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沒想到,2019傳媒業的第一樁公案竟然來得這麼快,就在1月1日。

當跨年成了全民的「新民俗」,跨年收視率的爭奪也成了全民的新焦點。於是乎,本該屬於傳媒業內的問題,在2019年的第一天便成了社會性的議題,#江蘇衛視強制跳臺#、#跨年收視率#持續霸佔微博實時熱搜前列。

收視率的老病猶如定時發作的頑疾,稍有不慎,便又犯了。

誰真誰假?撥開數據的迷霧

留意1號的讀者朋友應該都清楚,近幾日1號的頭版頭條都是關於不同一線衛視的跨年動作。2018年12月31日的跨年之夜,更是如此。

筆者與主編共同在辦公室裡,多屏關注各家跨年實況。筆者的手機屏更是全程不斷地在CSM-Huan的實時收視率與新浪微博的實時熱搜榜雙邊切換。筆者的直觀感受是,微博端,東方衛視與湖南衛視形成膠著之勢;電視端,湖南衛視一騎絕塵,大幅拉開與第二名之後各大衛視的收視差距,開播時拉開與第二名的收視率近2倍差距,隨後逐步穩定在3倍差距,臨近零點更是達到了4倍差距。是時,我與主編覺得今年湖南衛視跨年第一,已然定局、不疑有他。

圖1:2018年12月31日晚間CSM-Huan衛視頻道實時收視率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然而,1月1日CSM52城收視率出來之後,筆者卻發現其與CSM-Huan的結論大相徑庭——江蘇衛視以1.750%的收視率位列第一,湖南衛視以1.499%的收視率位列第二。湖南衛視非但在實時收視率上2-4倍的巨大差距蕩然無存,甚至在CSM52城的指標之下,湖南衛視比江蘇衛視低了0.251%的收視率。

圖2:2018年12月31日晚間CSM52城收視率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筆者想到的第一個問題,是不是基於智能電視的實時收視率與基於抽樣調查的傳統收視率之間是否存在偏差?於是,筆者順而瞭解了一番其他維度的央視索福瑞數據指標,然而,令人驚訝的結果再一次發生了——

如果以CSM全國網(即含城域和鄉域)的數據來看,湖南衛視以1.83%的收視率位列第一,江蘇衛視以1.11%的收視率位列第二,湖南衛視比江蘇衛視高出0.72%的收視率;圖3:2018年12月31日晚間CSM全國網收視率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如果以CSM全國網(城域)(即只有城域、沒有鄉域)的數據來看,湖南衛視以2.25%的收視率位列第一,江蘇衛視以1.28%的收視率位列第二,湖南衛視比江蘇衛視高出1.00%的收視率。

筆者又想到第二個問題,是不是全國網的收視率與52城的收視率存在偏差?是不是因為取樣的地域不同所造成的誤會?於是,筆者繼而調查了一下有52城收視率指標的酷雲數據與歡網數據,然而,得到的結果似乎仍然是反證的——

根據酷雲52城的數據顯示,湖南衛視以3.35%的直播關注度位列第一,江蘇衛視以1.44%的直播關注度位列第三,湖南衛視比江蘇衛視高出1.91%、2倍有餘;

圖4:2018年12月31日晚間酷雲52城收視率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根據歡網52城的數據顯示,湖南衛視以2.29%的直播在線率位列第一,江蘇衛視以0.87%的直播在線率位列第三,湖南衛視比江蘇衛視高出1.42%,2倍有餘。

圖5:2018年12月31日晚間歡網52城收視率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表1:2018年12月31日晚間各大收視系統收視對比

收視率的“老毛病”又犯了,誰真誰假?我們一起撥開數據的雲霧

綜上所述, 即使所有的數據體系的數據結果都有一定偏差,但除了CSM52城之外,整體的基本面是保持一致的——同在CSM體系下,CSM52城與CSM全國網差距顯著;同在52城範圍內,CSM52城與酷雲52城、歡網52城又再次大相徑庭。如果我們僅僅看CSM體系,或者僅僅看52城範圍,或許還有解釋迴旋的餘地,但當兩項交集、通盤比對,CSM52城數據無論在哪個維度都找不到立足之處、自證之實,既被排除在同類體系之外,更被排除在全局結論之外,故而,CSM52城數據存疑的概率極大。

同日,1月1日晚間18:17、19:40,酷喵影視、江蘇衛視跨年演唱會官微前後發博,說明12月31日晚,酷喵影視「為引導智能電視用戶通過CIBN酷喵影視端收看江蘇衛視2019跨年演唱會,提升該獨家內容的網絡播放量,進行的以一次插屏廣告的推廣」。然而,這一操作,實則影響的只是網絡播放量,與CSM52城的收視率並無任何關係。不過,順便作為旁證的是,即使酷喵影視運用此次的「插屏廣告的推廣」進行強制切換,江蘇衛視跨年晚會的網絡點擊量也遠遠低於湖南衛視,那麼沒有「插屏廣告的推廣」的CSM52城收視率是如何實現反超的?

拿什麼拯救你,我們的收視率?

生逢收視率不靠譜的年代,1號總想為這件事做點什麼。

2018年10月17日,1號邀請了國內與之相關的5名學者、業者、專家,推出了一篇名為《1號學者聯盟|「集體會診」病入膏肓的收視率》;

2018年12月3日,1號邀請了香雪蘭、胡言兩位簽約作家,分為正反兩方,展開《1號奇葩說|正方VS反方:傳統抽樣的收視率調查還有存在的必要嗎?》的辯論。

在一次又一次的探討、辯論、研究中,1號深知,收視率的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更不是一蹴而就能夠徹底肅清、解決、歸正的。而我們知道,國家廣播電視總局已經宣佈廣播電視節目收視綜合評價大數據系統已經開通試運行,未來的行業趨勢仍有明朗之勢。

但在大局已定之前,關於收視率的問題,1號有兩個建議:

第一, 作為旁觀者,不過度輕信單一來源的收視率。

目前而言,以CSM為代表的傳統抽樣的收視率與以酷雲、歡網為代表的智能入口的收視率,各有優劣之分、各有高下之處:

傳統抽樣的收視率的優勢在於,經過較長時間的運行,在覆蓋面上有了相對合理的分佈,然而收視率造假的手段、渠道也隨之叢生,收視率統計的方式略有過時也是不爭的事實;

智能入口的收視率的優勢在於,它的樣本數量大、實時反映快,然而雖然近些年聯網統計的設備越來越多,但仍舊在覆蓋範圍上有所偏差,經濟發達地區覆蓋率高,經濟欠發達地區覆蓋率低,數據來源的不成熟或將導致數據結果的偏差。

因此,當此之際,作為業者,我們似乎不能迷信任何一方的數據,一是因為數據本身可能的偏差,二是數據汙染帶來的誤導,想要知道行業的真相就必須通盤地檢視各方數據、綜合地判斷各方信息,這不但是避免數據舞弊、收視率腐敗的方式,也是在問題尚未得到徹底解決前,職業媒體人或許需要迅速習得的能力。

第二, 作為局內人,切勿動了歪心思。

退一萬步來說,即使我們的行業曾經走過汙染收視率的歧途,當此之際,也應該意識到,如今再敢動收視率的歪心思已經是下下之選的「愚策」了。

風波頻仍,收視率已然成為了全民熱議的公眾議題,它所受到的監督,已經不是少數的大號、專家、同行,而是放在了億萬規模熱心網友的顯微鏡之下了,粉絲要盯著自家IDOL和對家IDOL的收視率PK,觀眾要圍觀收視率這樁國民公案的最新進展,億萬規模的熱心網友恨不得把收視率掰開了揉碎了寫成小作文,若敢造假那必然要在此前加一個定語「公然」,是置自己於眾目睽睽之下的掩耳盜鈴,這種群眾監督、輿論倒逼的威力,不是一個機構、一個行業可以違逆的。

1號結語

事必歸正,是1號對2019年所發的第一個願。

我們不知道,2019開年的這一場收視率的鬧劇,是不是2019最後一場收視率的犯病,但我們有種希望是,希望不再在熱搜上看到網友們對中國傳媒行業的質疑與失望,希望不再在行業的熱議話題裡仍舊老生常談收視率的問題,我們能多談談未來、多談談理想,多談談創新創造、文化出海。

而在問題得到解決之前,1號由衷呼籲,專注內容、方為贏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