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流感疫苗怎麼打?最新版指南告訴你!

藥明康德/報道

秋去冬來,又到流感好發季節

朋友圈不少人打聽流感疫苗

有的地方甚至“一針難求”

流感疫苗到底要不要打?

什麼人應該打,什麼時候打?

打流感疫苗要注意些什麼?

今年流感疫苗怎麼打?最新版指南告訴你!


11月20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流行性感冒診療方案(2018年版修訂版)》。這份修訂版是在今年年初發布的2018版基礎上,加以調整完善而成。

修訂版對於需要每年接種流感疫苗的重點人群,進行了進一步的細化。這些人群包括:

  • 60歲及以上老年人
  • 6月齡至5歲兒童
  • 孕婦
  • 6月齡以下兒童的家庭成員和看護人員
  • 慢性病患者
  • 醫務人員

當然,只要≥6月齡,願意接種流感疫苗,並且沒有禁忌症,原則上所有人都可以接種流感疫苗。上面講的這些人群是需要優先接種的重點人群。

另外,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在今年9月發佈了《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這是專門針對流感疫苗預防接種的技術指南。

這些最新的指南和方案,對有關流感疫苗的常見問題進行了解答,現整理如下:

Q

接種流感疫苗安全嗎,有沒有副作用?

A

接種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但如同其他醫療產品一樣,流感疫苗也可能會出現不良反應。

接種流感疫苗常見的副作用主要表現為局部反應,包括接種部位紅暈、腫脹、硬結、疼痛、燒灼感等,全身反應有發熱、頭痛、頭暈、嗜睡、乏力、肌痛、周身不適、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等。

這些不良反應通常是輕微的,並且通常會在幾天內自行消失,極少出現重度反應。

Q

接種流感疫苗後就不會得流感嗎?

A

接種流感疫苗是預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顯著降低接種者罹患流感和發生嚴重併發症的風險。

在大多數年份,流感疫苗與流感流行毒株的匹配較好,具有良好的保護力。但也存在一定幾率出現流感疫苗的毒株與流行毒株不匹配的情況,這就會影響流感疫苗的保護效果。

接種流感疫苗只能預防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感染。但是其他病原體,如副流感病毒、腺病毒等,也可以引起類似流感的症狀。接種流感疫苗無法預防這些其他病原體感染引起的此類症狀。

Q

流感疫苗為什麼要每年接種?

A

流感病毒易於變異,世界衛生組織(WHO)每年都基於對下一個流行季節流感病毒流行株的預測結果提出全球流感疫苗株的推薦意見,全球各國的疫苗企業根據WHO的預測結果生產當年的流感疫苗,因此不同年度流感疫苗針對的流感病毒株可能會有所差異。

此外,通常在接種流感疫苗2-4周後體內可產生具有保護水平的抗體,6-8月後抗體水平開始衰減。

因此建議每年接種流感疫苗。

當然,在同一個流感流行季節,已經完成流感疫苗接種的人不需要再重複接種。

Q

什麼時候接種流感疫苗?

A

我國各地每年流感活動高峰出現的時間和持續時間不同,為了在流感高發季節前獲得保護,應當在當年流感疫苗上市後儘快接種,最好在10月底前完成免疫接種。

如果在10月底前未接種,那麼整個流行季節都可以接種。

孕婦在孕期的任一階段均可接種流感疫苗,建議只要本年度的流感疫苗開始供應,可儘早接種。

Q

接種流感疫苗需要打幾針?

A

6月齡-8歲兒童:首次接種流感疫苗的6月齡-8歲兒童應接種兩劑次,間隔≥4周;以前接種過一劑或以上流感疫苗的兒童,則建議接種一劑。

9歲及以上兒童和成人:僅需接種1劑。

Q

孕婦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嗎?

A

由於國內缺乏孕婦接種流感疫苗的安全性評價數據,我國上市的部分流感疫苗產品說明書仍將孕婦列為禁忌證。

但國內外大量研究證實孕婦罹患流感後發生重症、死亡和不良妊娠結局的風險更高。WHO流感疫苗立場文件(2012年版)將孕婦列為第一優先接種人群。

《中國流感疫苗預防接種技術指南(2018-2019)》建議孕婦或準備在流感季節懷孕的女性接種流感疫苗,孕婦可在妊娠任何階段接種。

Q

哪些人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A

對疫苗中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輔料、甲醛、裂解劑及抗生素)過敏者,不能接種流感疫苗。

患伴或不伴發熱症狀的輕中度急性疾病者,建議症狀消退後再接種。

上次接種流感疫苗後6周內出現吉蘭-巴雷綜合徵,不是禁忌症,但應特別注意。

(吉蘭-巴雷綜合徵,簡稱GBS,是一種自身免疫性周圍神經病。關於接種滅活流感疫苗與GBS發病之間的相關性,眾多研究結果並不一致,有說升高的,也有說降低的。)

Q

雞蛋過敏的人,可以接種流感疫苗嗎?

A

目前大多數流感疫苗是通過雞胚培養流感病毒製備的,因此會含有卵蛋白,如卵清蛋白。這是人們有這個擔心的原因。

但隨著生產工藝的提高,疫苗中的卵蛋白含量已大大低於國家標準。《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15版)未將對雞蛋過敏者作為禁忌。

美國免疫實施諮詢委員會(ACIP)自2016年以來開始建議對雞蛋過敏者亦可接種流感疫苗。


[1] 國家衛健委. Retrieved Nov 21, 2018, from http://www.nhc.gov.cn/yzygj/s7653/201811/ddcb7962b5bc40fa8021009b8f72e8a7.shtml

[2]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Retrieved Nov 21, 2018, from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zstd/201811/t20181105_196878.html

[3] 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 Retrieved Nov 21, 2018, from http://www.chinacdc.cn/jkzt/crb/bl/lxxgm/jszl_2251/201809/t20180921_194050.html

本文來自藥明康德微信團隊,歡迎轉發到朋友圈,謝絕轉載到其他平臺;如有開設白名單需求,請在文章底部留言;如有其他合作需求,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