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早在兩漢時期,胡族就慢慢的進入華夏之地。從漢武帝開始,漢朝多次北伐匈奴。曾經不可一世的胡人匈奴,被分裂成兩個部落,北匈奴和南匈奴。北匈奴遠遁中亞甚至歐洲,永遠也回不來了;南匈奴則投降了漢朝。朝廷就讓這些南匈奴遷到河套邊關。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東漢末年,黃巾起義到三國混戰,中原人口急劇下降。從5007萬,下降到140萬。到了公元265年,三國總人口才767萬。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餘一,念之斷人腸,土地荒蕪,十室九空。

到了西晉初年,為了充實人口,以及永久消除邊患,決定將五胡內遷。其實,內遷胡人充實人口,這政策在當時來說,是正確的。西晉朝廷,將這些胡人分散在北方各地,並讓他們學習耕種和漢文化,派官員監督管理,並且在長安洛陽都有軍隊駐守震懾。經過十幾年的融合,這些胡族民眾,安居樂業,慢慢的開始自然漢化。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五胡亂華的前夕,內遷中原的胡人已經高達數百萬。河西走廊以及長安周邊的胡人,甚至超過了當地漢人的數量。這個已經是嚴重的隱患了,當時的西晉朝廷,都只顧著內鬥奪權,沒有重視這個隱患。只有極少數的大臣,如江統,向朝廷上書《徒戎論》,希望朝廷遷胡人於塞外,朝廷沒有采納。從此長城失去作用,胡人活躍在北方各地。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西晉的世家大族富得流油,富到什麼程度?看看石崇王愷鬥富就知道了。然而這些財富從哪裡來的?自從曹丕聽了尚書陳群的建議,推行九品中正制後,官僚系統慢慢的被世家大族掌控。到了西晉,九品中正制已經滲透到朝廷的上上下下,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

這些大族握了大權後,當然就要謀私利了。利用手中的權力,去關外大量抓捕各族胡人,部分充當耕種私田的奴隸,部分充當私兵。原本進展較為順利的“胡人歸化”,開始被打亂。一些原本就茹毛飲血,假意臣服的胡族,終於等到跳上歷史舞臺的機會。

公元291年,西晉皇族內部爆發了“八王之亂”,司馬家的王爺們,為了奪取最高權力,將手中的胡人奴隸充當軍隊,相互攻伐。西晉徹底被打成了一個篩子,國力衰退,皇族及世家大族南逃。每當看到這段歷史,很多人都選擇跳過,因為太悲慘了,是中華之殤。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這些胡人部落,藉機坐大後,起兵造反,攻滅了西晉,皇帝司馬業也被匈奴人所殺。北方中原成了一片地獄,群魔亂舞,漢族人民被殺得血流成河,千里無人煙,這一幕幕人間慘劇,實在是前所未有。從公元304年開始,胡人政權不斷荼毒中原,無惡不作。每當攻佔一座城池,就開始屠城,和吃人。每到一處,必定屠殺百姓,從長安到洛陽,再到鄴城,到處都是被屠殺的百姓屍體。

以至於來不及逃難的漢人絕望自殺,沿途掛滿了上吊的人。胡人甚至把漢人當成豬狗無異,曬成肉乾充當軍糧。更可怕的是,羯族竟然把漢族女性稱為“兩腳羊”,姦淫之後,宰殺分食,殘忍至極。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經過五胡亂華,北方的漢人由兩千萬,銳減至不足四百萬人。赤地千里,漢人真正面臨著滅族的厄運。史學界一般把五胡亂華的時間範圍,界定為西晉滅亡(316年),到鮮卑北魏統一北方(439年)。長達一百多年的時間裡,漢人在南方建立過五個政權,胡族建立起的政權,超過二十個,以禍害中原漢族百姓,程度最深為代表的是羯、匈奴、鮮卑、羌、氐,這五個族群。那麼這五胡的結局是什麼呢?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strong>一羯族,徹底被滅族。羯族起源於西域的小月氏,因附屬於匈奴,也稱“匈奴別部”,因外形特徵上偏像高加索人種,所以也稱“白種羯”。羯族在胡人中,對漢族為禍最深,把漢人當“兩腳羊”來吃的最兇的,就是羯族。

後趙的建立者石勒,在其病死後,其侄石虎奪位,將石勒子孫光個精光;之後漢人英雄冉閔將石虎子孫斬盡殺絕,後趙皇族被滅。不久,冉閔下殺胡令,號召漢人反抗殺胡。於是羯族向北大逃亡,路途上不斷被殺,幾乎死絕,僅剩一萬餘羯人投降南梁。後來這一萬餘羯族人在南梁叛亂,也被殺光。羯族被完全滅絕了。真是天理昭昭。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strong>二匈奴,五胡中實力最強,最終被融合消失。匈奴在中國的歷史上,算是最厲害的異族了,與漢朝打了幾百年。與漢朝打輸後,北匈奴被趕到歐洲和中亞,給歐洲帶來了“上帝之鞭”,建立了匈奴汗國,日爾曼民族不得不遷移,還間接的滅亡了西羅馬帝國,東羅馬帝國也被打得剩一口氣,攪得歐洲1000多年不得安寧。

而南匈奴,剛逐漸被漢化,在五胡時期,先後建立了,前趙、大夏、北涼三個政權。在隋唐之後,基本消失了。史書再也沒有出現過這個民族,不是融入了漢族,就是被其他異族吞併了。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strong>三鮮卑,漢化最徹底,政權最強大。整個十六國和北朝時期,攪起最大風雲的就是鮮卑人。傳說鮮卑源於極北苦寒之地,是東胡分裂的一支,而西伯利亞的音譯,很可能來自“鮮卑利亞”,讓天龍八部裡的慕容復念念不忘要復國的“大燕”,就是鮮卑慕容部所建立的前燕、後燕、南燕、西燕。五胡亂華時,被冉閔殺了一批(冉閔最終死於慕容儁之手),剩下的一支鮮卑拓跋部,最終統一北方,建立北魏政權。

北魏的孝文帝拓跋宏,對鮮卑進行了一次史上最大的漢化改革,鮮卑徹底漢化。孝文帝對民族融合的貢獻,是獲得史學家普遍認可的,是有作為的帝王。 隋文帝、唐太宗李世民都有鮮卑血統。但是鮮卑作為一個民族,也正是在這時算是消失了。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strong>四羌族,苟延殘喘,基本滅族。羌族在西漢時,遷入關中地區。後來跟氐族人爭奪關中,被苻堅大量屠殺。羌族首領,姚襄不甘心失敗,回到羌族老家,糾集剩餘部落殺回關中。

殺了苻堅的皇族,建立後秦。沒過多久,後秦被劉裕滅亡。幾經折騰,羌族被各族屠殺和吞滅了,少數融入漢族。之前沒有內遷的部落,也因為太分散,被逐步融全到其他民族之中。後世的西夏党項羌族,以及現在的羌族,與五胡時代的姚氏羌族沒有關係了。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strong>五氐族,延續千年,至今尚存。氐族人自稱“盍稚”,“氐”為別族對他們的稱呼。這個胡族為禍中原比上面那幾族相對較輕,而且與漢族的交往比較密切。會說漢語,漢族和氐族的風俗,都有。主要是從事農業和畜牧業。西晉初年,氐族楊氏在略陽(今甘肅秦安東南),隨後攻佔武都郡之地,建立“仇池國”。296年,正式反晉。

淝水之戰的前秦建立者,就是氐族人苻堅,曾經統一北方。如果他能聽王猛死前的建議,先逐步穩定北方局勢,整頓各族軍民,等到時機成熟,再攻東晉,很有可能一統天下。可惜心太急,最後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這個前秦就是氐族勢力的巔峰時期。前秦被滅後,氐族一部分遷到雲貴高原,形成六詔,後統一為南詔國。南詔被滅後,分裂為數個民族。另一部分繼續南遷,與緬甸的種族融合。到了現代,在中國,只有彝族有部分氐族血統。

“五胡亂華”結束後,五個胡族都有什麼樣的下場?真是天理昭昭

這一段歷史,是用人民的血和淚書寫而成,當銘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