肃顺、恭亲王奕訢为何先后跌落政坛,败于慈禧之手呢?

1861年,咸丰皇帝病逝,其子载淳即位。在其后的几年里,肃顺、恭亲王奕訢曾先后登上过政治舞台的中心。要说他们两人,个个非等闲之辈,可为什么会尽败于慈禧之手,让其掌权长达近半个世纪呢?

肃顺、恭亲王奕訢为何先后跌落政坛,败于慈禧之手呢?

先说肃顺,何许人也?满洲镶蓝旗人,郑献亲王济尔哈朗七世孙,郑慎亲王乌尔恭阿第六子,一看就是皇室宗亲,身份显贵。不仅如此,从道光中期开始,肃顺便历任御前大臣、内务府总管、户部尚书等职,至咸丰朝时,更是显赫一时,咸丰帝驾崩前受命为赞襄政务王大臣,可见肃顺地位之尊崇。

肃顺、恭亲王奕訢为何先后跌落政坛,败于慈禧之手呢?

正当肃顺觉得可以权倾朝野,一展宏图的时候,命运似乎跟他开了个玩笑。皇帝生母慈禧皇太后也是一个野心勃勃的主儿,在咸丰时期便已经初尝权力甜头的她,不甘心大权旁落,便鼓动咸丰帝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与肃顺等人争权。起初,肃顺并没有放在心上,他觉得两宫皇太后虽然拥有"御赏"和"同道章"两枚御印,不过就是盖章走个形式而已,况且,他主政多年,满朝多为心腹,区区两个女人还能奈何得了他。

可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却断送了他的整个计划,最后还赔上了他自己的性命。令他始料莫及的是,慈禧对权力的强烈欲望。在与肃顺明面叫板夺权不力的情况下,慈禧联合慈安太后以及被肃顺排除在顾命八大臣之外的恭亲王奕訢,发动政变,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铲除了顾命八大臣。

肃顺、恭亲王奕訢为何先后跌落政坛,败于慈禧之手呢?

要说肃顺是小看了慈禧,一时没有防备,才导致阴沟里翻船,偏偏恭亲王奕訢也犯了同样的错误。咸丰帝去世后,奕訢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议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外交事务,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熏天,似乎有点飘飘然了。

肃顺、恭亲王奕訢为何先后跌落政坛,败于慈禧之手呢?

有句话说得好:欲要其亡,必先使其狂,此时的奕訢估计不把慈禧放在眼里了。他自恃议和有功,匡正大清,又发动政变支持慈禧上位,实现垂帘听政,估计心里嘀咕着:你吧,就在后面坐冷板凳好了,朝政你就别掺合了。

可他万万没想到的是,慈禧竟然是一个嗜权如命的人,她要的是大权独揽,而不是与人共享。开始的一段共政“蜜月期”,只不过是考虑到“捻军未平,立足未稳”。等到一切都安定下来,便是夺权了。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打压,先是借着弹劾革去了议政王头衔,后来更是借口奕訢“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逐出了军机处。奕訢的政治生涯基本上结束了,后来的再度起用也是毫无建树。

肃顺、恭亲王奕訢为何先后跌落政坛,败于慈禧之手呢?

可以这样说,肃顺和奕訢,凭他们的才干和胆识,是可以在当时有所作为,但是不幸沦为了权力斗争的牺牲品。究其原因还是太小看这个慈禧了,其心机之深、揽政之切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她的冷漠与无情,折射出的是皇权的残酷。

可惜的是,慈禧没有善用这个来之不易的权力,反而将晚清带入了屈辱的黑暗历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