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話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溼氣也是如此,若不是長期的積累,也不會對身體構成不良影響。

其實,“人在做,天在看”,同樣,你平日裡做什麼,都可以根據身體健康情況反映出來的,這便是人的生活軌跡。

所以,並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在做之前先要搞清楚,是否對身體不好。

就現在的比例而言,你隨便到街上找人問,十有八九皆溼氣重,就是程度不同罷了。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但是不管溼氣值多少,但凡不重視,溼氣重只是時間問題了。

醫生表示,溼氣重也分很多種,要先分清溼氣的本質,在對症下藥。

一件事情沒有分清楚,就急急忙忙去做,無非就是“瞎子摸象”。

首先:區分溼氣的本質。

【溼熱】

便是體內溼氣與熱氣共存,也就是所謂的“冰火兩重天”。

這通常表現為:疲憊不堪,口乾舌燥,發燒後出汗也解決不了,關節酸楚疼痛,大便糖稀小便黃濁,腹瀉,口渴,胸悶,舌苔黃膩等。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溼寒】

溼氣偏“寒”,多餘外界環境有關,同時也是飲食偏寒所致。

通常表現為:手指出現明顯的青筋,食慾下降,怕冷怕吹寒風,白帶多,口腔潰瘍甩不掉,舌苔泛白,愛流鼻涕,手腳冰冷,腳水腫,愛流汗且冰冰涼等。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其實,溼氣本質是沒有區別的,因此,若是溼氣重,建議求助醫生,對症下藥,以免加重溼氣。

所謂“山不可一日形成”,溼氣的加重其實也是需要時間的推移,因此,為了避免溼氣加重,對身體造成侵害,能做的便是防範於未然。

醫生建議:做好4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第一件:接受“溼氣是必定會產生”的事實

我們都經歷過感冒、發燒,也都知道這是不可以改變的事實,雖然每次生病都讓我們很少難受,但其實生病也是身體的一種修復。

如果真的不幸感冒、發燒,我們就要學會接受它,才能更好的消滅它。

就像我們對待前任一樣,待我們可以坦誠以及接受ta對我們造成的傷害,甚至當他人說起時自己也能談笑風生,才是真的接受以及放下了。

對待溼氣也是如此,但凡有水的地方就有溼氣的存在,何況人體70%為水呢?

因此,我們要接受人體每一天都有溼氣產生這件事實,能做的便是承認溼氣,再去消滅它。

而不是一丁點問題便開始抱怨以及畏懼溼氣,恨不得把身體“抽乾”

,甚至懷疑自己得了重病。

話說“心病難醫”,長期的擔憂往往會出現心病,且思慮傷脾,會降低脾的運水化水能力,從而讓溼氣有機可趁。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其實,溼氣並沒有什麼,只要處理得當,且你肯花精力肯花時間,自然不是問題,更是不要待溼氣加重到侵害身體時才急急忙忙祛溼,這不僅見效快,且會讓自己的健康出現問題。

第二件:吃什麼都不要吃這3種

人每天最不離開的除了空氣便是食物,無論是餓不餓,都習慣性的藉助食物填充自己,尤其是在這個高節奏的社會壓迫下。

但是,“病從口水”,並不是吃的下,咽得了就沒事了,往往在吃之前,要多為身體著想。

不想加重溼氣,吃什麼都不要吃這3種:

1、甜得發齁的食物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由於人們的味蕾不同,對甜度自然有所不同,但無論怎樣,含糖高的食物,都吃不得。

因為,含糖高的食物,易在體內產生過氧化物,不僅無法利水化溼,還會加重體內溼氣值。

況且,甜的食物,更易讓人肥胖,而脂肪多,便會限制溼氣的排洩。

2、“發”物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發”也就是炸,意思便是這些食物過於辛辣,易在體內誘發疾病,在老家便有“發物發病”的說法。

生活中,常見的“發”物為:海蝦、狗肉、糯米、豬肉、梨、胡椒、芡實、魔芋、泡菜等。

3、熱油裡滾過的食物

很是奇怪,為何在熱油裡滾過的食物備受歡迎?

因為吃起來香,的確,比如燒烤、炸雞等,那味道著實讓人慾罷不能。

所謂“香水有毒”,這類食物對身體而言也是有毒的,常吃會加重胃的負擔,削弱胃功能的同時也降低了脾運水化水的能力,從而導致體內使其加重。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第三件:利用熱氣“蒸發”掉溼氣

我們都知道,溼的衣物在太陽底下暴曬,水分一下子就被蒸發掉了。

養生家也指出,利用太陽曬後背,也可起到祛溼之效。

但你是否疑惑,長期在外奔波的人,多多少少也是溼氣重的,尤其是冬天的時候?

其實是因為利用太陽熱氣來“蒸發”掉溼氣,效果微乎其微。

還不如直接將熱氣輸送到體內,由內而外的將溼氣擠出來,所謂“從內出,便是生命”。

因此,平日裡要多對內輸送熱氣,除了喝粥,喝茶也是不錯的選擇。

說到喝粥,就廣東而言,可以說天天都有,但多的還是從一而終的白米粥,為降溼氣,可以用小米、薏米、綠豆、赤小豆、扁豆以及山藥、南瓜、番薯等搭配煮粥,不僅豐富下粥類,還可以增加口感,讓粥不再單調。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最主要的便是利用這些食物來健脾養胃,從而減少體內溼氣。

另外,多喝茶也是可行的。

冬天來杯熱茶,可暖身暖心。

不喝普通茶,而是喝養生茶,比如將火麻仁、梔子、砂仁、甘草、陳皮、茯苓、藿香、薏苡仁、冬瓜、人參、紅豆、枸杞、佛手等20種成分,按照1:1的比例調配成烏草根砂仁茶。

這種搭配適合每日泡水喝,每日用量不超過10 g就行了。能有效的排毒利溼、清熱利尿、健脾潤燥,得以避免溼氣侵害身體。

另外,泡後的茶包不要亂扔,可將其貼在承山穴,也就是踮腳時小腿肚隆起的位置,可反覆泡水反覆敷,使其局部發熱,可刺激穴位,促進身體排除溼氣。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第四件:不要認為溼氣微不足道

溼氣是普遍存在的,但溼氣滲透性強,往往會調皮的溜進體內,在體內死活不出來,且待得舒服,還會拉攏其他人進去,這邊導致溼氣加重了。

但不能引起溼氣的普遍性,便認為溼氣微不足道。

其實,溼氣是水的另一種表現,所謂“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水可滋養萬物,但加水不恰當,也會淹死萬物。

而溼氣,便是加水不恰當形成。

況且,自己的身體自己知道,一旦溼氣加重,身體多多少少有反應,這時候就應該說說出來,或者找醫生就診。

為何溼氣難除?醫生建議:做好3件事,莫讓溼氣毀健康,折壽!

而不是等體內溼氣不斷加重,不單危及皮膚、甚是侵犯了關節甚至五臟六腑,才開始重視起來,未免“亡羊補牢”了。

因此,有事就說,不要把小問題拖成大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