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障碍——语言塑造的干预及游戏治疗法案例

芃芃成长的故事,个案姓名:芃芃 ,性别:男,年龄:4岁

一、能力水平描述:

1、有语言,有时会出现自言自语,多为仿说广告词或者动画片中的台词。

2、具备基本的认知能力。

3、害羞,不愿意与他人接触,不喜欢和同伴一起玩,与他人说话时害怕直视对方的眼睛。

4、很难接受新鲜的事物,不愿意被表扬。

5、脾气暴躁。

二、目标行为描述:

1、能与他人建立配合意识。

2、减轻孩子对家人的依恋感,适当的与他人进行简单的社会互动。

3、加强注意力以及耐力的练习,加强孩子的等待意识。

4、通过游戏理解规则。

5、加强语言主动性的练习。

社交障碍——语言塑造的干预及游戏治疗法案例

北大医疗脑健康

三、行为原因分析:

芃芃表现出的状况反映了他的身上存在着一定的社交障碍,究其原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缺乏安全感,对接触到的人(物)产生恐慌感,不知道即将会发生什么事情

2、受挫感强烈

3、做事情的耐性差

4、家人的娇惯,家长因害怕孩子发脾气而忍让,轻易满足孩子的需求

社交障碍——语言塑造的干预及游戏治疗法案例

北大医疗脑健康

四、干预策略:

我针对芃芃在社交中存在的上述特征,并结合他的实际情况对他的训练确立了这样的目标:先消除芃芃的紧张心理、根据他的兴趣爱好设计相应的活动;再练习他的分享意识,配合意识,让他与不同的老师和孩子接触,最终可以减少发脾气的次数,并能与小朋友玩简单的互动游戏。

1、 预告法,示范法。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先告诉孩子我们要做什么事情,并给予相应的示范,让孩子知道即将做的事情很安全,没有危险,同时也不必突发事件而大发雷霆。如:老师告诉孩子:”芃芃,我们现在先看十张卡片,看完卡片后要来套套杯”同时把套杯拿出来,老师一边做一边告诉孩子,这时孩子的兴趣很浓,于是,可以很爽快的回答:“好”并能很认真的和老师一起看卡片,套套杯。

2、视觉提示法——结构化教学法。

将孩子在一段时间内需要完成的事情或者要去的地方、场景拍成照片,并告知孩子要去做什么事情,做完一件事情后可以用此照片和老师、家长换强化物,同时家长或老师要给孩子呈现下一张照片中要去做的事情,这样坚持一段后,孩子在情绪上有明显的改善。

3、串联行为教学技术

孩子不愿去人多的地方,也不愿意到公共场合,家长总是强行将孩子带到某地或强行坐在某个位置上,这样反而使孩子更加反抗,针对这一点,我们将链接法和塑造法结合起来,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孩子已经对人多的地方不是特别排斥了。例如:孩子不愿意去饭店吃饭而我们希望孩子能在餐厅用餐,具体策略如下:

1)、孩子站在饭店附近观察屋内的情况

2)、孩子在饭店门口观察

3)、孩子自行在饭店里面走动

4)、孩子听指令站到指定餐桌旁

5)、孩子能主动做到餐桌旁玩玩具

6)、孩子坐到餐桌旁用餐

4、游戏引导法

鉴于孩子不愿意与人主动打招呼、不愿意与他人拉手、拥抱等行为,我则从他感兴趣的方面入手——给他人分食品,在做此项任务之前,首先要建立了孩子的分享意识,之后孩子很愿意把自己的食品分给我吃;其次,让孩子把食物放到老师的个训室(个训室里没有人)或到某个个训室去拿自己喜欢的玩具(事先放好的);再次,要求孩子把食物分给熟悉的老师,并与老师完成打招呼、握手、抱抱等动作。类似的游戏还有很多,孩子现在孩子不仅愿意将自己的好吃的分给不同的老师和小朋友,同时还可以主动找小朋友一起玩,进行简单的互动游戏。

5、社交故事。

孩子很喜欢看动画片“大耳朵图图”,但对于社会规则不理解,所以,我利用看动画片的机会提问孩子一些问题,并将里面的一些情境作为教学内容让孩子来表演,做的次数多了,孩子就能明白一点规则了,而且比较听话了,对老师或家长说的话也没有那么抗拒了。五.干预结果总结:行为干预的效果描述

通过上述方法,经过几个月的个别指导,芃芃现在能够主动地同老师、小朋友打招呼,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对旁人的陌生感降低,跟我们能进行简单地交流,可以主动表达自己的想法。看到芃芃在这几个月里所取得的进步,我感到十分欣慰,同时也深深地体会到个别教育对孤独症儿童的发展有很好的效果。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采用这样的教育方法,争取取得更大的成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