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尾切片、酒烹鳇鱼,清代最有名的两位吃货喜欢这一口

清代两江总督尹继善的地位很高,权力又大,让他有机会品尝人间最名贵的美味。这当中,他最赞赏的一种美食就是鹿尾,认为是天下第一美味。

问题是,鹿尾产自北方,江浙一带很难得到,即便来到,也不新鲜。尹继善的好朋友袁枚曾经得到一条比较大的鹿尾,他的吃法是用菜叶包裹鹿尾,放入锅中蒸熟,味道与众不同,最美妙的是鹿尾上的一道浆水。

鹿尾切片、酒烹鳇鱼,清代最有名的两位吃货喜欢这一口

《浪迹丛谈》的作者梁章钜也喜欢鹿尾。梁章钜在北京任职的时候,每到冬季,贡入的鹿尾不少,让他有机会大饱口福。后来出外任职,依然有机会享用鹿尾。一般是由梁章钜的夫人亲自动手料理,薄薄切片。

在桂林任职时,距离京城十分遥远,好在经常有差人来往,依然可以捎带来鹿尾。梁章钜在桂林时写的“寒夜何人还细切,春明此味最难忘”,写的就是好吃的鹿尾,在当地被传为佳句。

退隐之后,梁章钜再没有机会品尝鹿尾。很显然,做为一道高级美食,鹿尾是权位的附属品,与金钱和地域的关系不大。此时的梁章钜,只能到回忆之中搜寻鹿尾的美好滋味。

与鹿尾相关的还有鹿筋。制作起来比较复杂,因为鹿筋不容易炖烂,而且异味很大。一般要提前几天捶打,水煮,换几次水,淘净异味。一种做法是不加辅料,只用鸡汤或者肉汤煨炖,调料用秋油和酒,轻微勾芡,最后撒一点花椒末。

另一种做法可以加入火腿、冬笋、香蕈等,用鸡汤煨炖,不勾芡,制成鹿筋汤。

鹿尾切片、酒烹鳇鱼,清代最有名的两位吃货喜欢这一口

鹿尾之外,尹继善还很喜欢吃鲟鱼,认为自己府中的鲟鱼菜天下无比。袁枚曾经品尝过尹府的鲟鱼,认为做得并不是最好。主要的问题是煨得太久太烂,致使滋味重浊。

在这里,袁枚把鲟、鳇并称,认为鳇鱼的恰当做法,一个是炒蝗鱼片。方法是把鳇鱼切片,用油炸过,加入酒和秋油烹炒,味料主要用到葱与姜,量要大一些。袁枚曾经在苏州一位唐姓人家吃过这种炒鳇鱼片,味道奇佳。

另一种是鲟鱼的制法,先用清水煮一煮鲟鱼,然后加工,让骨肉分离,鱼肉与鱼骨分别切成小块。用备好的鸡汤把鱼骨煮到八分熟,下入酒和秋油,最后加入鱼肉,略煨一下就可起锅,再加入葱、韭、胡椒,倒入一大杯姜汁。这样分别鱼骨和鱼肉的火候,让二者熟得更为均匀。

尹继善与袁枚这一对吃货,名义上是师生,其实二人关系十分亲密,彼此随便,如同一家人一样。

鹿尾切片、酒烹鳇鱼,清代最有名的两位吃货喜欢这一口

袁枚经常访问尹府,尹继善身边有许多小妾,对袁枚毫不回避,还经常与他当面请教诗文之事,直接称呼他为“袁先生”。有时候袁枚到尹府,遇到尹继善在官府中处理公事,他便直接到内院之中等候,一点儿也不见外。

最夸张的一次,尹继善想请袁枚到自己府中喝酒,等了好久还不见袁枚过来,派人前去催促,却找不到袁枚在哪里。尹继善只好打道回府,不曾想袁枚早就赶到尹府,和小妾们张罗酒宴,已经一起喝了起来。尹继善大笑,还专门写了一首《山枢》。

尹粥善喜欢赋诗,他与袁枚之间经常会有诗文唱和。袁枚每有新作,便送给尹继善欣赏。尹继善立刻提笔应和,派人快马加鞭,把诗稿送给袁枚看,速度奇快。

下一次袁枚想了一个好办法,写了这样一首诗:“知公得句便传笺,倚马才高不让先。今日教公输一着,新诗和到是明年。”

诗写好之后,袁枚不急着送出去,一直等到除夕之夜,临近子夜时分,才派人送到尹继善手里。这个时候,无论尹继善回应得多快,应和的诗也无法赶在子夜之前送到袁枚的手里。

鹿尾切片、酒烹鳇鱼,清代最有名的两位吃货喜欢这一口

尹继善大笑,这样的玩笑,他喜欢。后来尹继善病重的时候,床榻之上到处是他草拟的诗稿。因为乾隆皇帝要来府中探视,他才让家里人收拾一下。

尹继善死在乾隆三十六年,时年七十七岁。

于左 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