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让孩子多问为什么

01

如今生活在网络信息时代的我们,从不缺乏信息和知识,我们缺乏的是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对所接收到的信息怀疑和批判的精神。我们不缺乏人云亦云的附和,缺乏的是冷静思考后的独立思考结论。

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就是对任何一个观点都进行证伪求真的思维方式,是一种有目的的、自我校准的思维判断。强调证据、逻辑和开放的思维,培养个人全面考虑各种可能的观点和解释,并警惕个人动机和偏见对事物本质的影响。

我们在接受教育的时候,应该经常听到固有思维,我们都知道固有思维是什么,比如让一个刚学算术的孩子,教他3+4=7,但如果问到他4+3=?的时候,他们答不上来,我们经常喊着要摆脱固有思维,要打破固有思维。但我们常常不经意间,就陷在固有思维里。

很多人一开始是被骗入到传销组织的,而在经过传销组织每天不断的“上课”以后,传销组织的成套的“理论体系”就被不少人接受,他们开始自愿的去拉下家,去拉自己身边亲近的亲人、朋友等入伙。甚至在被救助出来后,还是要“逃回”传销组织。

对于没有批判性思维的人来说,传销就是一张无法挣脱的网。

02

我们为何需要批判性思维?

“老公,我同事小丽说XX幼儿园不错,等孩子长大点我们送他去那家幼儿园吧。”

“儿子,我朋友老杨说,55寸的电视机,人的头看起来很大,还是买小的吧。”

“我最近看到一个投资,只要交50块钱,以后只要有人加入就能赚钱,我看到他晒出来的账单了,我也交了50块钱,没两天就赚了10块回来,你也来试试。”

这些场景对于我们来说是不是熟悉,是不是经常遇到。

我们这么做了,可是结果呢。那家幼儿园自己家孩子不喜欢,去了两天就不想再去了;电视机买回来了,老爸没有觉得画面中的人头大;你信了那个投资,最终损失了500块。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让孩子多问为什么

人在了解世界时,会有一个麻烦问题,那就是事实并不能“直接”的成为我们的经验,而是要有一种转化才能被我们理解,比如马化腾的腾讯,他成功了。这是一个事实,而每个人对于这个成功的解读又不一样。有人会说他是靠抄袭成功的,有人说他是靠技术,有人说他只是恰好赶上了那个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马化腾也会有自己的解读。但任何一种观点的解读都不是事实本身,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人,会从各种解读中找到最符合事实的人,他们会思考:不只是腾讯抄袭,为什么别人抄袭也成为不了腾讯?赶上互联网时代的人不单单只是马化腾,为什么现在还是只有一个腾讯?

还有一种海绵式思维,被动全面吸收所传授的知识和结论,而缺乏独立思考,这与批判性思维的核心,即重视对信息的反馈而非一味的接受相反。

不少孩子在接受教育时,也是这种海绵式思维,他们听老师讲,从书本上看,答题时会用,但是如果问起来为什么的时候,他们往往会答到“这就是老师说的啊”或者“书上是这样教的”。美国哲学家约翰 · 杜威在《我们如何思考》中提出:

教育的本质即是教人思考。培养主动的思考、积极的反思比起单纯的知识传授来要重要得多。

03

来看看国外老师是如何培养批判性思维的。

这个故事来自于菲利普·埃克塞特高中(Philips Exeter Academy)的英语组长Nita Pettigrew,Nita在哈佛教育学院进修的一年,颠覆了她之前20年的教学方式。

1985年,也就是我职业生涯的中途,我来到了哈佛深造。这一年让我觉醒;它颠覆了我对“当一名教师究竟意味着什么”的理解。我的同学,有些是老教师,有些是第一年入行。

Eleanor Duckworth教授的课令人难忘,尤其是她的一项作业:用整个学期观察月亮。起先大家对这项作业颇有怨言。有谁来哈佛是纯粹看月亮的?我们每天记录所观察到的场景,并构思问题。多数都惊讶地发现,自己对月亮所知甚少,有几分可悲。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让孩子多问为什么

起初我们的问题很简单:月亮什么时候升起?在哪里升起?为什么它今天早上8:45 还挂在天上?这是怎么回事?我们在日志上画下月亮的样子,记录下所看到的,不断思考。然后我们把自己涂画下的记录带到课堂,分享观察结果,分享信息,也分享我们的困惑。我们共同钻研。我们的老师Eleanor就这样听着我们讨论。【学习第一步:通过观察,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

随着第一学期的推进,我和同学们都经历了这样的变化:我们对月亮的观察变得更加细致了,我们的问题也变得更复杂、更严谨。当我们对月亮的了解渐渐深入,我们对自己学习方式的领悟也渐渐深化。【提出的问题更加复杂,说明学生的认知也在提高】

到了第二学期,有一天晚上,我带着一个关于“月亮绕着地球运转的同时发生自转”的问题进了教室。Eleanor 教授让我到教室前介绍了自己的问题。我在白板上画了几幅图,一边想一边说。她和整个班的同学一起仔细地听着;我能感受到他们全神贯注的样子。这种被人倾听的真实感简直无法用语言描述。【每个人都希望受到关注,学生因此会受到鼓舞,学习动力大幅度提高】

然后,我的思路似乎走进了一条死胡同。此时,Eleanor问我:“你用这只电筒和这只橙子来解释,会容易些吗?”很快,我变成了太阳,一位同学变成了地球,还有一位同学一手转着橙,一边绕着“地球”转。我用自己的理解控制自己身体的活动,我也能够感受到正慢慢接近这个问题的答案。【同学之间主动配合一起来解答问题】

这过程花了一些时间。对我来说,时间只像过去了几分钟,但其实一定过去了更久,因为当时Eleanor发现我正处在接近真相的边缘,她也知道我会逐渐了解学习需要一系列的“飞行和栖息”,于是她拍拍我的肩膀,问我是不是要先把这个想法放一下。【你有没有发现到目前为止,Eleanor 教授没有给学生提供过任何一个答案,而只是在推动】

我回到了课桌前,在昏暗的教室后面,抽出了笔记本,开始涂涂画画,继续思索着问题。我能感觉到,答案几乎就在眼前,我真真切切地感受得到。我的一位同学,就坐在旁边的地上,急迫地跟我悄悄说:他知道我问题的答案,他可以告诉我。然后他就解释了起来。

他本意当然是想帮助我,但是我内心突然就积聚了满满的怨恨与防卫意识:这是一个要闯入我家的强盗啊。他要从我这里偷走这笔“财富”——对这问题的理解。我马上,就在一两分钟之后,凭借自己的努力,就也可以拥有这笔“财富”了。我不顾一切冲着他低声吼道:“闭嘴!”他也就没再说下去。【你是否经历过当有人想帮助你解答的时候,你却着急地命令对方“闭嘴”? “问题”从一开始就是由学生提出,而不是老师或者书本给的,那么找到答案也就成了学生自己的私事,不允许他人告诉她答案。这不就是内在的学习动力得到充分的激发了吗?】

接着,也是我人生中的第一次,我为了解决问题列出了一个代数方程(我完全不知道这个想法是从何而来),当我列出来的时候,一切都自然而然地被解开了,这过程令人惊叹——灵光一现。我突然明白了“探索”的那种愉悦,这可能也是我第一次有这样的感觉。那晚,漫步回家的路上,我就已经明了,我的教学之道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学生一旦享受到学习和探索的快乐,那么他对学习本身这件事就产生了颠覆性的认知:即学习是快乐的,学习是个人之事】

而在进修之后,Nita回到了高中继续教学,她说,在一堂可效果好的时候,50分钟的课上,她可能只说了四次话,每次话都尽可能的简短。“我承认,我有时会控制自己想表达的冲动,我必须随时提醒自己,保持警惕,让我的学生多讲。”

04

批判性思维并不遥远,关键是我们不要扼杀孩子出现对现有事物和社会现象的质疑和独立思考。家长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培养孩子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1、当孩子开始观察和总结时

当孩子开始观察物品或琢磨信息的细节时,接着就会有能力根据观察得出结论或者判断。

当一个孩子问“为什么”的时候,以“你为什么觉得……”的问题来回答他们,鼓励他们得出自己的结论。

科学观察的技能能够使孩子受益终生。

2、鼓励孩子做出类比和对比

要鼓励和允许孩子说出事物间不同或者相同的地方,帮助他们分析和归纳信息。要知道,批判性思维中,对于逻辑推理非常重视。批判性思维,不仅要求内容确实(soundness),而且要求推理有效(validity)。其中,对比和类比就是其中非常重要的地方。

如苹果和橘子,让他们说出这两者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如苹果对着水果,那么菠菜应该对着什么?对事物进行对比和类比,可以鼓励孩子进行批判性思维。当他们在列故事间的不同或相同点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分析人物、背景、情节和其他的故事元素。

3、鼓励孩子做出相关的分析

让孩子用自己的语言复述故事,这能帮助他们总结故事的主要观点,而不只是回答具体的客观问题。

问一些答案没有直接出现在故事里的问题,这让孩子们根据自己对于故事的理解推断出自己的结论。比如说,你可以问“你认为作者在说……的时候是什么意思?” 或是 “你怎么看这个角色?”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让孩子多问为什么

在东方,我们把这个称之为话后有话,要了解说话者背后的真正含义;在西方,同样如此,人们总是在说话过程中包藏寓意,不点破但清晰地传递他们想表达的意思。在英文考试的阅读理解(Reading Comprehension)中,有大量的题是理解题,让孩子分析人物和故事背景,特别是作者是希望表达什么的题目(implication)。所以,让孩子复述故事,是一个很好的让他们对故事内外都进行类比和比较的机会。

让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和所读的故事,这是批判性思维技能很重要的一个起点——合成,从此孩子们将开始以一种新的方式运用信息,然后将之运用他们到不同的观点中。

4、在合作交流中学习

提供合作学习的机会,能够帮助孩子在与他人的沟通学习中发展批判性思维。让孩子参加读书会,因为每本书籍,都是作者丰富阅历、深入思考并与其所处年代背景相结合的结果,不同的人阅读,一定会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到作者不同的含义,而这,恰恰给孩子们提供了多元看待事物的机会。

鼓励孩子们一起阅读故事,并分享他们对于故事的评价,这能够激起有益的辩论,并让他们能够更有包容性。

5、开放式结局的设想

给孩子讲故事的时候不要告诉他们故事的结局,而是让他们自己完成整个故事。孩子必须从故事中提取信息并使它完整,做出总结,并得出他们自己心目中的结局。同时也可以通过问孩子“你觉得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来达到这个目的。 不设前提,不设结论,让孩子充分想象并得出结论。

6、苏格拉底的方法

苏格拉底以通过质问来教授批判性思维而闻名,孩子们对于质问是自然掌握的,所以试着反质问回去,从反面立场尝试让孩子捍卫自己的观点,并问出尖锐的问题。孩子们的问题,一定有他们背后的逻辑,不要想当然,不要试着替代他们的思维,让他们讲出来,或许,你会听到完全不同的逻辑。

7、了解辩论中所需要了解的技能

与人探讨观点时,一定会运用到相关的批判性思考技巧。如归纳和演绎推理、如何保证所辩论的内容主题公正有力、如何保证逻辑推理过程的有效性、如何识别别人观点中可能的偏见和陷阱等)、介绍如何去说服和影响他人以及如何最终建设性地解决问题,以通过辩论和说服达到最终的目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