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名菜三晉風味——紅燜雞

中國名菜三晉風味——紅燜雞

〔主料輔料〕

整雞⋯⋯⋯⋯⋯l 只 砂仁⋯⋯⋯⋯⋯6 克

麻油⋯⋯⋯⋯150 克 豆寇⋯⋯⋯⋯⋯6 克

大料⋯⋯⋯⋯⋯10 克 白朮⋯⋯⋯⋯⋯6 克

陳皮⋯⋯⋯⋯⋯10 克 良姜⋯⋯⋯⋯⋯6 克

肉桂⋯⋯⋯⋯⋯5 克 白酒⋯⋯⋯⋯⋯15 克

花椒⋯⋯⋯⋯⋯2 克 精鹽⋯⋯⋯⋯⋯10 克

〔烹製方法〕

1.將雞腿剁成 8 塊,雞頭剁成 4 塊,兩扇各剁 8 塊,剩中間剁成 2 塊。 先將雞塊在涼水中浸泡 3~5 分鐘,再用開水焯一下,撈出瀝乾水。

2.將麻油燒熱,放入雞塊,待水爆幹,加上所有佐料,炒至六七成熟, 加入料酒烹一下,盛入器皿中,加少許高湯,放在蒸籠裡蒸熟,食時扣入湯 盆中,加以整形,將潷出的原湯汁揀去所有調配料,入鍋上火,勾入粉芡, 澆在雞塊上即成。

〔工藝關鍵〕

蒸雞塊,大火氣足,約蒸 1 小時左右。

〔風味特點〕

1.紅燜雞,又叫昏燜雞,是清嘉慶年間靜樂縣民間廚師宋維樣創制的佳 餚,至今已有近 200 年的歷史。因其風味獨特,已成為靜樂及晉北地區廣為 流傳的傳統名餚。

2.紅燜雞的由來,與靜樂歷史文化名人“龍大人”有關。這“龍大人” 名叫李鸞宣〔1751~1817〕,字伯宣,一字風書,號石農,靜樂縣五家莊人, 他一生為官,政績斐然,又博學多才,詩名遠揚。因教授過皇室弟子,後人 便尊稱他為“龍大人”。這位“龍大人”,因在宮中教授多年,故御膳佳餚 多有享受。又因多次升遷,外出巡視,遊歷了半個中國,故各地名食多有品 嘗。清嘉慶八年(公元 1803 年),他被彈劾罷官,流放新疆烏魯木齊一帶。 嘉慶十四年(公元 1809 年),因其父亡,被赦返家守孝。在守孝期間,他重 登名勝天柱山,太子寺,漫遊於汾(河)、碾(河)二河之間,寫下了不少 詩篇。一日偶至西關“福林泉園”飯店。遇到兒時相識宋維祥廚師,兩人敘 談闊別之情,閒聊鄉土風俗。“龍大人”對故友講述了他多年宦遊的經歷, 也說到罷宦之後不能為國效忠,無所事事的苦悶心情,時到中午,宋師傅端 上他精心烹調的萊餚,款待“龍大人”。其中有一盤雞塊,顏色黃紅,異香撲鼻。二人開懷對酌,“龍大人”吃著雞肉大加稱讚,並問為何名?老宋笑 著說:“這是我最近琢磨出來的一道菜,還沒有給它起名兒呢!不然就依你 終日昏昏不樂,叫做昏燜雞吧!”“龍大人”連聲說:“如此美味,不需此 名,應叫紅燜雞。”這時。“龍大人”來了興致,忙向老宋回敬了三杯酒, 並索筆墨寫下“民間美味紅燜雞”七字。從此,“福林泉園”生意興隆,顧 客盈門。紅燜雞從此在晉北地區流傳開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