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大家好,我是优米妈。

有一个词叫做“忠言逆耳”,我一直觉得这是有局限性的。

很多时候,顺耳的话更利于行。

人都喜欢听好听的,包括孩子。

夸孩子,你怕了吗?

大呼“怕”的姚姚秉持着“夸会把孩子做一件事的内在动力转变为外在动机”的观点。

她给我举例子:孩子在弹琴,妈妈夸:“你真棒,真聪明,那么快就能弹出曲子啦。”,一个单纯因为喜欢音乐而快乐的孩子,变成了讨好妈妈、或是需要外界认可才快乐的人。

好听的话有很多,但孩子真正想听的不是此类表扬、赞扬、奖赏,而是鼓励。

鼓励是在做这2件事:

1. 看见孩子内心隐藏着的失望。

2. 将消极转向积极。

自从有了娃,我们是这样修炼“说话艺术”成精的。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鼓励≠赞扬

很多人会像姚姚一样,误解了鼓励。

我们就来看看赞扬与鼓励的定义:

赞扬:表示对一个人进行称赞、美化、认可。

鼓励:指激发,勉励,也指振作精神、鼓起勇气。

分辨赞扬与鼓励,只需理解它们的关注点:

赞扬关注的是人。描述的是这个人的优点,比如妈妈说的“你真棒,真聪明。”;赞扬通常是有条件的,比如要孩子成功地完成一件事,就像妈妈说的“那么快就能弹出曲子啦。”。

鼓励关注的是事。比如对学步的孩子说“就这样,慢慢走,再走远一点,加油。”;鼓励是无条件的

,注重的是孩子的努力及改进。

因此,它俩带来的价值观也是不同的。

赞扬:当得到他人的赞美、好评时,才觉得自己有价值。

鼓励:无需他人认可,觉得自己有能力、有价值。

鼓励不等同于赞扬,慎用赞扬、常用鼓励,才能让孩子自信、自立、为自己活着,而不是依赖他人的观点。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鼓励的时机

情绪平和时,鼓励才能不辱使命。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发生冲突时,愤怒的爸妈暂时失去了鼓励孩子的能力,恼火的孩子也不能接受鼓励。

此时,我们要退出权力的“战场”,可以对孩子说“等我们都冷静下来,再一起讨论好吗?”

比如孩子在超市胡闹、抢了邻居家孩子的玩具,就可以先带孩子回车里或回家,避免当面指责他的不良行为,等孩子平静下来后,鼓励他“准备好了可以再去超市(邻居家玩)”,整个过程既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又表达了对他改善行为的信心。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试着拥抱孩子

小陈的“哄娃秘籍”是抱抱。

曾经儿子一遇到困难就生气、扔东西,如今5岁的他可谓人见人爱。

小陈说:当儿子因未做成一件事而大哭时,她会蹲下来跟孩子聊聊,然后抱抱他;儿子往往就平静下来,并愿意解决问题了。

拥抱的妙处就在于把爱与信赖传递给孩子,帮助他恢复自信与勇气。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米妈碎碎念:当孩子处于强烈情绪而无法给予拥抱时,可以等孩子感觉好些,再尝试亲密互动。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理解先行,相互尊重

大伟最近在逼着自己做情绪训练。

以前他是一个和孩子一起大吼大叫、跺脚、摔东西的暴躁老爸。

现在,他会告诉孩子自己很生气,也能理解孩子的怒火,他们都需要回自己房间待一会儿,再平和地沟通。

等孩子走出房间时,他就微笑着冲他竖起大拇指。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在相互理解、尊重的基础上,鼓励才能奏效。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将负面惩罚转向积极贡献

负面惩罚会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激化矛盾,我见过一个用鼓励代替责备的成功案例。

在一个小学班会上,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制定了一个积极的计划来帮助扰乱课堂秩序或不尊重其他同学的孩子改进,他们需要做一些对班级有贡献事来弥补,比如帮助老师收作业,在上课前给大家讲一讲上节课的内容,以便复习等。

亲子之间也是如此。

孩子把果汁撒了小伙伴一身,爸妈可以引导他站在小伙伴的角度想问题“如果有人弄脏了你的新衣服,你是什么感受呢?”,继而启发孩子想办法解决问题,当孩子提出洗干净等弥补措施时,鼓励他去实践。

当孩子把负面行为转向积极帮助别人时,他会觉得自己很有价值,很棒。

人生难免遇个坎、走点弯路,关键在于学习、改善、成长。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让孩子自己发现问题

艾梦把写了满满一页的练字本递给爸爸,爸爸让她指出自己喜欢的几个字,继而问她:“我也可以指出我喜欢的吗?”,艾梦愉快地点头。

爸爸说:“这几个字就很漂亮”,又指了几个歪歪扭扭的字,问:“那几个呢?”,艾梦“呀”了一声,就抱着本子拿去修改了。

爸爸先关注好的地方,再让艾梦自己发现需要改进的地方。

鼓励是激发孩子上进的一大法宝。

当我们指出孩子的优点时,他往往会继续做好,或做得更好;当我们引导孩子发现问题时,他很快就知道哪里需要改善了。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面对挫折

同事张姐的儿子是从3岁开始做家务的,小家伙特别痴迷于打鸡蛋、倒牛奶,只是每次都搞得一团糟。

张姐倒是不厌其烦,总对儿子说:“明天再试一次吧,你可以的。”然后儿子就帮她一起擦桌子、收拾残局。

过了一个月,儿子不但这2样技能合格,还开始参与做蛋糕了。

妈耶!孩子真正想听的居然是这些……

谁没点挫折,关键在于打消挫败感,积极以对。

如今,儿子都上小学了,张姐还有一个妙招:面对不如意的成绩单,我们可以先找到孩子擅长的部分(“我发现你的阅读题答得很棒,你很感兴趣吧?”),再给弱项打气(“写作其实也很有趣哦,我们一起再努力试试吧。”)。

怎样才能让孩子不被困难打败呢?

请告诉孩子:

1. 你不是一无是处,你很有价值。

2. 失败是学习、改善的好时机。

孩子真的是一个神奇的存在,

是他让我们不敢轻易发脾气了,

是他让我们寻思着好好说话,

也是他带我们成长。

我真该感谢孩子,也感谢自己;

鼓励孩子,也鼓励自己;

然后我们一起充满勇气地去面对新的一天。

一个有内容的育儿号:优米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