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词故事 来看看苏东坡当年打猎的地方

宋词故事 来看看苏东坡当年打猎的地方

常山——苏轼当年出猎的地方。

江城子 密州出猎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苏轼在山东诸城为官时,一年冬季带领他的部下出城打猎,作了这首词。词中他自称“老夫”,其实这时他才刚刚四十岁出头。

这是宋人较早抒发爱国情怀的一首豪放词,在题材和意境方面都具有开拓意义。整首词气势雄豪,淋漓酣畅,读之令人耳目一新,对宋时爱国词的词风有直接影响。这首词完成后,苏轼自己也感到非常满意,在给朋友的信中说,“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自是一家”。

对于苏轼的这次出猎,有人认为是他偶然的一时豪兴,但有学者指出,古时的这种出猎,应看作是平时练兵的一种方式。苏轼素有报国信念,因这次出猎而得到鼓舞,以至信心十足地要求前赴西北疆场弯弓杀敌。

宋词故事 来看看苏东坡当年打猎的地方

常山下

当时西北边事紧张,西夏大举进攻,一度攻陷好多州城,词中“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就是指宋与西夏的战事。

词中用了一个“遣冯唐”的历史典故: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地点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一带,包括山西西北部分地区。匈奴曾一度来犯,魏尚亲率车骑出击,大获全胜。后因报功文书上所报杀敌的数字有虚报,被削职。经冯唐为魏尚辩白,文帝认为判的过重,就派冯唐“持节”(带着传达圣旨的符节)去赦免魏尚,让他仍然担任云中郡太守。

苏轼此时因政治上处境不好,壮志难酬,故以魏尚自许,希望能得到朝廷的信任。

当年苏轼带人出猎的地方是常山,位于诸城市城南十公里处。现在来到这里,仍能见到许多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古迹。

常山原名“卧虎山”,过去人们在这山祈雨常常灵验,遂更名为“常山”。常山虽然不甚高大,但名声显赫,加之离城较近,交通方便,自古以来,登临拜谒者络绎不绝。见于史书记载者有常山神祠、远览亭、雩泉亭、广丽亭以及诸多碑碣与摩崖题记等。

宋词故事 来看看苏东坡当年打猎的地方

常山上的雩泉亭

苏轼《雩泉记》中记叙的雩泉仍在,被修复一新。在过去,特别著名的常山神祠,就在雩泉旁边,可惜现在已没了踪影。

现在的常山,成了一座文化名山,山顶上,已恢复建设了碧霞宫、常山阁、财神殿、观景亭等,形成山顶道教文化建筑群。常山脚下有新建的“文化博物苑”,这个号称“东方佛国”的“万佛寺”,是个占地面积非常大的寺庙。之所以称为“佛国”“万佛”,是因为庙里除了其他庙宇里必有的神仙外,还有数不清的历代佛教文物,被人们认为是名不虚传的东方佛国。

苏轼,因常山的一次出猎而成就了他的一首名篇。常山,因苏轼的一首名篇而名扬天下。

宋词故事 来看看苏东坡当年打猎的地方

密州出猎图(摄于诸城超然台苏轼纪念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