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懂兩千多年前這三個案例,你生意不賺錢都難!

商祖白圭經商之道:

經商理論,概括為四個字:智、勇、仁、強;

經營方法:欲長錢,取下谷;人棄我取,人取我與;薄利多銷,積累長遠;緊跟市場,加強學習。

商聖范蠡經商之道:預測行情,窺其先機;貴賤復反,賤買貴賣;完物上種,質高貨真;薄利多銷,不敢居貴;旱則資舟,水則資車;加速週轉,行如流水。

商祖白圭是全世界最早(2000多年前)開辦有史可查的第一個最高標準最嚴的商學院。

看懂兩千多年前這三個案例,你生意不賺錢都難!

1、猗頓白手起家成鉅富

猗頓姓王,因在“猗地停頓”發家致富而被後人稱猗頓,其本名反被人們忘記了。魯國人,一貧如洗。

聽到當時陶朱公鉅富的事,乃登門求教“致富術”,陶朱公根據猗頓當時十分貧寒、沒有資本、無法經營其他行業的實際情況,讓他“子欲速富,當畜五牸”先畜養少數牛羊,浙漸繁衍壯大,遂可致富。於是猗頓到山西猗氏縣之南蓄牧為生,十年五畜從少到不計其數致富。後兼營鹽業,一時門庭若市,生意昌隆,財富直比王公大臣。

2、宣曲任氏倉粟發財的故事

宣曲任氏之先,為督道倉吏。秦朝末年,督道縣地處邊疆,駐紮了很多軍隊,儲藏了很多軍用的糧草和犒賞軍隊的金銀珠寶。

看懂兩千多年前這三個案例,你生意不賺錢都難!

秦之敗也。聽到此消息後,地方官和駐軍四散而逃,縣城國家倉庫變成了無政府狀態,當地平民紛紛打開倉庫,搶劫裡面金銀財寶,很快金銀財寶被洗劫一空,唯獨糧倉無人問津。在眾人眼中,糧食遠遠不如珠寶值錢,且兵荒馬亂之時,眾人四處逃難,糧食也不好隨身攜帶。宣曲任氏認為,人無論什麼時候都要張嘴吃飯的。於是任氏和家人一起在自己家挖了地窖,把沒有人要的糧食用馬車悉數運到自己家的地窖中。

秦滅亡之後,楚漢戰爭持續了四五年,連年戰亂,土地荒蕪,糧食越來越貴,米的價錢長到一萬錢一石,曾經搶到金銀珠寶的人把財物拿出來換糧食,最終金玉珠寶歸任氏所有,任氏靠此發財致富。

一般人有了錢都爭相過奢侈的生活,但任氏發財後,卻降低身份,放下架子,崇尚節儉,親自致力農田和畜牧之事。大力發展農田畜牧,購買價貴質高的產品,最後任氏的富有延續了好幾代。雖然他們家接連幾代都是大富。但是任氏訂下家規:不是自己種田或畜牧所得的東西,不吃不穿,公家的稅賦謠役等事沒有辦完,不得飲酒吃肉。因此,任氏家族成作為鄉里的表率,雖身為富民卻又得到皇上的器重。

3、陶朱公免費運貨賺大錢

齊地馬匹便宜又剽悍,如果販賣給缺少馬匹的吳越,一定能夠賺大錢。

從陶丘菏澤,到千里之外的吳越之地,隔著幾個國家,當時諸侯割據,戰事不斷,沿途盜賊猖獗,如何將馬匹運送到千里之外的吳越?如果僱人運送,成本太高,那麼用什麼辦法呢?

陶朱公得知一個叫姜子盾的商人,常年來往於齊魯和吳越之間販運麻布,為保證貨物安全,姜子盾早已買通沿途的各路強人,他運送的貨物可以保證暢通無阻。

於是,陶朱公寫了一張告示張貼於城門口,說自己有一個馬隊,可以免費幫人向吳越運送貨物。結果姜子盾主動找上門來,就這樣,陶朱公的馬隊運送姜子盾的布匹,一路暢通,安全抵達吳越。卸下布匹,就地賣掉馬匹,穩穩賺了一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