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專資本:區塊鏈公司香港上市之路接連受挫 問題出在哪兒?

這幾年,比特幣帶火了區塊鏈。區塊鏈公司也從幕後走到了前臺,成為全球科技創新領域的焦點。據綠專資本統計今年5-9月間,全球三大礦機公司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科技,還有三大交易所之一的火幣不約而同趕往

香港上市

這其中,嘉楠耘智行動最早,5月15日就向香港兩交所提交了上市招股書。億邦科技緊隨其後,6月26日遞交了招股書。8月,火幣收購港股主板上市公司桐成控股73.37%的股權,被認為是打算“借殼上市”。佔全球礦機份額74%比特大陸最後行動,9月26日遞交了上市招股書,成了這一次“申請潮”中引人注目的收尾。


綠專資本:區塊鏈公司香港上市之路接連受挫 問題出在哪兒?

不幸的是,這些區塊鏈巨頭公司沒有等來預期中的收穫季。

最先提交上市申請的嘉楠耘智也最早迎來了上市結果。11月14日,香港聯交所在官方網站中更新了嘉楠耘智的申請狀態——“失效”。這意味著嘉楠耘智此次赴港衝擊上市宣告失敗。

億邦科技也沒能倖免,綠專資本查閱信息顯示10月億邦國際捲入網貸平臺銀豆網“討債門”,有維權者向香港聯交所提交舉報材料,質疑億邦國際涉嫌P2P和洗錢,不應於香港上市。同時維權者向香港警方報案,有維權者展示香港警方郵件回覆截圖,表示香港警務處聯合財富情報組確認收到報案郵件並進行處理。截止到12月10日,億邦國際在香港聯交所公佈的上市申請狀態中仍屬於“處理中”。

全球三大加密貨幣礦機公司的香港上市申請,兩家遭遇了重大挫折。比特大陸仍在等待聆訊和上市進展。儘管目前來看,其是加密貨幣公司上市成功概率最大的一家,但變數仍然存在。

區塊鏈公司上市連遭重挫,讓不少行業人士恐慌。這裡有兩個結論可以緩解焦慮:上市失利更多是公司自身問題,不具有行業普適性。同時香港仍在對區塊鏈表達歡迎姿態。

不過值得提醒的是,香港上市受挫事件背後不單是公司自身隱患問題,更呈現著香港監管環境的悄然變化。

儘管看起來衝擊IPO的時間和動作都相當一致。但這幾家區塊鏈公司上市心思各不相同。

比特大陸、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在比特幣礦機市場中分列全球第一、第二和第三。但三者的礦機市場佔有率卻呈現兩極分化。說起來是前三名,但第二和第三名的總量加起來還不到第一名的1/3。

三家公司招股書數據顯示,全球市場佔有率全三的公司若按銷售額計算分別為74%,6.3%和4.5%,若按銷售量計算分別為66%,20.9%和3.7%。

嘉楠耘智、億邦國際和比特大陸最大的不同在於,他們面對著一個幾乎壟斷整個市場的對手。對於這個行業的老二老三來說,礦機銷售帶來的現金流並不十分驚人,在全球吃下更大礦機市場份額的可能性也不大,故而更早流露出參與傳統資本遊戲的意圖。

2015年8月億邦就已經在新三板掛牌上市。2016年其創立礦機業務“翼比特”。2018年2月,億邦國際發佈公告稱因“資本市場發展及公司經營發展戰略需要……擬在境外上市”,申請在新三板停牌。4個月之後即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招股書。

2016年嘉楠耘智試圖在國內A股借殼上市。2016年6月魯億通(300423)發佈公告擬 30.6 億元收購嘉楠耘智,但停牌半年後宣佈終止。2017年8月,嘉楠耘智申請上市新三板。全國中小企業股份轉讓系統對其進行了三輪問詢,質詢問題遍及財務明細、持續經營能力、監管政策風險等各方面,但最終仍然未能成功上市。

相比起這兩家公司,比特大陸對傳統資本的興趣更晚。2017年比特大陸才接受了第一輪融資。2018年6月到9月則飛速走完了三輪資本操作:2.927億美元B輪、4.42億美元B+輪融資、申請上市。

比特大陸的上市動作比起另兩家公司幾乎慢了2-3年。不過與其說這是它對於傳統資本的遲鈍,倒不如說是對於傳統資本的傲慢。比特大陸和幣安都曾經多次表露過,自己對於“不缺錢”的自信。

在經歷過3年不同的發展路線後,全球三大礦機公司如今殊途同歸。熊市到來,礦機銷售額和交易所成交量都一落千丈,兩者距離最高峰均跌落90%。2017年牛市中大賺後積累的資金,在這場寒冬中顯得岌岌可危。沒人知道冬天會持續多久,幾十億美金營收此刻看來也匱乏得讓人焦慮。他們急需轉換自己的輸血場所——從加密貨幣市場轉向傳統資本市場。

另一個關鍵卻容易被忽略的問題是,他們選擇香港上市,是否是最正確的選擇?香港還是過去以為的加密貨幣樂土嗎?

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香港仍然是加密貨幣的樂土。不過這塊樂土已經沒有從前那麼愉快了。

相較中國大陸,香港對加密貨幣的態度一直相當開放。這些加密貨幣公司不約而同選擇香港作為上市地點,一個主要目的即是為了規避國內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監管。

2018年8月,中國銀保監會、中央網信辦、公安部、人民銀行、市場監管總局聯合發文提示《防範以“虛擬貨幣”“區塊鏈”名義進行非法集資》。時近中國針對ICO和關閉國內交易所的“九四禁令”一週年,業界普遍認為這體現了中國監管層重申對加密貨幣的嚴格監管態度,短期內未看見監管鬆綁的可能性。

不同於中國大陸監管層的嚴格限制,香港對於加密貨幣持有更大的監管靈活度。此前全球排名前20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中,有超過7家位於香港。

嘉楠耘智和億邦國際此前均在國內證券市場謀求或實現過上市,但其後均放棄國內上市轉戰香港。可惜從如今的上市結果看來,香港未必還是之前那個他們想象中的“加密貨幣樂土”。

目前,香港針對加密貨幣市場的監管正在逐步收緊。11月1日,香港證監會發布《有關針對虛擬資產投資組合的管理公司、基金分銷商及交易平臺營運者的監管框架的聲明》,針對數字貨幣等虛擬資產投資發佈新規。

在新規中,香港監管機構對加密貨幣呈現出的態度與其說是“開放”,不如說是疑慮和謹慎。例如為了獲得香港監管合規許可,加密貨幣交易所運營方需要頻繁地向監管部門作出彙報、受到監察和受到審查——而時間要持續12個月甚至更久。

這意味著香港監管機構已經將手伸到了加密貨幣的市場中,過去的“自由蠻荒時代”即將結束。而監管的疑慮,無疑將增大加密貨幣公司上市的政策風險和變數。來源:財經雜誌 綠專資本綜合編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