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全面降準點評:“信用”能否寬,先看“利差”降(國信策略)

2019年1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宣佈,為進一步支持實體經濟發展,優化流動性結構,降低融資成本,中國人民銀行決定下調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1個百分點,其中,201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分別下調0.5個百分點。同時,2019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MLF)不再續做。這樣安排能夠基本對沖今年春節前由於現金投放造成的流動性波動,有利於金融機構繼續加大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支持力度。

根據中國人民銀行的測算,此次降准將釋放資金約1.5萬億元,加上即將開展的定向中期借貸便利操作和普惠金融定向降準動態考核所釋放的資金,再考慮今年一季度到期的中期借貸便利不再續做的因素後,淨釋放長期資金約8000億元。

我們認為,央行此次全面降準,將進一步釋放資金,有利於保持市場流動性寬鬆,短期內對股票市場有很強的提振作用。中期來看,政策出臺後,市場能否趨勢性反轉,取決於寬鬆政策能否取得實質性效果。

從歷史經驗來看,市場能夠重回上行趨勢,一定是在政策出現後,一些特定宏觀變量發生明顯好轉以後。比如2008年那會,七月份就開始出臺了一些列的放鬆政策,力度非常大,但市場一直要到年底時候才慢慢有起色,因為到年底時信貸數據出現明顯好轉了。再比如2016年一月份兩次熔斷後,二月份以後PPI同比開始出現了快速大幅上行,市場於是慢慢起來了。

當下市場運行的一個主要矛盾是2018年“去槓桿”下帶來的“信用緊縮”,體現在社融餘額同比增速持續下滑,因此雖然去年以國債和國開為代表的無風險收益率大幅下滑,但信用利率(特別是低評級)是明顯上升的。因此對上市公司和實體經濟整體而言,融資難度顯然是上升的。

到2018年7月份,我們看到了相關政策的明確轉向,包括7月份的政治局會議提出貨幣政策從“穩健中性”轉向“穩健”,7月23日,央行在一季度貨幣政策中提出“去槓桿初見成效,穩槓桿成為下一階段主要目標”。同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定調“下半年積極財政政策要更加積極,穩健貨幣政策要鬆緊適度,保持社融規模和流動性合理充裕”等。因此,包括我們在內市場普遍認為後續將有可能迎來一個“寬信用”的週期階段

但實際情況是,截至到目前為止,“寬信用”的預期暫時是落空了的。“寬貨幣”到“寬信用”的傳導依然不暢,實體經濟融資環境不容樂觀。我們重點關注的“信用利差”指標在7月底至8月底將近1個月的時間內有大幅回落,期間上證綜指也基本止住跌勢,但隨後再度出現大幅上行,至今仍然維持在歷史高位。因此不得不說,歷史最高位置的“信用利差”是導致上證綜指下破2449的重要原因。

綜上,此次降準從政策目的來看,核心還是為了促進信用擴張,因此我們重點關注信用利差的變化,他是社融的領先指標,如果後面社融會起來,信用利差一定會先大幅回落的。

央行全面降准点评:“信用”能否宽,先看“利差”降(国信策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