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森哲:2018銀行業十大趨勢 開放式銀行業將成主流

埃森哲:2018銀行業十大趨勢 開放式銀行業將成主流

預測總是一個棘手的工作,特別是對於像銀行這樣的行業,通常會面臨動態的變化。儘管如此,埃森哲全球銀行業務主管艾倫•麥金太爾(Alan McIntyre)在過去12個月裡與銀行領導人的互動中,提供了零售和商業銀行在2018年應該關注的10大關鍵趨勢、預測和最佳猜測。

趨勢1:開放式銀行業(Open Banking)將成主流

佩裡准將帶著美國艦隊於1853年駛入東京灣,日本200年的經濟和文化隔絕,一夕之間被迫開放貿易。在日本經濟停滯不前的時候,荷屬東印度公司的混亂交易者正忙於通過建立和開發新的商業合作關係來創造有價值的商業。在銀行業務方面,PSD2迫使歐洲銀行為第三方提供某些銀行服務,以便將其納入自己產品中。在美國等其他市場,競爭壓力正在推動傳統垂直整合的銀行價值鏈不斷碎片化。十年前,銀行開放了一些開放的API,使第三方能夠與他們合作。現在這個數字已經爆炸到幾千,且每個星期都在增長。我們還看到專門的銀行被創造出來,目的是讓合作伙伴,如零售商和電信公司,提供銀行服務。2018年將是對開放式銀行業將是區分“敵我”的開始,將那些想通過做好貿易伙伴成為自己人和那些仍然躲在貿易壁壘後面,試圖從舊的商業模式中獲取遞減收益的人區分開來。

趨勢2:公有云遷移越來越不可避免

25年前,銀行也辯論著在新生互聯網上進行電子交易是否安全,還是應該建立自己的專有網絡。25年後,目前關於使用公有云進行銀行業務的安全性辯論似乎也顯得同樣奇怪。已經有大量證據表明,雲可以像任何私有數據中心一樣安全,而且可擴展性、靈活性和可變成本的優勢已經開始使遷移的業務案例變得引人注目。今年仍一些銀行將繼續逆流而行,抵制不可避免的趨勢,但是現在的預測是,到2020年,公共雲計算能力將會比私人數據中心的總量還要多。因此,2018年將是零售和商業銀行業中雲對話主要關注“如何和何時”,而不是“如果”或“為什麼”的一年。

埃森哲:2018銀行業十大趨勢 開放式銀行業將成主流

趨勢3:數字解耦的承諾意味著更少的“心臟移植”和更多的“心臟搭橋”

傳統的大型核心銀行應用程序不適合數字經濟。隔夜批量處理和下午四點交易中斷,與客戶對實時銀行業務的期望令人不安。一種解決方案是,將數十年的技術剝離出來,用現代的、實時的體系結構取代它,從而為數字用戶體驗提供動力。換句話說,相當於一個“心臟”移植。對於那些擁有5年時間,財力雄厚的銀行來說,這可能是一種頗具吸引力的選擇,儘管這一選擇昂貴而又危險,特別是鑑於區塊鏈的前景,將作為中期替代傳統賬簿和記錄。但是,對於很多銀行來說,“凍結和打包”的選擇變得越來越有吸引力。現有的核心產品系統是作為記錄保存的,而客戶參與和分析系統是通過位於傳統系統之上的基於雲的數據層進行分離和驅動的——更類似於“心臟搭橋”。純粹主義者可能會說這是對慢性疾病的臨時解決方案,但隨著新的基於雲計算的核心銀行服務提供商的出現以及區塊鏈的力量,2018將是我們可能看到較少“心臟移植”,更多“心臟搭橋”的一年。

趨勢4:端到端數字原稿成為賭注

數字交付的炒作是鋪天蓋地的,但現實往往令人失望。客戶受到其他數字體驗的限制,希望能夠在手機上點擊幾下就能註冊新的服務。在一些新興市場,銀行業已經是如此。由於印度Aadhar數字識別系統的出現,在新德里開設銀行賬戶比在紐約更容易。現實情況是,只有少數零售和商業銀行產品可以通過獲取端到端的在線體驗,通過手機可以獲得的數量更少。領導者現在將先進的“瞭解您的客戶”(KYC)和多因素身份驗證方法結合到他們的數字應用程序中,而落後者仍然要求您進入分支機構簽署一張紙。以美國舉證來說,小型銀行現在正失去在千禧一代和大眾富裕階層中的物質份額,而流向大型國有企業,因為小型銀行難以提供良好的數字化客戶體驗。 2018年,未能提供端到端數字原稿將開始從失望狀態轉變為更多的生存威脅。

趨勢5:人類或機器?

銀行向更強大的數字產品發展方向的趨勢使他們面臨新的威脅:合成身份欺詐。在這個勇敢的新世界裡,壞人正在使用真假參半或完全虛構的信息來創造新的身份。一旦只限於信用卡市場,現在網上存款和貸款的發起允許欺詐者打開通過所有常規安全檢查的數字帳戶。這是一種虛擬的犯罪,讓銀行損失了數十億美元和無數個小時,因為他們在追捕那些根本不存在的人。通常情況下,一家銀行在開始發現這些賬戶的可疑活動之前,並不承認有什麼問題,然後在一陣數字煙霧中,賬戶被關閉,壞人又溜了。正如過去兩年的假新聞醜聞所顯示的那樣,自動化的力量在於,在數字世界裡,欺騙和誤導現在可以大規模地進行。 2018年,銀行需要火眼金睛,以更好地從虛假客戶中挑出真實客戶出來,而不會破壞引人注目和差異化數字客戶體驗的好處。

埃森哲:2018銀行業十大趨勢 開放式銀行業將成主流

趨勢6:數字第一意味著更少的分支機構

1995年,美國有34,000個實體旅行社。由於互聯網和當前移動化的影響,這個網點在2017年縮減到14,000個。物理代理網站的增值往往傾向於定義為負:“我無法在Expedia上做什麼?”許多發達國家的銀行已經落後於旅行社趨勢十年甚至更久,但隨著全球銀行分支機構和櫃檯交易數量的下滑,銀行業正朝著同樣的方向發展。在斯堪的納維亞和英國這樣的一些地區,發生得更快。為什麼在現實生活中,當你可以在網上做到這一點?不像百視達視頻商店,銀行分行不會完全消失。因為它們在複雜的諮詢銷售中仍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是品牌的實體表達,也是客戶親自投訴的地方。由選定的物理位置支持的數字第一業務對於許多銀行而言已經變得清晰(相反,物理位置的優勢對於許多數字業務變得越來越重要)。所以,銀行面臨的挑戰是儘快協調分支機構和數字產品的正確組合。

趨勢7:金融科技是友非敵

儘管過去五年風投資金在金融科技板塊投入數以百億計美元,但這場將徹底摧毀銀行業的“致命打擊”還沒有發生。目前的情況是,金融科技在現有銀行的領導下點燃了一股創新之火,加速了它們的發展。2018年,大型企業可能會有更多的金融科技收購,就像BBVA收購Simple,BNP與Compte-Nickel以及JPMC與WePay一樣。我們也會看到更多的模仿(一種真誠的恭維)。更廣泛地說,銀行創新將具有更多的業務感覺,因為監管科技、支付科技和其他類型的銀行初創企業都找到了與現有供應商良好合作的方法。其中一些規範化將來自於現有的服務提供商,它們更願意與小的供應商打交道,而有些則來自更好的中介服務,例如Temenos等核心銀行供應商創建應用程序商店,為金融科技創造商業到商業模式。雖然行業恐龍在2018年和2019年以後仍然佔據統治地位,但是大型科技巨頭似乎對傳統銀行確實帶來了更多的滅絕威脅。一些來自東方(如螞蟻金服和騰訊)和一些來自西方(如亞馬遜和蘋果)的超級掠食者,很可能會在2018年張開它們的爪子。

趨勢8:美國銀行業捲土重來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十年以來,歐洲銀行法規的海嘯在2018年幾乎沒有減弱的跡象。單身遵守歐盟“金融工具市場指令”,“一般數據保護條例”,“第二條支付服務指令”和“國際財務報告準則第9號”就需要數十億歐元的投資,而這一切都是在歐洲銀行業稅前盈利仍然是2006年一半的情況下。相比之下,美國的監管正在退潮,具有重要系統性的金融機構正在被重新劃定,流動性限制被放寬,消費者導向的監管也被重新推出,有利於“一種更平衡的方法”。即使在這些變化生效之前,美國銀行的盈利能力已經回到了2006年的水平以上,即使資本水平提高,行業的收益率現在已經回到了資本成本以上。隨著監管寬鬆,企業稅率的降低和加息 ,美國銀行業可能很快就會回到危機前的股權回報。 2018年的結果可能是,美國的大型銀行開始以我們十年來從未見過的方式再次展現投資和競爭力。

趨勢9:人工智能更懂你

雖然客戶相信銀行持有他們的錢和個人數據,但他們對銀行總是提供有益於他們的建議和服務持懷疑態度。人工智能(AI)在銀行業中的一個承諾就是扭轉客戶信任的侵蝕,開始提供真正符合客戶最大利益的前後和整體建議。說得輕巧,但做起來難。這將意味著現有收入來源的大幅蠶食,產品筒倉的終結以及大多數銀行所不瞭解的激進透明度水平。但是,如果銀行不能數字技術來複制銀行業的親密關係,那麼其他人就會為他們做這件事,並在此過程中完全繞開銀行。在2018年,我們可能會看到銀行首次採取一致行動,通過利用人工智能始終為客戶做正確的事情來保護自己的長遠未來,而不考慮短期對利潤的影響。

趨勢10 :比特幣可能是下一波“鬱金香泡沫”

2017年是將被銘記的12個月,領頭的加密貨幣——比特幣的價值從1000美元以下暴漲至近20000美元,這對世界上350萬活躍比特幣賬戶持有者來說是一個健康的回報。它與荷蘭的鬱金香泡沫何其相似。 1634年至1637年間,荷蘭鬱金香球莖價格猛漲了60倍。一個鬱金香球莖相當於技術工人年薪的10倍,足以在阿姆斯特丹買一座豪宅。通過這種舉動,類似的投機熱可能會在2018年看到比特幣價格又上漲一個數量級。然而,像荷蘭鬱金香球莖一樣,比特幣目前屬於純粹的投機資產,因此在中期內不太可能違背經濟引力。當泡沫破裂時,它不會破壞任何經濟,就像荷蘭經濟對鬱金香再次成為植物一樣不屑一顧。遲入場的人會賠錢,但一如既往,花錢買教訓。不過,底層分佈式賬本技術的演變將繼續至關重要。在某些時候(不是在2018年),這項技術可能被用作加密貨幣的基礎,這種加密貨幣可以同時用作價值存儲,交換媒介和賬戶單位。在此之前,零售和商業銀行家不應該過分擔心以比特幣計價的抵押貸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