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資租賃:製造業融資新模式

融資租賃:製造業融資新模式

根據前瞻經濟研究院的一份報告:經濟的持續快速增長為融資租賃行業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中國經濟增長將會不斷加大對融資租賃的需求。從2007年到2016年,中國融資租賃市場規模從240億元增加到53300億元,融資租賃佔GDP的比重從0.09%增長到7.16%,表明融資租賃行業對經濟的滲透不斷增強。融資租賃佔工業增加值的比重從0.22%增長到21.50%,表明融資租賃行業對工業經濟的滲透不斷增強。

融資租賃:製造業融資新模式

近年來,我國融資租賃行業在經歷了2011年的盤整後,增長速度又開始變快。2012年,行業整體增速達到了66.67%,而細分行業的增速都在60%左右,反映出融資租賃行業增長全面提速。2014年又有所增加,其中內資租賃市場規模增速最快。2016年增速全線放緩,行業整體增長率為24.53%。中國融資租賃業的收益率可分為三檔,較低的一般在8%-9%,主要是為銀行系金融租賃公司,他們往往只做單筆在億元以上的優質大單;中檔的為10%-13%;較高的為15%-17%(一般是小企業、小設備)。以中檔收益水平10%至13%來考察,租賃公司在銀行的融資成本一般為6%-7%,租賃公司的毛收益率在4%-6%。而擔保費率一般在2.5%-3%,不到租賃收益的一半。

相對而言,近年來中國金融租賃行業盈利能力大幅增長。2015年,中國金融租賃行業實現淨利潤234.43億元。從2008年到2015年,中國金融租賃行業淨利潤從10.69億元增長到234.43億元,年均增長率達到了60.1%。2016年前三季度,中國金融租賃行業淨利潤達到了182.25億元。融資租賃在民用航空、船舶、公共事業、醫療、重型機械等領域已經成為主要的銷售模式之一。有報道稱:在歐美市場上,機床銷售額的60%是通過融資租賃完成的,而國內只有二三成,這其中還是以國產機床為主。主要是因為配套服務不齊全造成的高成本。在國內,沈機集團的機床租賃業務已經開展多年,併為其成立了相關的業務實體。但是眾多的中小型機床企業尚未進行這種規模化、專業化的融資租賃服務,更多的是原始萌芽狀態的“分期付款”方式。

融資租賃的常見模式

融資租賃的模式有很多種,其中機床領域常見有:

模式一:簡單融資租賃

簡單融資租賃是指,由承租人選擇需要購買的租賃物件,出租人通過對租賃項目風險評估後出租租賃物件給承租人使用。在整個租賃期間承租人沒有所有權但享有使用權,並負責維修和保養租賃物件。出租人對租賃物件的好壞不負任何責任,設備折舊在承租人一方。

模式二:槓桿融資租賃

槓桿租賃的做法類似銀團貸款,是一種專門做大型租賃項目的有稅收好處的融資租賃,主要是由一家租賃公司牽頭作為主幹公司,為一個超大型的租賃項目融資。首先成立一個脫離租賃公司主體的操作機構——專為本項目成立資金管理公司提供項目總金額20%以上的資金,其餘部分資金來源則主要是吸收銀行和社會閒散遊資,利用100%享受低稅的好處““以二博八”的槓桿方式,為租賃項目取得鉅額資金。

模式三:委託融資租賃

一種方式是擁有資金或設備的人委託非銀行金融機構從事融資租賃,第一齣租人同時是委託人,第二齣租人同時是受託人。出租人接受委託人的資金或租賃標的物,根據委託人的書面委託,向委託人指定的承租人辦理融資租賃業務。

模式四:項目融資租賃

承租人以項目自身的財產和效益為保證,與出租人簽訂項目融資租賃合同,出租人對承租人項目以外的財產和收益無追索權,租金的收取也只能以項目的現金流量和效益來確定。租賃物品生產商通過自己控股的租賃公司採取這種方式推銷產品,擴大市場份額。

模式五:售後回租模式

售後回租模式是指承租人與租賃公司簽訂出售回租合同,將自有的資產按與租賃公司商定的合理價格出售給租賃公司,然後再租回使用,租賃物的所有權在租期內歸租賃公司所有。租賃公司按合同規定支付貨款並收取租金,租賃合同履行完畢,開出租賃資產所有權轉移證明。承租人收回租賃資產所有權。

模式六:廠商租賃模式

其業務主要流程如下:首先,委託方(設備生產廠家)通過與融資租賃公司簽訂業務合約,將租賃權交與融資租賃公司;其次,當設備需求方需要進行設備租賃時,經過與融資租賃公司洽談並達成協議,設備生產廠家便直接將設備交付予需求方,廠商也將設備的物權轉移給融資租賃公司(也可以理解為廠商將設備租賣與融資租賃公司,同時廠商從租賃公司獲得設備融資款項,這也為日後持續生產提供了資金保障),最後由融資租賃公司負責收取設備租賃款項。

模式七:聯合租賃模式

聯合租賃是指多家有融資租賃資質的租賃公司對同一個融資租賃項目提供租賃融資。由其中一家租賃公司作為牽頭人。無論是相關的買賣合同還是融資租賃合同都由牽頭人出面訂立。其方式是,由一家融資性租賃公司作為出租人進行融資租賃交易,但是部分租賃融資額來自其它的一家或多家融資性租賃公司。

融資租賃中的運營管理

機床作為專業設備,採用融資租賃的方式後,由於所有者、維護者和使用者的分離,帶來風險管理和售後服務方面的新挑戰。主要表現在:

1、風險管理

由於所有者、投資者並不是使用者,如何防止使用者濫用機器、違規操作呢?另外,出租方對於使用者(一般也就是承租人)的還款能力和還款風險如何判斷呢?

2、售後服務

出租人如果是金融機構,本身一般是沒有能力提供設備的後期維保等技術支持的,這個工作仍然需要設備商來完成。但是承租人可能並不是設備商的直接客戶,這其中的溝通問題如何解決?

為了應對上面的問題,設備出租人企業紛紛不約而同採用新興的工業物聯網技術。常見的是在機床設備商加裝聯網設備,比如4G上網卡等。或者在合約中明確約定承租人必須保證設備的上網,一旦斷網離線約定的時間即以違約論處。出租人一般會建設自己的設備租賃管理平臺,該平臺實時採集聯網的出租設備的數據,並進一步用來監控地理位置、判斷違規操作、監控設備開機率(利用率)、獲得設備的故障和維保信息,當然,該平臺還往往具有租賃履約管理功能,可以在線自動/手動為設備續約。

監控地理位置和違規操作很容易理解,就是為了及時識別承租人是否違規使用設備。比如某項負載不能超過多少數值,或者因為出租人的分區域定價等因素不能在A地(租金較低)承租後在B地(租金較高)使用。

監控開機率的目的又是什麼呢?是為了防範還款風險。承租人在租賃了設備後如果開機率很低,很可能是其無法獲得足夠的訂單,也就意味著承租人難以從租賃的設備中獲得收入。這種情況下,其還款能力和意願都會存疑。如果承租人仍然要求繼續租賃或者擴大租賃規模,那麼出租人就要小心了。而對於那些承租了設備後開機率很蠻的企業,對出租人而言可能意味著更多的潛在商機(無論是擴大租賃規模甚至轉為採購設備)。

採集維保信息的目的是為了和設備商來分享,幫助其提供出租設備的技術支持。

對於履約管理,可以將當初約定的租賃合同編程為自動合約,每次當用戶自動續約付款後,無需人工干預自動聯網下發設備的使用憑證。具體的操作方式會因支付方式、租賃結算方式的不同而不同。如果不方便做成自動履約,也可以僅僅提供出租人遠程聯網管理設備啟用授權週期的平臺。

關於維宏雲

“維宏雲”具有設備遠程監控、聯網註冊和遠程協助能力。其中聯網註冊功能r讓出租人用戶可以在雲端設定設備的使用授權策略(按照開機時間結算、截止日期結算等),而集成了新版NcStudio(Phoenix)和維宏雲助手的維宏數控系統,則可以聯網獲得授權的方式執行雲端設定的授權策略。從而讓“維宏雲”成為支持設備租賃的雲端管理平臺。“維宏雲”可以向出租人的租賃管理平臺提供相關的雲端數據接口,幫助租賃管理平臺快速上線設備監控、開機率統計和履約授權功能。同時,遠程協助功能也為聯網進行技術支持提供了便捷的途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