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同仁堂居然卖过期蜂蜜!这不是第一次了,屡禁不止,啥原因?

关于这个问题,咱们先来看两条相关的新闻:

第一件事,北京同仁堂的某蜂蜜代工厂被当地媒体曝光,该代工厂将大量过期或临期的蜂蜜进行回收并送入原料库。此次“过期蜂蜜门”的影响巨大,短短三天时间,“同仁堂”的市值蒸发了12.48亿元。

第二件事,这已经不是“同仁堂”品牌的蜂蜜第一次出现质量问题了。早在2016年,“同仁堂”的一款蜂蜜就曾被第三方机构检测出含有糖浆,存在造假的嫌疑。而当时那款蜂蜜也来源于同仁堂集团的某国外代工公司。

把这两件事情结合在一起看,大家很容易得出这样的结论。这种“贴牌”代工模式非常不靠谱,同仁堂公司也监管不力,导致“问题蜂蜜”事件频发。可是,问题真的是这样吗?原因真的这么简单吗?

北京同仁堂居然卖过期蜂蜜!这不是第一次了,屡禁不止,啥原因?

咱们再来看一组数据,国内蜂蜜行业每年大约能够出产蜂蜜20万吨,其中有一半出口国外,内销量在10万吨左右。但每年国内市场的蜂蜜销量却高达50万吨。换句话说,市场上有五分之四的蜂蜜都是假的。

如果按照正常的经济逻辑,需求应该决定生产。蜂蜜的缺口这么大,蜂农们肯定“有利可图”,会大量的提高自己的产量,供应链缺口的问题会逐步得到解决。但是,为什么蜂蜜年产量还是提不上来呢?这也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因为造假的成本太低了。如果价格便宜、供应稳定的糖浆可以冒充蜂蜜,而且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便被发现了也可以把责任推给下游的小代工厂。那么大公司有什么理由从受季节、气候影响巨大的蜂农们手里收购高价的蜂蜜呢?

北京同仁堂居然卖过期蜂蜜!这不是第一次了,屡禁不止,啥原因?

这就导致一个恶性循环。大公司从蜂农手中收购的蜂蜜量变少,导致蜂农养蜂的积极性不高,蜂蜜产量下降,真蜂蜜的需求缺口变大,导致大公司需要购买更多的糖浆来冒充蜂蜜,结果从蜂农手里收购的蜂蜜更少了,蜂农更不愿意养蜂……如果按照这个逻辑,理论上蜂蜜将完全被糖浆所取代,蜂农们将无蜂可养。

如果真蜂蜜存在巨大缺口的问题不解决,换哪个工厂来代工都是一样的,即便是同仁堂自己成立蜂蜜公司也同样面临蜂蜜供应不足的问题。也就是说,“同仁堂”公司出现“过期蜂蜜”的问题,不是一两家违规代工厂的问题,而是整个蜂蜜行业的生产链条的问题。低价的造假已经严重破坏了这条生产链的源头,把蜂农逼到了一种进退两难的地步。

北京同仁堂居然卖过期蜂蜜!这不是第一次了,屡禁不止,啥原因?

其实,同样的问题有可能出现在每个可以被低价造假的行业。如果一个行业生产链条上的造假问题不被解决,迟早会被拖入恶性循环的绝境。大家想一想,这次同仁堂的“过期蜂蜜”事件,是不是当年的“毒奶粉”事件和“假阿胶”事件的又一个翻版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