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妈咪读呀

小小费迫不及待地爬上爸爸的膝盖,指着一本玩具手册里的漫威英雄“绿巨人”说:“爸爸,讲这个、讲绿巨人。”晚上,小小费躺在床上,跟爷爷聊天,语气里充满崇拜:“绿巨人可以变得很大很大,力量很大,一拳能砸掉飞机。”

我则忧心忡忡,为什么会这样?

“绿巨人”是在逛商场时,小小费看到的一个玩具,当时有关于玩具的指导购买手册,孩子就捎回了一本。而在这之前,他对漫威英雄一无所知。比起西方超级英雄,我更期望他能热爱和崇拜中国自己的“超级英雄”,比如孙悟空、二郎神或者哪吒……

那天给孩子读孙悟空大闹天空的绘本,心血来潮要给孩子找一部二郎神的动画。找了很久才找到下图的这个版本,还是多年前的设计了。

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除了孙悟空的全套绘本书籍,我还买了古典神话绘本,里面有“夸父追日”“后羿射日”“盘古开天地”。在最应该影响孩子人生观的时候,我发现,仅仅靠一些绘本和有限的影视动画,是无法在孩子头脑里形成对“偶像”的崇拜的。

美国的文化输出强劲而成体系,从影视作品到周边玩具、文具等开发,应有尽有。来到商场,变形金刚、日本高达、钢铁侠、蝙蝠侠、乐高玩具里,几乎占据了我们中国儿童的玩具世界。我很少看到以孙悟空、二郎神、后羿等传统神话里的形象,开发出来的玩具或者可供孩子使用的周边。

那么问题来了: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要崇拜别国的英雄?

一篇报道曾指出,美国是一个缺乏历史积淀的国家,对美国人来说,拯救世界、乐于助人的美国队长、绿巨人、钢铁侠、闪电侠本质上是商业市场打造的“现代神话”。

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相比较而言,我们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其实本该有更为厚重的“超级英雄”土壤。但与西方“超级英雄”比,我们的流行文化在孵化自有的“超级英雄”形象时,却后劲乏力。

美国大片一部部引入超级英雄,轰炸似地霸占荧幕。以至于在文章开头的写作,列举国外的英雄尚且下笔如有神,脑子里英雄的形象一个又一个跃出来。而写到中国的超级英雄,我竟然一时头脑短路,足足想了好几秒,惭愧。

犹记得,在《大圣归来》电影上映后,朋友圈的赞美和回忆齐飞。有的朋友说:“这就是陪伴我童年的英雄,比80年代的动画更有气魄、更有气势。儿时对偶像的崇拜,深深地影响我。”

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著名心理学家武志红曾经在文章里描述过一个有名的实验,在一个小空间里放入两三只昆虫。一开始,它们的行动轨迹没有规律可循。但如果放入20只左右的昆虫,它们的行动轨迹就统一起来,总朝向同一个方向前进。心理学家把这个现象叫做“归属感”——每一个个体都很孤独,它们渴求认同于一个组织。

而超级英雄就好像这个组织中的领袖,他寄托了人们对于超脱现实的理想情节,寄托了想要改变现状的愿望。成年人心理住着一个超级英雄,当然儿童也不例外。

崇拜的人是谁,影响着个人成长和发展。崇拜本国“英雄”,代表的实则为一种文化自信。毕竟由传统文化中诞生出来的“超级英雄”,反映的是我国5千年理性和生存智慧的积淀。

作为80后生人,我们那时深受国产动画的影响。一部经典动画片《葫芦娃》,至今都还在小小费幼儿园传唱:葫芦娃、葫芦娃,一根藤上七朵花……

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一部根据郑渊洁童话改编的动画《舒克贝塔历险记》,让小小年纪的我们看到了更多勇敢的冒险故事。

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说起国产木偶动画《阿凡提》,让人眼前一亮,头脑里立即浮现出阿凡提眼珠一转、计上心头,与坏人斗智斗勇的故事。

一位妈妈的困惑:我的孩子崇拜西方“超级英雄”,是杞人忧天吗

现在,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上升,为什么我们自己的超级英雄IP孵化没有跟上呢?在深挖传统文化、培育文化自信、孵化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人物道路上,我们依然任重道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