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渚文化申遗进入倒计时,它能挤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吗?

杭州,于隋朝时定名,于唐朝时扬名。这个被13世纪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称之为“天城”的城市,历史悠久,人文丰赡。5000多年前的良渚文化,被称为“中华文明的曙光”。当下,“双世遗”综合带动效应下的杭州正在争取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

良渚文化申遗进入倒计时,它能挤进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吗?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良渚遗址考古与保护中心主任刘斌为我们揭开了“中华第一城”良渚古城遗址的神秘面纱,并畅谈改革开放40年来良渚遗址考古的认识与发展。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300 年,主要分布在长江下游太湖流域地区,迄今已发现各类遗址600余处。良渚文化具有发达的稻作农业和手工业,物种类主要有玉器、石器、陶器和漆木器,除农业外还饲养猪、狗等家畜。从墓葬看,良渚社会等级分化明显,贵族墓一般随葬大量的玉器,主要种类有琮、钺、璧、冠状饰、三叉形器、璜等,代表了不同的性别和职能分工。其中玉琮代表神权,钺代表王权,主要以玉器为载体的神徽图像在良渚文化范围内高度统一,反映了良渚先民具有统一的宗教信仰。良渚古城和良渚墓葬的等级反映了良渚文化已进入古王国阶段,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象征。良渚文化存在的时期,正是古埃及、苏美尔、哈帕拉等世界早期文明兴盛的年代。

刘斌告诉我们,良渚文化考古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在1936年就拉开了序幕。改革开放的40年,良渚遗址考古也在不断地刷新认识。在莫角山遗址发现以后,当时考古学界有一种观点,认为这座规模巨大的土台,本身就构成了外高内平的防卫性质,具有城防的概念,那么良渚遗址是否有城墙?

2006年,随着莫角山西南部的葡萄畈遗址的发掘,考古学家们对这个答案非常地肯定。从2007年至今,刘斌带领着他的团队又发现了良渚古城中心的宫殿区、城墙和外郭依次降低,成了三重同心结构,中国历史时期都城的宫城、王城、外郭三重结构的滥觞。良渚古城,是整个良渚文化的都城所在,内城面积约300万平方米,外郭城面积约800万平方米,城内分布有宫殿区和贵族墓地,其中位于中心位置的宫殿台基面积约为30万平方米,约10—16米。这一发现,是中国古代城市研究的重大突破。

2009—2015 年,经过调查和发掘,考古专家们还确认在良渚古城的西北部和北部分布着11条水坝组成的治水体系。整个水利系统形成面积约12.4平方公里的储水面,蓄水量达到6000万余平方米。这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大型水利工程,是世界上最早、规模最大的防洪水坝系统。

由于现代以来疑古思潮的冲击和国外学者的质疑,曾经作为常识的“中华上下五千年”似乎变得底气不足。“而从目前的考古发现和研究来看,如果我们要谈中华五千年文明,只有良渚文化的良渚遗址能拿得出来,这一时期是神权和军权并重的神王之国的国家形态,为中华五千年文明史提供独特实证。”刘斌说。

此外,他还表示,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而且,杭州西湖文化景观和大运河相继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这两处均集中于杭州。若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那么杭州在打造“世界遗产群落”之路上将迈进一大步。

良渚申遗走过了多年的风风雨雨,取得了很好的成效,一起来回顾一下。

1979年,浙江省考古所正式成立,浙北地区的史前遗址尤其是良渚的考古发掘成为重要项目。

1994年,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成立良渚工作站,负责良渚遗址范围的考古调查、勘探和发掘。

1996年,良渚遗址被列为国保单位,划定了33.8平方公里的红线保护范围。

2007年11月29日,由浙江省文物局和杭州市政府共同举行了新闻发布会,宣布发现了面积达300万平方米良渚古城。

2009年,良渚遗址被列为第一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

2016年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工作正式被国家列为我国2019年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正式项目。

2017年5月,明确了良渚古城遗址的申遗范围,包括古城、瑶山和水利系统,遗产区面积14.3平方公里、缓冲区面积99.8平方公里。

2017年底,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文本正式上报。

2019年6月,世界遗产委员会第43届会议将作出是否将其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决议。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项目已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已有的世界文化遗产中,许多文化遗产留下了令今人猜想的谜团,这些远古之谜为文化遗产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吸引着全世界的专家学者作探究和思考,也吸引着世界各国的游客到遗址流连忘返。

2011年的西湖申遗成功,实现了杭州和浙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零的突破,圆了杭州老百姓的“世纪之梦”,极大地提升了杭州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使杭州可以与世界名城相媲美。

2014年的大运河申遗成功,更让杭州的国家级非遗项目数量居同类城市第一,使大运河这一仍在使用的“活态线性文化遗产”更加充满生机。

拥有“双世遗”后的杭州魅力激增,“圈粉”无数。良渚文化遗址的考古发现和存谜同样具有“万有引力”,中华文明的曙光,国家的起源,城市的结构,文字与图腾,都可以从良渚文化遗存中展开想象的翅膀。

良渚古城申遗并不是终点,随着考古发掘依然不断有新发现,因此会不断出现新问题,保护、管理和研究工作始终在路上,仍需要多方合力解决。

如今,良渚文化申遗已经进入倒计时,相信良渚文化可以凭借自身天然的优势,凭借各方力量的凝聚与努力,凭借良渚文化与中华文明之间的关联与猜想,必定能够顺利进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杭州彰显历史文化名城特色,打造世界遗产群落,进一步建设东方文化国际交流重要城市的又一张“金名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