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小農戶如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農業大咖們這樣說!

黨的十九大報告和今年的一號文件都提出,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統籌兼顧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扶持小農戶,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把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

如何將小農戶引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破解小生產與大市場的矛盾?在近日召開的第十四屆中國農村發展論壇上,與會專家認為,要解決農村貧困、實現農民增收,就要藉助企業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優勢,把個體分散的小農戶整合起來,與現代農業發展接軌,共享改革發展紅利。

解析|小農戶如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農業大咖們這樣說!


現代農業引領小農戶邁向大農業

大國小農,是中國農業的基本面,決定了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努力方向。數千年來,我國傳統的農業生產以小戶經營為主。即使在現代農業和城鎮化快速推進的今天,我國土地經營規模在50畝以下的農戶仍有2億多戶,約佔農戶總數的97%,佔全國耕地總面積82%,戶均耕地面積5畝。據測算,到2050年,我國仍將有約1億戶小農戶,他們經營的耕地面積比重約為50%。因此,在相當長一個時期內,小農生產仍是我國農業生產經營的主要組織形式。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

農戶耕種的承包地面積共計11.8億畝,佔86.1%,仍承擔著我國大部分糧食生產和主要農產品供給任務;農村為二三產業和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提供了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小農戶是生成規模經營農戶的重要載體,全國50畝以上的規模經營農戶402.1萬戶,基本源於承包農戶。

與此同時,小農戶也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一方面,老齡化、兼業化嚴重。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平均年齡約50歲,60歲以上的比例超過24%,兼業農戶比重超過3/4;另一方面,小農戶難以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制約了我國農業的競爭力和城鄉均衡發展。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

現代農業要求大生產、大物流、大市場,小農戶佔有土地、裝備等資源少,土地細碎化又導致其組織成本高、融資能力弱,運用現代生產技術、信息手段的能力不強,依靠自己打破農業生產的“低水平均衡”,發展現代農業的先天條件和動力不足。


解析|小農戶如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農業大咖們這樣說!

企業是小農業步入現代農業的紐帶

實施鄉村振興,產業振興是關鍵。要解決農村貧困、實現農民增收,就要把個體分散的小農戶整合起來,與現代農業發展接軌。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劉奇表示,廣大企業擁有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優勢,可以通過開發農業的多功能性,拉長產業鏈,在滿足市場需求的同時,帶動廣大農戶脫貧致富。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

小農戶與現代化的銜接,主要表現幾個方面:現代思維、現代意識、現代技術、現代設施、現代管理、現代服務、現代金融、現代人才等。與大市場的有機銜接,小農戶要綁到龍頭企業這個航空母艦上才能避風浪;產業鏈的銜接,單家單戶很難,只有在龍頭企業帶動下才能銜接;與多功能農業開發銜接,小農戶很難對農業多功能性進行開發拉長產業鏈。

副會長認為,小農戶要走向現代農業,企業是最重要的橋樑和紐帶。農戶和企業完全可以構建成一個命運共同體,實現雙贏。

中國農業經濟學會副會長:

帶動小農戶提升自我,包括技術、思維和品質能力的提升。對於一個企業來說,連接一個農戶就是自己的資源,這個資源可以變成資產和資本。通過大數據、雲計算可以走在市場的前列,可以把控市場發展的走勢。


解析|小農戶如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農業大咖們這樣說!

多種形式讓企業和小農戶“雙贏”

小農戶與企業合作的形式也是多種多樣。一是“企業+農戶”,企業提供產前、產中、產後全過程服務;二是新型合作社,涉農企業牽頭,為成員現代化農業產供銷全過程服務;三是專業技術協會,通常生產企業牽頭,為成員提供生產全過程技術服務;四是大型生產企業合作式生產。

廣東的企業溫氏集團,首創了“公司+農戶(家庭農場)”的模式。廣東省扶貧辦副巡視員介紹,目前,溫氏已在貴州省發展了11個分公司,養豬規模達440萬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廣東省扶貧辦副巡視員:

公司提供種苗、飼料、藥物保健和技術服務,由家庭農場統一規劃的場地進行養殖生產,公司確保產品保價回收,確保農場主的合理平均利潤。這一模式通過構建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將公司與農戶聯結為利益共同體,帶動農戶增收致富,得到了老百姓的歡迎。

清華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副院長:

要提升小農戶自我發展能力,努力走出一條產出高效、產品安全、資源節約、環境友好的農業現代化道路。這些年我們講“公司+農戶”,最早的就是溫氏模式。溫氏股份在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方面,在全國率先創立了一個辦法,這個應該是值得充分肯定的。當然除了“公司+農戶”以外,其他的新型主體對小農戶的帶動作用,也是不可缺少的。要特別注重從傳統農民、返鄉農民工、退伍軍人、農村高校畢業生中就近培育一批新型職業農民,成為提升小農戶、帶動小農戶的有生力量。


解析|小農戶如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農業大咖們這樣說!

資本下鄉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

近年來,企業和資本下鄉,成為一種新的趨勢。企業能夠最大限度將現代要素帶入農業生產領域,從而促進現代農業發展。而當企業進入農業生產領域時,必然與農業生產領域原生的小農戶發生關係,並會形成多種關係模式,包括完全替代、部分替代和共生。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鄧大才認為,建設性的、融入式的共生髮展才是小農戶真正需要的資本下鄉模式。

華中師範大學中國農村研究院院長:

不僅發展農業,也建設農村,還培育農民,還參與到村莊的治理。發展農業培育和使用農民,也促進農村的發展,搞搞水利、道路等,投入設施建設。他們帶動了周邊農村的鄉村建設,這個模式我覺得是最高級的企業資本下鄉的模式。企業是鄉村振興難以替代的重要的主體,資本是鄉村振興最具活力的重要的動力。不要排斥它們,要把它們引到鄉村振興和現代農業當中來。


解析|小農戶如何融入現代農業體系?農業大咖們這樣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