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裁员!活下去!今年的冬天好冷!


大裁员!活下去!今年的冬天好冷!



1


裁员凶猛,一切都是在预料之中。

根据坊间信息,京东商城员工裁员10%以上,京东金融——传说中马上要融资,明年IPO的独角兽,也要裁员,甚至20%以上。

刘明华,道火自然(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

虽然京东快速辟谣,称属于人员“正常流动”,但无风不起浪,互联网这波红利的确已经见顶。寒冬说来就来了。从腾讯没有梦想,到百度没有文化;从严格监管下 P2P 暴雷波及实业到版号停发引发游戏行业寒冬;从地产龙头万科高喊“活下去”到产业先驱万达被传剥离文旅项目;从锤子成都解散疑云到被诟病留下一座20亿美金坟墓的ofo……2018年职场人的朋友圈,似乎注定不会那么太平。……如今市场浮沉,国内外大大小小企业都在经历裁员阵痛。制造业超级巨头富士康计划裁员34万,削减200亿开支。背后,是苹果手机的消费疲软。美国通用汽车也没能抵挡住萧条市场带来的影响,关闭五座工厂,裁员1.4万。背后,是乘用车需求的下降。……转眼间,被裁员工已经不属于这个公司。背起行囊,无问西东,下一站命运沉浮。在一个越来越不确定的世界生存,偶然背后是必然的结果。


《华夏时报》最新报道称,到目前为止,国际上至少10家跨国巨头提出裁员计划,预计将会有大约16万名员工失业。跨国公司大幅裁员给全球经济蒙上一层阴影。多家公司表示,裁员计划不涉及中国;但是,在此次浪潮中,中国企业依然受到了波及。

同样源自上述的报道,根据猎聘全球职业发展中心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同比2017年第四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企业招聘计划呈下降趋势;环比2018年第三季度,2018年第四季度企业招聘计划呈下降趋势,企业的招聘需求开始放缓。

就业形势的严峻也考验着政府的”应对“:

今年7月,中央政治局会议还特别要求做好“六个稳”,其中,把稳就业放在第一位。为了稳定就业,12月5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若干意见》(下称《意见》),提出15条促进就业工作的具体意见。其中包括,2019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同时,充分发挥国家融资担保基金作用,鼓励各地优先为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提供低费率的担保支持,提高小微企业贷款可获得性。


活下去,已经成为全民共识。


大裁员!活下去!今年的冬天好冷!



2


1929年10月中旬,美国前总统胡佛向无限乐观的美国人民宣布:征服贫穷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他说:“我们有机会沿袭过去8年的政策继续向前,在上帝的帮助下,我们很快就会看到,把贫穷从这个国家驱逐出去的日子就在前头。”

这个月的28日,纽约证券交易所就出现了“黑色星期一”,股指暴跌13%。第二天,历史上最黑暗的一幕迅即拉开,道琼斯指数一泻千里,暴跌22%......美国乃至全球历史上最恐怖的一次大危机就此拉开序幕,乐观的人们迎来了长达十年的大萧条时代。

而在这次大灾难中,数以千计的人跳楼自杀,倾家荡产的人和家庭比比皆是。而众多的企业倒闭,即使没有倒掉的公司也是伤痕累累,只剩残喘。

又通胀到萧条,5000万人失业,不计其数的人流离失所,仅仅美国在3年内破产的企业就有10万家。而全球工业生产下降37.2%,直接倒退至20、30年前的水平。

哀鸿遍野。民不聊生。

《大萧条》的作者韦克特在其著作里继续写道:这是一段令人无法忘怀的历史,这是一次想起来就会感到战栗的记忆,这是一个随时会变成噩梦并让人从睡梦中惊醒的时代......

导致大萧条的原因诸多,其中一项就是信用的过度膨胀。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了一个不计后果的融资继续加速的过程,无论是政府还是家庭以及个人,都是“债务繁荣”,信用被到处滥用着,印钞机不停的在印刷着钞票。

人们也提前了消费——用自己的信用而贷款,消费着汽车、衣服、洗衣机、家电、珠宝等眼花缭乱的商品。过高的分期付款的利息,每次在工资发放的时候,被一并扣除。个人和家庭都在用“借来的钱”来实现“生活的繁荣”。而金融市场上也看似一片“乐观”,但其背后已经是“千疮百孔”,就等着多骨诺米牌的倒下。

与此同时,重要的商业企业集中在少数人和少数企业中,大众和新的创业者已经没有商业机会,即使有也是寥寥。

而银行业也开始出现破产。失业人数开始增多。甚至早在1926年,据估计,失业者就已经有15万之众,而到了1929年,这个数字增加到了180万以上。

人们的购买力出现了“降级”,丰裕下贫困凸显。而金融资本家们却在此之前赚得盆满钵满所以并没有影响到自己的生计。有数据显示,1923-1928年间,投机收益从100增长到了410,而人们的工资指数仅仅从100增长到了112。社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一方是彻底的富裕,一方是彻底的贫穷,诸多家庭入不敷出,债务累累,唯一的念头就是“能活下来”而已。

在这样的焦虑不安的大时代下,人们开始了长达十年的“灾难”之苦。

这场崩溃源于多种原因,“但最根本的原因多半是对群体福祉和个人满足之间的关联自私自利地视而不见……关于人的共性和国家的福祉,反复引发大的争论......”《大萧条》的作者在书里如此写道。


大裁员!活下去!今年的冬天好冷!



3


当一个人快要淹死的时候,未雨绸缪就显得不切实际了。

但,除此之外,还有什么办法吗?努力活下去!

随着大萧条时代的来临,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秩序也随之发生了巨大了”摇晃“和改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直到美国总统罗斯福上台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夕,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秩序才开始得以重新的建构。

人们又重新活了过来。但“死去者”却已经不计其数。

这让人们对两个词语深有感触:一个是“贪婪”,一个是“希望”。

但,人们同样也会“好了伤疤忘了疼”,容易遗忘。

如今,整个世界的政治和经济秩序再次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新的变化。国家告诉我们:需要“共克时艰”。

根据全景财经的相关报道称:

中国的家庭债务已经逼近极限,大多数的中国人都因房市而“负债”。而银行等金融机构却是“赚的盆满钵满”。上半年A股最赚钱的行业:银行,当之无愧。以净利润排名,上半年最赚钱的前20名,上市银行占据12个席位。其中,号称“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银行,2018年上半年累计净利润达1604.42亿元,高居榜首。2018年上半年净利润超过1000亿的上市公司仅有4家,均为上市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


上财高等研究院测算,截至2017年,我国家庭债务与可支配收入之比高达107.2%,已超过美国水平,更逼近美国金融危机前峰值。上财高等研究院警示:家庭债务已逼近家庭部门能承受的极限,中国很多家庭已处于入不敷出的状态,家庭流动性已到了命悬一线的地步。

相对比的是,国内的财政收入却一直快速增长。2018年上半年全国财政收入增速远高于同期 GDP 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而这并非短期现象。1996-2015 年国内财政收入增速长期高于 GDP 名义增速,其中 1996-2012 年财政收入增速亦长期高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 20 年期间, 国内财政收入增长了 19.6倍,名义 GDP 和居民可支配收入仅分别增长 8.6 倍和 7.7 倍。

藏富于民,并没有成为现实。相反的是,因为房子贷款、消费主义以及人们对信用的过度膨胀等,使得人们前仆后继地成为“债务人”。


大裁员!活下去!今年的冬天好冷!



4


人们需要更加努力的工作,才能增加收入,消解债务压力。但糟糕的是,企业也正在不断“消亡”的路上。

根据《好奇心日报》的最新文章称:

一组由招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丁安华统计的数据显示,受到中国供给测改革的影响,2016 年初至 2018 年年中,煤炭开采、黑色矿开采、有色矿开采等 11 个供给侧改革行业有约 1.1 万家公司消失,将近一成的公司消失,要么是破产、要么是被并购。其中钢铁、煤炭企业数量缩减的幅度分别超过 50%、30%。


在此期间,其他行业企业单位数上升了约 1500 家,增幅约为 0.5%。

超过 1 万家企业消失直接影响了今年 1-7 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按照统计局每年公布的当期累计值计算,今年 1-7 月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同比减少约 3440 亿元,其中私营企业的利润总额累计减少 3946.5 亿元。而同期同类型国有企业的利润总额是增加 28.5%,稍抵消了全行业的利润下滑部分。


私营企业历来是解决人们就业的主力军。但中国的私营企业的生存和经营情况,不容乐观。根据招银国际的统计数据显示:

在最近三年的去杠杆改革中,主要受影响的仍是私营企业。由于去杠杆最直接的办法就是银行收缩信贷,在资金趋紧的情况下,企业账期被迫拉长,交易风险大幅增加。自 2016 年以来,国有企业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从 7 天下降到 0 天左右。私营企业则从 1 天上升到 10.9 天。与此同时,私营企业的利息开支正在加大,今年 1-7 月利息支出同比上升 11.8%,同期私营企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平均增速只有 9.5%。


对于私营企业来说,企业税负、劳动力成本以及其他各项成本,都在上升,一方面是经济形势低迷下业务难做,利润微薄,另一方面是各项成本居高不下,日渐艰难。

相互之间的影响之果开始出现。人们没有太多的钱,购买力下降,消费市场低迷,“降级”在所难免。在国家统计局今年公布的 5 月宏观经济数据中,当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3.03 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为未扣除价格因素)8.5%,增速创近 15 年以来新低。

只要有“二锅头”、“榨菜”和“馒头”,能够“活着”,就很“知足”了。哪管什么降级还是升级。


大裁员!活下去!今年的冬天好冷!



5


或许,勤劳的中国人,怕的不是“多灾多难”和生活的“苦”,怕的是不确定和没有希望。

易凯资本 CEO 王冉发微博称“政策法规的不确定感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的企业家和投资人会用各种方式把资产转移到海外”。他的有关“不确定感”的说法,其实代表了社会上的一种普遍被感知的“情绪”,而这种“情绪”正在影响着人们的信心和希望。而著名企业家马云的“传承”计划,被某些舆论认为“意味深长”。

在一次国务院常会会议上,国家总理说,“要想人民过上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

因为,人们需要希望,而不是“税负高企”和”国进民退“。尽管,早些年前经济学家陈志武曾直言不讳的一句话,依然犹言在耳:中国人为什么勤劳而不富有?!

我们,要努力活下去。(本文参考了《华夏时报》、《大萧条》、全景财经及好奇心日报等相关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