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隨著藝術品拍賣的日益紅火,古籍善本作為其中的一個門類也逐漸為世人所熟知。相對於藝術品市場的其他門類,古籍市場始終保持著穩定上升的態勢。僅從1996年上海地區朵雲軒首次在藝術品拍賣會上推出古籍善本專場以來,各種類別的古籍善本普遍都有數倍乃至數十倍、數百倍的漲幅。

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善本,簡單講就是好的書本。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經過嚴格校勘、無訛文脫字的書本。印刷術產生前,書籍大都是寫本。把原稿或別本認真繕寫下來,經過與原文校核無誤,就成為善本。唐以後,雕版印刷術出現,書籍開始出現“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書籍收錄文獻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殘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別;書籍版本出現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複本的差別。

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善本書一般可分為刻本和寫本兩大類,刻本包括歷代用雕版或活字印刷的,主要為木刻的書籍,而寫本又包括了稿本和抄本等幾種。目前市場上宋元刻本已十分罕見,明清刻本及以後的石印本等漸漸佔據主體地位。民國時期的圖書數量可觀、內容豐富,且由於距今較近,損壞或流失較少。

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因古時相書為實用書籍,隨刊隨用,自然不便於保存,《中國古籍善本總目》著錄的相書類書籍不過五十餘種,其中《麻衣相法》著錄三種。本品翰林院經筵謫官武英殿修全冊,民國四年乙卯歲版。就印本而言,當是傳世孤品 。此類相書,多刊刻草草,國家圖書館《冊府千華》展,曾有類似刊本,已然高絕珍罕,兩者相較,相差不遠。此書收錄版圖含面相、眼相、眉相、鼻相等版圖百餘幅,鐫工精細,人物容態傳神,線條靈動流逸。參考數據:是為相法靈書,傳宋陳摶所撰,歷來持書者多秘不示人。書內分衍義面部總圖、各部位表指、痣相、紋相、骨相及諸相分解等類。其圖版圖文相併,分上下二截,論及面容各部位,於上截常示圖解,共有版畫百餘,非盡為面相,掌紋等兼有論及。《言文對照古文評註全集》,上海會文堂新記書局發行。

古籍善本作為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只會越來越少,而其中所包含的文獻和文物價值實是難以估量,其價格自然穩步上升。而其收藏者的隊伍越來越龐大。古籍善本的大買家往往是具有一定財力的收藏家,主要瞄準精品,一旦買入短期內就很難會再賣出,這樣使得市場上的精品在一個時期內相對慢慢減少。可以說經過十餘年的拍賣,很多真正意義上的善本經過一輪的易手,目前已經越來越難以在市場上見到了。物以稀為貴,貨源量的減少和需求量的增加自然促成了價格的穩步上升,具有非常大的升值空間。

善本簡介:善本,簡單講就是好的書本鑑定出手185956-36371。善本最初的概念是指經過嚴格校勘、無訛文脫字的書本。印刷術產生前,書籍大都是寫本。把原稿或別本認真繕寫下來,經過與原文校核無誤,就成為善本。唐以後,雕版印刷術出現,書籍開始出現“版本”的概念。不同版本書籍收錄文獻多寡、校勘精劣程度各不相同,就有了足本和殘本、精本和劣本的差別;書籍版本出現早晚、珍稀程度不同,就有了古本和今本、孤本和複本的差別。

海外古籍善本受藏家熱捧

在海外,兼具文化底蘊與收藏價值的古籍,一直是藏家關注的熱點之一。其中,莎士比亞的著作是海外古籍中始終較受藏家追捧的。從莎士比亞著作的拍賣情況,可以一窺古籍在海外藝術品市場的表現。

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眾所周知,藝術品收藏既需要經濟實力、又考驗知識積累。由於古籍涉及歷史、社會、文化、藝術等諸多方面的因素,古籍收藏,對藏者的文化底蘊和功底具有較高要求,這也是導致古籍收藏較為小眾的原因之一。而在古籍收藏過程中,藏品的稀缺性固然重要,但稀缺藏品同時意味著較高的價格。對於普通收藏者來說,應通過對古籍相關知識的瞭解,拓展古籍收藏的關注點,而不應把目光侷限在個別熱門藏品上。

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古籍善本行情

2016年上半年藝術品市場異軍突出,新型藝術品收藏市場也逐漸進入藏家的視野。對於一些藏家來講,並未有考慮過多的收藏品選擇。畢竟收藏有諸多因素影響,古籍善本收藏專家帶領我們來品味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古籍善本的收藏內涵。

觀近些年來藝術品收藏市場,古籍善本確實經歷過一段沉默期。2000年左右,古籍善本可能與名人書札一起,不是那麼容易受人關注,書畫與瓷器可能佔了市場的前幾把交椅。但隨著時代潮流的轉變,古籍善本在藝術品收藏市場中的地位,或許有了一些轉變。

2001年,藝術品收藏市場中,古籍善本的總成交額還沒有超過三百萬元,但如今,各大拍賣公司舉行的古籍善本拍賣會上,琳琅滿目的拍品,甚是吸引藏家的關注。2012年過雲樓藏書的拍賣,使古籍善本一舉跨入億元時代。2013年,某拍賣公司的古籍善本成交額近九千萬元。

古籍收藏的原則

除了看年代外,還要注意刻本優於印本,初刻優於翻刻,套色優於單色,圖畫優於文字。隨著印刷技術的日新月異,除了進入圖書館、博物館等專業機構收藏保護外,流通於民間的線裝古籍日益稀少,能稱得上是“善本”的線裝古籍更是屈指可數。歷史上流傳下來的雕版線裝古籍,已成為不可再生的社會資源,稀缺性可見一斑。收藏古籍善本,不僅要有一定的經濟實力,還應具備深厚的文化功底、鑑偽欣賞能力和市場分析能力。

古籍制偽大致有六種手法:

一是杜撰書名、著者。明代徐宏祖《徐霞客遊記》是篇名著,不法書商為達到牟利目的,竟將其篡改為《遊記名山》,騙人上當。

二是增刪刻書牌記。刻書牌記是考證此書的出版人、出版地點和年代的重要依據。版本異同,價差很大。故增刪刻書牌記之事,在明清時期時有發生,如今雖未曾出現,但也要多個心眼。

三是割改序跋。肆意割改序跋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或撤換序跋,冒充古刻舊刻而從中牟利。

四是版本雜拼。利用一本經多次傳寫或印刷而形成各種不同的本子,雜拼成一書。古籍《唐詩品彙拾遺》十卷,不法書商硬把三種版式行款各不相同的書瞎拼一氣,冒充明成化年間刻本。

五是刪改目錄、卷數。目錄是記錄圖書的書名、著作、出版、內容的綱目。不法書商常利用同種書由於刊刻者、刊刻時間不同,目錄卷數產生差異的情況,篡改卷數,刪割目錄,偽加編造,以殘本冒充全書。

六是染紙造蛀,以充古籍。採用染紙和偽造蟲蛀的辦法作偽。染紙作舊,明代有之,而近代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古籍善本一套鑑賞、古籍善本怎麼鑑定真假?應如何保養?


為使文獻藏品免遭自然的和人為的損毀,延長文獻保存期限和使用壽命,儘可能保持其原來形態的技術和措施。

不同載體的文獻,有不同的保護方法,就一般文獻而言,文獻保護的方法和措施主要有防火、溫溼度控制、防光、防蟲、防黴、防鼠、防破損等。

防火

紙質文獻和縮微文獻均為易燃物,因此防火是文獻收藏單位的首要任務。

溫溼度控制

紙質文獻因紙張既易吸收水分而膨脹發黴、長蟲、變形,又易放出水分而收縮,使紙張乾燥脆裂。溫度忽高忽低或溼度經常波動,會使紙張變形出現浮凸現象,降低強度和彈性。因此,保持室內適宜的溫溼度是延長文獻壽命的重要條件之一,通常書庫內溫度以保持在14~24C,相對溼度保持在45~60%為宜。

防光

太陽光線特別是紫外光的照射,能使紙張變黃髮脆,還可使書刊中的膠粘劑遭到破壞。因此,切忌陽光長期直射文獻。照明儘量不要用熒光燈,而採用白熾燈,並且不能離文獻太近,並將照明時間和照明方向控制在藏書能接受的限度內。

防蟲

紙質文獻由於載體本身有適於昆蟲繁殖生長的物質如植物纖維、裝訂所用的漿糊,加上書庫通風不好,書刊放置不當,溫溼度較高,衛生差、有灰塵和其他殘物等,較容易招來蟲害。因此,要長期注意防蟲害。

防黴

黴菌有很強的繁殖力,書庫中的相對溼度超過70%,溫度在22~35°C時最宜黴菌繁殖,潮溼和溫度急劇變化,也易使黴菌滋生。書刊發黴一般是從封面、書脊、或外緣開始,因這些部位有漿糊、水分並接觸氧氣。黴菌會削弱紙的組織,使書籍腐爛、破碎或整塊脫落,故應使書庫乾燥通風,並應經常檢查。如果書刊發黴,可採用甲醛、百里酚、環氧乙烷等作防菌劑,進行處理。

防鼠

由於書刊經過裝訂、修補,有漿料或因書刊粘有食物而致使被老鼠啃咬,有時老鼠還會把書咬碎做窩。因此,做好清潔工作防止老鼠進入十分必要。

防有害氣體與防塵

空氣中的有害氣體和灰塵都能影響文獻的使用壽命。紙質文獻吸收了有害氣體後會降低紙張的強度。灰塵不僅沾汙和破壞文獻載體材料,還是害蟲和黴菌藏身和繁殖的處所。防有害氣體和防塵的措施主要有:經常保持書刊資料的清潔衛生,有的文獻可存放在箱、櫃、袋等密封或多層密封裝具中;用空調裝置淨化與過濾空氣,用吸塵器除塵,用活性炭等吸附劑或用水淋洗來淨化空氣。

脫酸處理

紙張含酸是紙張老化變質的主要原因。脫酸的方法有鹼水溶液脫酸法、鹼有機溶液脫酸法和鹼氣相脫酸法。美國W.J。巴羅最早發明了鹼水溶液脫酸法,即將書拆散,浸泡在氫氧化鈣、碳酸氫鈣或碳酸氫鎂的水溶液中進行脫酸。1966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圖書館研究生R.D。史密斯採用非水脫酸法對紙張進行處理,可以使其壽命延長1~2倍。

防破損

書刊在使用過程中容易破損。中國的古籍線裝書通常配有函套(書函)以防破損。書函有兩種:一是用布做的,二是木夾板和木盒子。清代的《四庫全書》就是用楠木做的木匣,二百多年仍完好無損。古書的裝函不僅可以防止書的機械破損,而且還使書籍整齊美觀,搬動和使用方便(見中國古籍形制)。現代有些常用或珍貴的圖書,還使用精裝封面,以延長其使用壽命。

書刊損壞後要及時進行修補,裝訂線斷了應立即重新裝訂,封面脫落的應修補增添副頁,加蓋封面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