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微小的螞蟻根據同類的氣味、足跡這種原始的分工、交互方式,在無數路徑中高效地找到距離食物最短的路徑。這種生物界的“群體智能”也常常應用在商業世界中。今天,皓哥被一則消息刷屏——阿里官宣,易果與盒馬將深化合作,以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加速建設和升級生鮮供應鏈體系,推進阿里生鮮全鏈能力。 

若將文字細分拆解,即盒馬將專注TO C業務,易果將專注TO B業務。其實細數易果生鮮的發展史,已經經歷了兩次重大決定:一是在2009年由水果電商變為全品類生鮮電商,二是在2013年與阿里合作全渠道佈局,這次與盒馬協作聯合佈局,背後又有怎樣的深意?

01

TO B+TO C

優化生鮮產業鏈

在皓哥看來,盒馬TO C、易果TO B,是深度洞察平臺優勢與市場形勢後,確立了更能施展拳腳的新佈局。

易果交接C端市場,只因盒馬離用戶更近,其憑藉前置倉與即時物流配送,為消費者提供更優質便捷的生鮮體驗,也能降低後端的履約成本。

有新零售“當紅炸子雞”的之稱的盒馬,在消費者心智中更便捷。其門店融合超市、餐飲店、菜市場等多種形態,並以前置倉+分鐘級物流網絡的組合,將配送範圍限制在3公里左右,實現3公里內30分鐘送達、“雲超次日達”等TO C服務。這樣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到店、配送等多樣化的購物需求,還可保證食材新鮮度優化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同時,在這種店倉結合的模式中,後端履約成本也更優,核心是大幅降低了大倉倉儲、大倉物流運輸、包材等環節成本。比如以最不起眼的包裝耗材為例,傳統模式下需要2-3個紙箱,6個冰袋等成本,而在前置倉模式中打包完後1小時送達客戶,不需要嚴格的包裝,自然成本結構大幅優化。

而轉向TO B的易果則在產業互聯網的大趨勢下,瞄向一個更大卻未被充分滿足的市場。未來或許與美國生鮮供應鏈巨頭Sysco類似,以前端科技賦能、中端發力倉配、高標準的產品採購模式提升產業效率。

隨著線上流量紅利愈漸稀缺,高度數字化的C端市場已是紅海,若從產業互聯網著手,切入B端生鮮供應鏈,將能深挖數萬億級的大市場。然而相比擁擠的C端市場,生鮮供應鏈的B端龍頭之席仍虛位以待。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珠玉在前,才可知TO B市場的商業潛力。全球最大的生鮮食材供應商Sysco,以採購、物流及前端技術管理的共振體系,服務了餐飲、醫院和政府為主流的全球60萬客戶,年銷售高達587億美元,2017年其佔據了16%的美國食品供應市場份額,顯著高於第二和第三名。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擁有如此成績,皓哥認為其差異性在於三個層面:其一,為上游供應鏈建立嚴格的流程與審查標準,提升食材安全質量標準;其二,自建三種不同的物流渠道,全面鋪開配送中心332個,面積達455萬平方米,在規模效應下,SKU的豐富性與低成本高效配送皆可保證;其三,率先發力商業科技,以B端硬件和軟件系統可賦能小商戶,助其減少前端人力成本投入,提升運營效率,從而大大增強B端客戶粘性,更快地實現國際化擴張之路。

而反觀易果此次業務調整,大有發力中國Sysco的野心,但它能得償所願嗎?

02

切入B端,易果有備而來

其實易果的“臺前”轉“幕後”之路,早已悄然開始。為了解決行業的商品非標準化、保質期短、物流配送難等痛點,易果貢獻出積累多年的冷鏈物流、供應鏈等基礎設施,為生鮮產業搭橋鋪路。這些都為其新徵程備好料草。

易果旗下有安鮮達與馴鹿兩大物流品牌,可滿足全終端的多種生鮮物流需求。

其實,安鮮達最早是易果的物流部門,提供倉儲、幹線、短駁、安全質檢、貨物包裝、分揀加工、宅配等冷鏈一體化服務,在大數據的鏈路設計和精細化的團隊管理,如今已進化成覆蓋整個生鮮渠道的全方位開放式服務平臺。目前它在全國15個城市地區擁有24個基地,配送覆蓋超過310個城市及地區,在強大的配送網絡下,日處理訂單能力達180萬件。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而馴鹿冷鏈則是專注於干支線的冷鏈物流運輸配送,其在國內建立三縱三橫的幹線運輸網絡,並結合上海、武漢、北京、廣州、西安、成都、瀋陽七大冷鏈轉運中心,聯通中國各大生鮮轉區,實現農產品從源頭到餐桌的全鏈路全場景冷鏈物流服務覆蓋。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擁有完備的物流體系的同時,易果還通過雲象供應鏈積累了大量優質上游資源,SKU品類豐富,採購範圍覆蓋全球六大洲,並提供多種增值服務。

基於安鮮達的冷鏈物流系統,雲象供應鏈與國內外優質B2B供應鏈企業合作,對接全球生鮮資源,形成“產地—B2B企業—易果”的全渠道分發的供應鏈,通過源頭直採、市場採買、上游合作和資本注入對接上游的農業生產。在阿里的生鮮佈局中,扮演著推動生鮮產業升級和生鮮商品標準化的重要角色。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在完善的供應鏈下,雲象供應鏈每天採購量多達1000噸,採購範圍遍佈六大洲、39個國家地區、147個產地,其SKU超過4000個,多樣化的產品結構確保了供貨穩定。不僅如此,其還針對不同類型的農產品提供二次包裝服務,大大降低下游渠道商的人力、物力、時間和資金的成本。

這些內功修煉使得易果延伸B端產業互聯網也變得更水到渠成。

03

夯實底層架構

生鮮新零售的“推動者”

長出物流和供應鏈兩大鐵翼後,從TO C轉向TO B的易果,又將對產業及阿里新零售體系形成怎樣的“蝴蝶效應”?

顯而易見,易果生鮮藉助供應鏈、物流與全渠道資源,將解決行業長鏈條下的諸多痛點,成為賦能生鮮產業的“水電煤”。

生鮮行業本質上是一個“越往上游越慢,越往零售端發展越快”的生意,也是痛點頻發地帶。一方面,生鮮品類眾多,上游供應商質量難以標準化,且易被天氣等外界因素干擾,使得上游種植生產的過程很難改造;另一方面,不易運輸、損耗率高、市場信息不對稱等問題,也是困擾生鮮行業發展的痼疾,稍有不慎便是滯銷和虧本。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而易果則專注上游供應鏈的改造與數字化賦能,通過打通端對端數據,整合前端對品質、大小、產期、產地的需求,建立可追溯系統,再輸出給上游,指導其生產和種植,倒逼國內供應鏈改進,最終實現了種植環節的標準化、產業化、規模化、品牌化。同時,上下游兩端藉助易果冷鏈物流等工具,還能進一步提升全鏈路的運營效率,加速全面數字化的步伐。

一旦成為生鮮供應鏈的基礎設施後,猶如美國的Sysco一樣,易果也成為產業的標準制定者,掌握更強的話語權,也能成為稱霸一方的諸侯。

所謂“三流企業做產品,二流企業做品牌,一流企業定標準。”在Sysco的商業版圖擴張中,其自有品牌建設堅持集中化經營和高超的種植技術,而對全球1300多家合格的供應商,也堅持從品質維度評選最佳供應商。這種嚴格的品控標準也影響了整個產業。皓哥聽聞在美國若能成為Sysco的供應商,對很多企業而言是一種至高榮譽。

而未來若能成為國內生鮮“水電煤”,易果也可深入產業各環節,把控商品質量,成為行業標準的制定者。樹立標杆效應後,它將更易吸引優質上游供應商與下游企業加入合作,牢牢握住產業內各領域的發言權,鎖定行業霸主地位。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此外,易果TO B與盒馬TO C的協同模式,將在高效分工中推動彼此快速增長,最終推動阿里新零售在生鮮全產業鏈的佈局,實現多方共贏。

易果所代表的的產業供應鏈與盒馬所代表的渠道供應鏈極為不同,卻緊密結合。兩者聯手下,將在術業有專攻下,盒馬發揮前端用戶連接價值,以C2B模式助力易果更好地反向優化後端供應鏈,在重點品類的從上到下的擊穿下,其安鮮達城市末端配送服務也將與餓了麼蜂鳥物流高效協同,將更好地輔助盒馬優化前端消費場景和服務。強強聯合下,雙方將在互補效應中,全面提升產業環節的運作效率,為消費者帶來極致體驗。

如同餓了麼與口碑攜手一樣,易果與盒馬此番齊頭並進,也將優化阿里生態內的資源佈局及利用率,從而賦能阿里生態內的新零售、新生鮮佈局。在其推動下,中國生鮮行業將從粗放的“農貿市場”向新零售“精細化運營”迭代進化,行業的服務品質與標準將大幅提升,整個產業也會愈加繁榮。而易果、盒馬作為升級中的重要助力者,自然也將獲得最為豐厚的回報。

TO C到TO B,易果轉型生鮮“水電煤”

04

結語

稻盛和夫曾說過,自利則生,利他則久。

剝離前端,逐步走向幕後的易果,甘做生鮮行業的“水電煤”,與中國農業共同成長,或許這才是它的終極商業願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