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原因招致了明太祖朱元璋曾有东征日本的计划?

是什么原因招致了明太祖朱元璋曾有东征日本的计划?

明太祖朱元璋

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此时日本处于南北朝对立时期。这一年也是足利义满开始担任幕府将军之年。当时九州地区控制在南朝手中,主持九州事务的是后醍醐天皇之子怀良亲王。明朝建立之初,即明洪武元年(1368年)十一月,就派使臣携国书前往高丽、日本、安南、占城,宣布明朝成立,望各国奉正朔,恢复以往国交关系。四国中只有日本没有回音。

是什么原因招致了明太祖朱元璋曾有东征日本的计划?

日本南朝实权人物怀良亲王

明洪武二年(1369年)三月,朱元璋又派杨载赴日本,指责日本:一是纵容倭寇扰边;二是不应明朝之召,前来通好。国书中有“宜朝则来廷,不则修兵自固。倘必为冦盗,即命将徂征耳,王其图之”。(《明史》日本传)日本南朝的怀良亲王不接受指责,一怒之下拘禁大明正史杨载等二人,并斩杀使团五名成员,三个月后杨载才被放回。明洪武三年(1370年)三月,朱元璋又第三次派遣日使,正使系莱州府同知赵秩,继续指责日本不通好,不禁倭寇。起初怀良亲王也很反感。他从正使赵秩姓赵,想起了元世祖忽必烈曾派遣到日本的使节赵良弼(忽必烈曾两次命元军东征日本,日本镰仓幕府倾全国之力外加台风助力才勉强打败元军,保住日本。但元军两次东征给日本造成的巨大伤亡,仍让日本人心有余悸)。怀良亲王便接着说:“吾国虽处扶桑东,未尝不慕中国,惟蒙古与我等夷,乃欲臣妾我。我先王不服,乃使其臣赵姓者计訹我以好语,语未既,水军十万列海岸矣。以天之灵,雷霆波涛,一时军尽覆。今新天子帝中夏,天使亦姓赵,岂蒙古裔耶?亦将訹我以好语而袭我也。”对此,赵秩则严词回答说:“我大明天子,神圣文武,非蒙古比,我亦非蒙古使者后。能兵,兵我!”(明史《日本传》)当时,日本南朝形势甚恶,在北朝和幕府的强势下,南朝将领相继投降北朝,尤其是南朝军事柱石楠木正仪投降北朝,直接打击了怀良亲王重回京都的企望。在此背景下,怀良亲王态度一变,对明使赵秩颇为友善。赵秩在九州滞留期间,明朝廷遣送回被俘的倭寇和日本嫌疑僧侣15人,更使怀良亲王感到明朝的诚意。明洪武四年(1371年)十月,怀良亲王派使僧祖来等九人随赵秩来明,奉表入贡,贡献马匹、方物及被倭寇俘掠的70余明州台州人。朱元璋对怀良亲王遣使前来,自然十分高兴,对来使盛情招待。明洪武五年(1372年)五月,祖来等归国。朱元璋特派明州天宁寺僧仲由祖阐、南京瓦官寺僧无逸克勤为正使,赴日兼送祖来回国。这次两位明使出使日本,了解到日本有两个朝廷一个幕府,而大权掌握在幕府将军手里,时任将军为足利义满。

是什么原因招致了明太祖朱元璋曾有东征日本的计划?

幕府将军足利义满

于是明使祖阐、克勤企望能与京都的北朝、幕府直接联系。后通过日本天台宗座主尊道联系到了幕府将军足利义满,并被允许上京(日本京都)。祖阐、克勤在京都滞留两个月后回国。随后足利义满也派僧宣闻溪、净业、喜春等为使,随克勤、祖阐同来明朝。这是幕府和明王朝的最初通使。使者于明洪武七年(1374)年七月抵达明都。据《明史》日本传载:“其大臣遣僧宣闻溪等斋书上中书省,贡马及方物,而无表,帝命却之,乃赐其使者遣还。”此后,日本南北两朝,均有使者前来明朝,但大多因无国书而遭到拒绝。明洪武九年(1376年)四月,幕府派僧圭廷用为使赴明“贡且谢罪。”但因其“表词不诚,降诏戒谕”。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日本北朝幕府遣僧明悟等人使明,持有《征夷将军源义满奉丞相书》,但由于言辞傲倨无礼,被拒绝进贡。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日本南朝九州怀良亲王遣使来贡,朱元璋又以无国书为由拒绝其纳贡,并命礼部起草回信予以质问。回函信言辞严厉,明示若不改正,拟将派兵远征日本。

怀良亲王接到明朝回函后,也写了一封信,其中用词甚为尖刻:“臣闻三王立极,五帝禅宗;唯中华而有主,岂夷狄而无君?乾坤浩荡,非一主之独权;宇宙宽洪,做诸邦以分守。盖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臣居远弱之倭,偏小之国,城池不满六十,封疆不足三千,尚存知足之心,故知足长足也。今陛下作中华之王,为万乘之君,城池数千余座,封疆百万余里,犹有不足之心,常起灭绝之意。

夫天发杀机,移星换宿;地发杀机,龙蛇走陆;人发杀机,天地反复。尧舜有德,四海来宾;汤武施仁,八方奉贡。臣闻陛下有兴战之策,小邦有御敌之图,论文有孔孟道德之文章,论武有孙吴韬略之兵法。又闻陛下选股肱之将,起竭力之兵,来侵臣境。水泽之地,山海之州,是以水来土掩,将至兵迎,岂肯跪涂而奉之乎!顺之未必其生,逆之未必其死。相逢贺兰山前,聊以博戏,有何惧哉!若君胜臣负,君亦不武;若臣胜君负,反贻小邦之羞。自古讲和为上,罢战为强;免生灵之涂炭,救黎庶之艰辛。年年进奉于上国,岁岁称臣为弱倭。今遣使臣答黑麻,敬诣丹墀。臣诚惶诚恐稽首顿首,谨具表以闻!”朱元璋读怀良此信甚是愠怒,但远征之事不再提起。

后来明丞相胡惟庸欲借倭寇之力夺取皇位,他与宁波卫指挥林贤勾结。两人计划,首先让胡惟庸佯奏朝廷称林贤有罪,免其职,然后让林贤秘密东渡日本,广泛结交,借兵谋变。林贤到达日本北九州后与日本南朝怀良亲王一派联系,在得到日方答应借兵后,林贤报告胡惟庸。得到报告后,胡又奏请朱元璋恢复林贤官职?林贤得到胡惟庸命令后迅速回国。同时怀良亲王派僧如瑶率兵400余人随行,“诈称入贡,且献巨烛,藏火药、刀剑其中”。在僧如瑶抵达之前,胡惟庸谋叛事已经暴露,胡已被朝廷诛杀,如瑶一行以无国书为名,被拒入贡。数年后,林贤借日本兵祝胡惟庸谋反之事,终被人揭发,林贤被斩。朱元璋对日本因此深恶痛绝,将日本列为“不庭之国”,断绝交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