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喊着二月河,一同喝酒去了……

文|醉美团队

就在金庸先生去世一个多月后,他的挚友二月河先生也去了。

他们俩,一个文心铁胆、快意江湖,“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是金庸对自己生平的记录;

另一个,则纵横历史、指点江山,刻画清代帝王三部曲,一手写尽康乾盛世。

金庸喊着二月河,一同喝酒去了……

1

南北二侠

“金庸是个天才。”

二月河这样说。

中国的武侠,如果追根溯源,史记里的游侠列传,可以看作是武侠小说的纪实体文学作品。也可以说,从西汉时起,中国的武侠和游侠时代,已经走进了社会。

但真正让武侠小说走入平民百姓的生活里,让大家爱不释手的是谁?

二月河认为,武侠数年之间便风靡了全国,普及到了平民家庭,成为青少年所拥护的文学体裁,金庸先生起到的挑头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于是,在2005年,在两人的一次相聚中,就有了一场“在历史的天空下——南北二侠金庸、二月河深圳对话”。

金庸喊着二月河,一同喝酒去了……

那一年,适逢金庸武侠小说创作五十周年,二月河刚度花甲寿辰。81岁的金庸与60岁的二月河,两个老顽童,开心论侠道,一时也成了文坛盛事。

金庸则说,二月河是个好人,愿意跟二月河交好朋友。

他也说,最受吸引和感动的,是二月河的《雍正皇帝》。

二月河首把雍正作正面人物来创作,使大家对雍正的处境很同情,而且也是有史据的,从此改变了国人的观念。”金庸说。

2

他们眼中的侠

为国为民,方为“侠之大者也”。

金庸认为,《鹿鼎记》真正的主人公是康熙,而不是韦小宝。

二月河也不喜欢韦小宝,却对康熙有非常高的评价,将自己的小说命名为《康熙大帝》。

他们对“侠”有着一致的认同:

对国家有贡献,对人民有好处

而至于出身,却不是他们特别在意的地方。在金庸那里,英雄大侠的出身往往就是普通人,甚至是乞丐。金庸说,侠义就是可以牺牲自己去帮助人家,拔刀相助。

农民、乞丐,还是道士、和尚、太监,在二月河看来,只要他对当时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产力的发展做出过贡献,不论是康熙还是雍正、乾隆,太监蔡伦、郑和,还是尼姑黄道婆、工人毕昇,都是“侠士”。

金庸喊着二月河,一同喝酒去了……

有人说,金庸,把江湖当成国家写,枭雄和英雄混杂,今天你抢第一,明天他争霸主;

二月河,把国家当成江湖写,明吏和贪官并行,今天光明正大,明朝乌云密布。

其实,金庸是把生活写成了武侠世界,他追求的是理想主义;二月河是把理想揉进了明君世界,他信奉的还是现实主义

理想和现实,总归是有交集的地方,那就是家国。

金庸构建武侠世界,始于1955年,当时31岁;

二月河构思笔下的侠义世界,始于1984年,当时39岁。

巧合的是,金庸的首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和二月河的首部明君小说《康熙大帝》,都有清朝的故事,都有酒的故事。

3

他们眼中的酒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

金庸武侠小说共15部,但有个不得不说的细节是,这些作品里众多喝酒的场景里,却只提过一种白酒,就是“汾酒”,并一连写了10次。同时,他还在一部书中连续3次提到“竹叶青”。

金庸的第一部小说《书剑恩仇录》就曾提到1次“汾酒”:乾隆在巡游时,“无尘”看到侍仆上的酒不好,便怒骂“皇上要喝最上等的汾酒”……

金庸喊着二月河,一同喝酒去了……

▲《天龙八部》中的乔峰与段誉

二月河著的《康熙大帝》第三十三章,这样写道:“领圣旨太监滥施威 持虎须周知惩刁奴”中:这天行至中午,康熙觉得有点饿,在马上手搭凉棚,见前面有一座乡村小店,店后临河,店前靠路,店门两旁栽着一溜杨柳,一湾碧水漏瀑东流。店前老槐树旁的,长竹竿上挑着个幌子,上头歪歪斜斜写着两行字:

太白闻香下马来,到此莫问杏花村。

其实,二月河老家在山西昔阳,他还在山西太原当兵,可以说他和山西,和汾酒还是很有故事的。

不过,无论是二月河还是金庸,他们写汾酒更多的还是“忠于历史”——清朝时期,汾酒是当之无愧的“国家名酒”

明清之后,汾酒进入鼎盛发展。明朝初年,官府废除了酒类专卖,实行征税制,推动了酿酒业的发展。在明政府移民屯田政策的鼓舞下,近百万山西人踏上移民之路。

大批山西酿酒技师也跟随着移民队伍,分布到全国18个省,汾酒酿造技艺由此在全国广为传播。酿酒技师所到之地原料、气候条件不一,没有地缸,智慧的山西酿酒师傅因陋就简,创造出窖池发酵新工艺,造就了百花齐放。

金庸喊着二月河,一同喝酒去了……

到了清朝末期,山西杏花村“汾酒”之名已驰誉天下,在天下名酒排行榜中名列前茅。清人李汝珍在《镜花缘》一书中曾经排列数十种天下名酒,山西汾酒名列第一

。清代著名文人、美食家袁枚也曾在《随园食单》一书中对于山西汾酒大加赞赏,誉为烧酒之首:既吃烧酒,以狠为佳,汾酒乃烧酒之至狠者

现在看,家国之外,金庸和二月河在好酒的选择上似乎也有了一致,但愿,在另外一个世界里,他们依旧可以把酒言欢里、纵谈江湖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