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穀雨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每年4月19日~21日時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源自古人“雨生百穀”之說。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埯瓜點豆的最佳時節。穀雨節氣的到來意味著寒潮天氣基本結束,氣溫回升加快,大大有利於穀類農作物的生長。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春捂秋凍”是老生常談,對於春季這個捉摸不定的天氣,很多人寧可多穿點也不願意凍著,可能也是一年中孩子最容易經歷“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的時候。其實春捂應有度,15℃是春捂的臨界點,超過就要減衣不要再捂了,否則反而容易誘發"春火",體內產生的熱與潮溼相遇容易生病。尤其是早晚與中午溫差大,早晚應注意保暖。老人和孩子尤要注意這點,可適當調整穿衣層次,早晚多穿一件衣服就夠了哦。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穀雨時節海水回暖,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俗話說:“騎著穀雨上網場。”為了能夠出海平安、滿載而歸,漁民們在穀雨這天要舉行海祭,祈求海神保佑。因此,穀雨節也叫作漁民出海捕魚的“壯行節”。舊時海邊,村村都有海神廟或娘娘廟,祭祀時刻一到,漁民便抬著供品到廟前擺供祭祀,有的則將供品抬至海邊,敲鑼打鼓,燃放鞭炮,面海祭祀,場面十分隆重。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通州為所有漕船的終點,南方的風俗民情經過大運河,在北方落地生根。由於大運河航運為許多人們賴以為生的經濟活動,因此關於海神、媽祖娘娘的信仰,在通州地區並不算少見。著名的裡二泗佑民觀是一處道家觀院,俗名“天妃廟”,就是南方人帶來的媽祖廟。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觀內供奉的北方唯一天妃媽祖神像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清康熙手書“保障漕河”四個大字賜予佑民觀。

自從漕運沒落後,南方人少了、祈求航運順利的機會少了,廟宇面臨轉型,因此增加了“求子”、“關帝”、“藥王”等元素。原本通州城的漕運石壩碼頭附近也有一座天后宮,每年清明前後進行開漕節祭壩儀式時,天后宮的龍燈隊也會湊個熱鬧,到廟會耍龍。大運河讓天南地北人們的精神生活有了交集,海神信仰成了共同語言。

細雨中,人們將天妃轎抬至水邊,舉起細縷白煙的香,將家人的平安、健康、和睦寄託給天上聖母。樸素但隆重的儀式,是通州人對於美好生活的嚮往。儘管北方的媽祖信仰已經沒落,但歷史上大運河促成的南北交融,至今仍然影響著北京,一個文化深厚、開放包容的歷史名城。

大運河|二十四節氣·穀雨·祭媽祖


經過無雨雪的秋冬與驚人的四月飛雪,這幾日,北京的天氣總算跟上了全國的腳步,有溼嗒嗒的地面和白花花的飛絮,儘管對大家的呼吸道而言不是很討喜,但總歸來說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樣子。

空氣中的溼度逐漸加大,穀雨節氣後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同時天氣轉溫,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

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適宜的膳食有:參蒸鱔段、菊花鱔魚等,具有祛風溼、舒筋骨、溫補氣血的功效;草菇豆腐羹、生地鴨蛋湯具有滋陰養胃、降壓降脂、抗菌消炎、清熱解毒、養血潤燥的功效。

保養好身體,在奧熱的夏天來臨之前把握春光,盡情地玩耍吧!

更多二十四節氣系列文章請進入我們的官方網站“大運河文化在線”或者關注公眾號“大運河文化在線”查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