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说我住的小区

杂说我住的小区


我住的小区,一共二十多栋高层,算了一下,总计三千多户。

小区内绿化较好,人车分流,车都停地下,地面没有车走,路很宽,沥青路面,绕小区内部一圈有1.5公里。

经常就在楼下跑步,出了电梯就能跑。

优势逐渐体现出来了,太方便了,跑步的地理条件非常重要,近是第一要素。

道路宽敞,更多的是安全,没有车,甚至连自行车都没见,几乎不需要避障。

有了这两点优势,大家都愿意出来跑步,夏天晚上十点都很多人在跑。

到过不少周边小区 ,能在小区安安心心的跑个步的,太少了,属于稀缺资源,稍微老一点的小区,或者小品牌开发商开发的小区,内部几乎能安心走个路就不错了。

渐渐的,在运动上的氛围起来了。

扇子舞、太极拳、太极剑、健身操、广场舞等各类运动团体,每天出没,就连小区遛弯的老人也是三五成群,跑步一圈一圈的碰到。

长此以往,这个小区的居住的老人身体或许会更健朗一些。

昨天陪老婆去楼下买棉签,回来的路上老婆说:

“也不知道开药店到底多挣钱,光“仁康泰”就在咱们小区周围开了四家(一个连锁品牌药店)。”

仔细一数,还真是四家,四条马路格成小区,药店加起来十几家了,还有两家诊所。

泛滥了,能生存下去吗?

能!

为什么?

这些铺面以前都不是开药店的,做其他的买卖都干不下去,关门了之后就开了药店,没见过药店关门的,还越开越多。

不管附近人流密集度有多高,竞争如此激烈,肯定还是有些药店在盈利的边缘。

我很少去药店买药,但是买水果从药店前经过,药店都会泡着凉茶,连我儿子都习惯了去端上一杯,大冬天的,免费的凉茶还能保证时刻热着,也不容易。

说到水果店,小区西门原本是连着三家水果店,现在只剩一家了,另外两家干不下去,就被这家兼并了。

水果店老板娘经常叨唠:无论顾客什么时候来,我们都在。

这家水果店,每天开得最早,关得最晚。

其实我搞不清楚它什么时候开门、什么时候关门,夏天我六点出门,可以在那里买了水果,晚上十一点回家,店还还开着...

一个个体户,做到这样,能不挣钱?

换到其他的店,哪个不是早上八九点才来开门的。

水果店后面的菜市场,每次去都要坑我,小贩和水果店老板完全两种境界,一个天一个地。

小区的细微之处,给人的体验,也是一个天,一个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