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1955年-1958年,國家文物部門在修繕趙州橋期間,先後於趙州橋下進行了4次科學發掘。發掘範圍為橋身的上游及下游各15米以內的1200平米,由淤泥直挖至河床的硬土層,共出土大小橋石1500餘件。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人們很想知道當時的發掘發掘現場是怎樣的,橋石又是如何擺放的。當我們來到趙州橋畔的“趙州橋科技館”後,這裡能夠滿足你的好奇。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這裡,特意佈置有面積很大的“玻璃棧道”,踏上“玻璃棧道”,能夠清晰地觀察幾款具有代表性的橋石,而且,所有橋石的擺放佈局全是按照發掘現場的原狀進行恢復的。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從洨河河道挖掘出來的趙州橋構件如仰天石、寶珠頭望柱、龍門石、主拱石、欄板石等等寶貝盡現眼底。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現在就來普及一下趙州橋的各種橋石構件:仰天石,它是安裝欄板望柱的腳石。每塊仰天石的上面都刻出承裝欄板的仰槽。部分仰槽內還設有安裝望柱的圓孔。仰槽的內側是人行橋面,所以大多被踩踏的比較光滑。前側面有八瓣蓮花形雕飾,這種橋外裝飾既增加美感,又有“步步生蓮”的美好寓意。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寶珠頭望柱,望柱是指安裝在欄板之間的立柱。寶珠頭式望柱,加工細緻,外貌典雅,通體呈現為流暢的曲線,底端有7.5釐米長的圓柱形柱腳,以便安裝在仰天石上。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主拱石,拱石大小寬窄不一,砌橋時拱石由寬變窄,從拱腳開始向上壘砌,形成少量收分,從而防止拱券外傾變形。各拱石間的毗鄰面琢平磨細,並刻出精細的對稱斜紋,以增大接觸面的摩擦力。除此之外,拱石之間使用雙銀錠形腰鐵連接,確保主拱券的穩定牢固。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這裡,最精美的石頭叫龍門石,它是主拱拱頂最中央的拱石。從橋下東側出土,高96cm,寬108cm,厚30.5cm。它的正面刻有一束蓮花瓣,兩側各有兩個安裝腰鐵的銀錠形榫槽,這榫槽的腰鐵使其與相鄰的拱石連接。它的尺寸恰好與橋上的龍門石相符,雕刻的藝術風格也與隋代欄板相似,推測它應是建橋時原有的龍門石。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科技館內有一處拱門,是按照趙州橋的實景掃描製作的。站在拱門的下方,可以清楚地看到趙州橋拱券的排列方式是由28道獨立拱券縱向並列而成。

上世紀50年代趙州橋下的4次科學發掘都挖出了什麼?

據史料記載,自隋代建成趙州橋以來,影響到趙縣的地震多達23次,較大的洪水災害達59次之多,而趙州橋的地基下沉量僅有5cm,這也進一步反映了古人高超的建造工藝。這種大國工匠精神值得我們傳承學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