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清初的画坛,占主流地位的是所谓“四王吴恽”文人画派。“四王”为王时敏、王鉴、王翚、王原祁,与吴历、恽寿平或并称“清六家”,前五人均擅山水,而恽寿平则以花鸟画名于世。恽寿平亦工山水,其艺术水平丝毫不逊于他的花鸟画。

恽寿平(1633-1690),江苏常州人。本名格,字寿平。后以字行世,更字正叔,号南田,别号瓯香散人、白云外史、云溪外史、东园草衣、青蓑钓隐、白云溪渔等。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1689年作 艳秋图 镜心 绢本 尺寸165×69.7cm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1665;1670;1671;1684;1686年作 山水 花卉扇面 册页 (十二开) 设色金笺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1684年作 山水花卉册 册页 设色纸本 尺寸23.5×36.5cm×10

恽寿平是明末清初著名的书画家,常州画派的开山祖师。他不仅能画,兼善书法论文,故有“南田三绝”之誉。前人曾记述他之所以致力于花鸟画创作的起因:“(寿平)好画山水,力肩复古,及见虞山王石谷,自以材质不能出其右,则谓石谷曰:“是道让兄独步矣。格妄,耻为天下第二手,”于是舍山水而学花卉”(张庚:《国朝画征录》)但事实上恽寿平并没有舍弃山水,他一生中除了花鸟画之外,同时创作了大量山水画。而他自谦山水画水平不如王石谷,亦不一定是事实。论技巧之熟练高超,王石谷的山水画是当之无愧的,但王原祁曾戏评之为:“太熟”,言外之意似乎嫌他缺少秀雅灵动之致,而这一点又是恽南田的山水画的独到之处。其实,不少清人这都已指出,如秦祖永说:“南田翁天姿超妙,落画独具灵巧秀逸之趣,为当代第一”,又云:“南田翁秀逸之趣的六大家中第一”(《桐荫画诀》)。钱松更指出:“南田风淡青缘,风致萧散,似赵大年,胜石谷多矣”(《松壶画忆》)。近人郑午昌又曰:“恽寿平一丘一壑,超逸高妙,石染纤尘,其气味之隽雅,实胜石谷。(《中国画面 全史》)”。黄宾虹说得更为明确:“南田山水浸谣宋元山水诸家,得其精蕴,每于荒率秀润之致,逸韵天成,非石谷所能及”(《古画微》)。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庚申(1680年)作 花卉 册页 (八开) 设色纸本 尺寸25.8×34.4cm×8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仿古山水册 册页 (十开) 设色纸本 尺寸27×38cm×10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载鹤图 手卷 水墨纸本 尺寸22×93cm


然而,从中国绘画史的进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恽寿平的所谓“没骨”花卉画的成就,更是值得我们关注的。正如清•邵长蘅所说:“正说‘没骨’写生,不用墨笔勾勒,而渲染生动,浓淡浅深间妙,极自然”。

回顾一下花鸟画的历史沿革。大盛于宋代的花鸟画,主流一直是在帝皇宫廷之内。在当时皇宫所创办的宫廷画院的一些御用画家笔下,其基本的描述技法是以纤细柔弱的墨笔线条勾勒物象的轮廓之后,再用鲜丽的彩色渲染其中。但据史传记载,有一位北宋初年的宫廷画家徐崇嗣,却独创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新方法,当时的评论家称之为:“没骨”法。宋•沈括的《梦溪笔谈》卷17中描述它:“不用墨笔(勾勒),直以彩色图之,谓之‘没骨图’……”然而,这种所谓“没骨”画法的古代(宋代)作品早已湮失无存,而所谓“不用墨笔,其真面目已不得而知。而发轫于元明以来“文人”的“写意”花鸟画则大都以水墨淡彩、草笔抒写的方法为之。在明代一些文人画家笔下,这种所谓“钩花点叶”的方法已构成了一种定式,陈陈相因而易使人厌倦。因此到了清代初年,恽寿平欲另辟蹊径,别出心裁,就想起了宋代人的“没骨法”。当时,这种既“旧”还“新”的“没骨法”。确使人眼目一新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0389 哭王奉常断句二十四章册 册页 (九开) 水墨纸本 尺寸26×35.5cm×9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书画对题册 册页 (十四开) 设色绢本 尺寸28.7×20.5cm×14

前文言及,北宋人的所谓“没骨法”早已失传,其真的面目不得而知。这一点,恽寿平曾明确地指出:“徐熙(应为其子徐崇嗣—引者注)无径辙可求,殆难取则”,故尔他只能“惟当精求‘没骨’,酌论古今,参之造化以为损益。”而他在另一本花鸟册题跋中更明确道出他的创作方法乃是:“斟酌花匠,创作新意;洗脱勾勒,全师造化;研精绚彩,尽态极妍”云云。既然北宋人的“没骨法”已无径辙可求”, 恽寿平就只能“斟酌先匠”,并进一步利用“写生(参之造化)以补其不足。因此他舍弃了明代人可用的水墨“勾勒”方法(洗脱勾勒)而“直以彩色图之”,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没骨写生”的花鸟画法,复兴(复古)了宋代的“没骨法”传统。正如清•张庚在《国朝画征集录》”中言简意赅的评语:“斟论今古,以北宋徐崇嗣为归;一洗时习,独开生面”。“ 一洗时习,独开生面“这八个字,确实道着了恽寿平在花鸟画发展史上重要的创新贡献。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古松叠嶂图 立轴 设色纸本 尺寸128×50cm


恽寿平,“清六家”之一,明末清初著名书画家,常州画派开山祖师

恽寿平 十万图册 (十页)

恽寿平岁晚居城东,号东园客、草衣生,又号白云外史。中年时获得画坛宗主王时敏指导,得见宋元名迹良多,与“四王”之一王翚有莫逆之交,彼此常相往来,游历山水,斟茗倾谈,切磋画艺。恽寿平山水、花卉成就不凡,时称“三绝”。多作花鸟,斟酌古今,独开生面。晚年没骨技法愈臻完美,画风从工丽转向淡雅,神韵更加突出。恽寿平生活比较动荡,奔波于虞山、娄东、苏州、无锡、宜兴、昆山、杭州之间。我们今天见到的恽寿平书画作品,多数作于这一时期。但是他的作品绝无凄苦之状,尤其他的花卉,妍丽多姿,富贵雍容,与他的生活处境形成对比。这正是艺术家的高尚所在,用自己的困苦浇灌美丽,心有多美,画有多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