值錢了。

但是有一點, 8年之內無論什麼原因,你只要離開我們的企業,那對不起,你的股票由公司收回。

2011 年,這位職業經理人離開了阿里巴巴,按公司事先的約定,因為未滿8年,公司並不需要支付他價值1.5 億元的股票。

無論對錯,這就是阿里巴巴的股權激勵,最終實現了降低人力 成本的現金支出 。

幹一小時就給錢的,那是鐘點工。

幹一個月就給錢的,那是員工。

幹一 年就給錢的 ,那是職業經理人。

幹三年甚至十年才有回報的 ,那是企業家。

幹一百年才有回報的,那可能是政治家。

當你百分百持有股權的時候,自認為是企業的主人,而實際上你是企業的奴隸。

馬雲如何運用股權激勵降低人力成本的現金支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