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人生是一场修行,

所谓修行,没有戒律,

即无所得,

你对自己有怎样的规诫,

你就会有怎样的境界。

从古至今,无论是政治格局还是经济水平,还有人类的思想观念,都在发展进步中。唯一不变的是什么?人性!这一点上,今人与古人没有什么区别。孟子提人性向善,荀子谈人性本恶,实际上,人本身就是善与恶的混合体。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扬“善”容易,控“恶”难,每一个年龄阶段都有各自要面对的问题。看看孔老夫子怎么说的,《论语•季氏》中有段话:“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孔夫子没恐吓人,把人生分了三个阶段,并且说了每个阶段要注意的问题。这里面的“戒”,就今天来讲,不是完全断绝。孔子不绝情,“戒”完全可以理解为控制。

I

少年,血气未定,戒之在色

“血气”是什么?就是人的本能。从字面意思来看,年少的时候,血气还不成熟,要戒除对女色的迷恋,这句话的重点在“血气未定”上,守不住神,看见美色,自然把持不住,不想入非非才怪。

如果多一层考虑,“色”字可以理解为佛家所说的物质世界,是诱惑的一种。年轻人最重要的是面对诱惑能守住神。因为年少,看到什么都好奇,什么都想试试,再加上今天社会中处处充满诱惑,当“年少”碰上“诱惑”,不出事才怪。

孔子只告诉了我们要“戒”,怎么戒?还是应该从“血气“二字”入手,钱穆先生说,“血气,人之生理随时有变者。戒犹孟子所谓持志。” 用理性的志向去统帅不确定的“血气”,才能控制生理欲望朝毫无节制的方向发展。青春肆意放纵是美好的,但没有立志努力向前也足以让人后悔。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II

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壮年后,身体成熟,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人到中年,经过多年打拼,早就脱去稚嫩,也有了事业与物质基础,同时,思想上也更成熟,自然会意气风发、舍我其谁。

李鸿章在《十律之一》中写道,“ 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在这种情况下,有不合自己心意的人或事出现,谁服谁啊?自然免不了争斗。凡是争斗,必然有胜负。胜利了还好说,失败了呢?人到中年,还有多少机会可以挥霍?

所谓“戒斗”,不是不去拼搏,而是指控制自身的意气或者火气, 《后汉书·黄琼传》中说,“峣峣者易折”,刚直自负易遭诋毁,自身太强硬,对人对己都会造成伤害。如果与他人之间有矛盾争斗,倒不如退一步,取一个中间点合作共赢更为实际。个人能力再强大,离开团队也无用武之地,不去争斗,团结他人,才会走更远,和气生财没什么错。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III

老年,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等到老年,血气已经衰弱了,要戒除贪得无厌。人生到了晚年,就自身的自然生理规律来讲,“血气既衰”,就个人发展来说,一切的事业、地位、金钱都已到了顶峰。然而老年人最大的问题在于“得”,也就是到手的东西不松手。

郑板桥有首诗说,“由来百代名天子,不肯将身作上皇。”权位在手,到死也舍不得松手。金钱也一样,我们常见的是很多老年人越老越不舍得花钱,这不是节俭的问题,而是舍不得,总想把钱抓在手里。

其实,每个人从年轻时就应该培养兴趣爱好,哪怕是象棋、养花、钓鱼之类。这样到晚年后精神上才有寄托。真正的戒除贪得无厌,是放下已经拥有的东西,将精神世界充实起来,这已经有点佛家的味道了。充实精神世界的方法就是有所爱好,在爱好中让心境平和,让情感有所寄托,见山是山见水是水才是真境界。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论语》:要成为君子,必须要做到这三戒,您能做到吗?

无论是儒家还是佛家,都在讲人生是一个不断修行、破除内心障碍的过程。年龄阶段不同,面对的问题也不一样。控制每个时期的不良欲望,少犯或不犯错误,让人生走向圆满,才是“三戒”的精髓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