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顾患者须关注的4大生命体征

照顾患者须关注的4大生命体征

「愿你和家人生活得更美好」

以下部分资料来源:美国国家医学图书馆(U.S. National Library of Medicine)

生命体征是可以表明身体一些重要功能状态的,通过日常的测量可以帮助评估一个人的一般身体健康状况,并为疾病的早期发现或进展提供线索。一个人生命体征的正常范围随年龄、体重、性别和整体健康状况而变化。

体温、血压、脉搏、呼吸频率是医学上的四大体征。使用温度计、血压计和手表(或秒表)等简单设备即可进行日常监测。

体温

通常我们简单的将37摄氏度描述为正常体温,然而由于测试时机和部位的影响,实测体温的正常范围也是不同的。常用的测试部位包括口腔、直肠、腋窝、耳道:

●口腔温度:36.3℃至37.2℃。将体温计测试端置于舌下,闭口3分钟后取出读数。

●直肠温度:相对于口腔温度,约高出0.3至0.5℃。插入肛门3分钟后取出读数,测量前应将体温计消毒后并涂抹适量润滑油,如凡士林。

●腋窝温度:36.1℃至37℃,略低于口腔温度。因测量不会接触到体液及黏膜组织,没有感染风险,因此也是最常用的测温方式。将体温计夹在腋窝中,5分钟后取出读数即可。

●耳道温度:须使用耳枪式温度计,它可通过鼓膜的红外辐射感应来测量体温。测试时只需将探头对准内耳道,按下测量按键后数秒钟就能得出测试结果。测量过程中体温计不需要与身体部位发生接触,且测量时间短,因此也更适用于一些特殊重病患者。由于设备的数据处理方式不同,显示结果也有差异,按照口腔温度(36.3℃至37.2℃)作为参考标准即可。通常可多次测量取最大值,另外中耳炎患者对测试精度影响较大,须采用其他测量方式。

照顾患者须关注的4大生命体征

对于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如癌症化疗期间的患者,当出现37.4℃至38℃(口腔温度)的长时间持续低烧时应尽快就医,而普通人大多数情况可以自然恢复或用药康复,但如果多日不退烧则很可能是其他疾病征兆,也应就医检查。

体温在38℃以上会对人体产生损害,例如酶的活性受到影响从而出现腹泻、肌肉疼痛等并发症状,甚至会影响大脑,因此不建议仅依靠“自身免疫力”来康复。而出现41℃以上的高烧则会直接危急生命,必须立刻进行急诊。此外,如体温低于正常值也建议尽快就诊,虽然这种情况相对罕见。

血压

相较而言,血压仪还不是较为普及的家庭检测设备。血压仪有两个读数,分别为收缩压(高压)和舒张压(低压),正常值为:

90mmHg < 收缩压 < 140mmHg

60mmHg < 舒张压 < 90mmHg

未成年人的标准血压范围与成人有较大差异,可参考以下表格:

照顾患者须关注的4大生命体征

高血压通常是由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心血管问题引起的,很容易发展为各种心脑血管疾病;而过低的血压则是生命体虚弱的征兆,甚至是死亡的前兆。因此建议以下人群使用家用血压仪或利用社区资源每周进行血压监测,并调整生活习惯:

● 40岁以上;

● 肥胖;

● 嗜酒;

● 吸烟;

● 长期缺乏运动;

● 高盐或高脂肪饮食习惯;

● 长期有精神相关症状如焦虑、紧张、狂躁等;

● 已查出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 有高血压、心血管疾病家族史;

● 其他相关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脏疾病等。

脉搏

脉搏是心脏通过动脉泵血时的频率,也可以称为“心率”,记录为每分钟节拍(bpm)。脉搏通常在手腕(桡动脉)处检测,用二指或三指搭在相应位置即可感觉到。替代部位包括肘部(肱动脉),颈部(颈动脉),膝盖后(腘动脉)或足部(足背及胫后动脉)。

使用听诊器直接听心跳也可以进行测量,对于脉搏较弱的患者也可以使用这种替代方法。

脉搏正常范围随年龄而变化:

● 新生儿或婴儿:130至150次/分钟;

● 幼儿:100至120次/分钟;

● 儿童:60至100次/分钟;

● 青少年:80-100 次/分钟;

● 成年:50至80次/分钟;

● 老年:50至60次/分钟。

运动员的脉搏相对其他成人较缓,在50次/分钟左右。排除掉干扰因素如运动、摄入(如刚刚饮酒、咖啡、浓茶,服用肾上腺素、麻黄素等药物)等,不正常的脉搏则可能为心血管疾病或生命体虚弱的征兆。对于重病患者,应进行心率监测,相对较轻未实施监测者,也应每隔一段时间检测脉搏。

照顾患者须关注的4大生命体征

呼吸频率

呼吸是更为直观的生命体征,同时也反映了心肺功能、生命体整体状况、呼吸功能障碍等状况。也有研究表明呼吸速率也是血液酸性的表现指标之一,因为呼吸的主要功能之一是排出体内的二氧化碳。

由于呼吸频率是主观可控的,因此在测量计数时应由其照顾者协助,并在患者未察觉的状态下进行。可观察胸腹部起伏来计算每分钟呼吸次数,而对于呼吸微弱的患者,可以拿少许轻盈物体如棉花、羽毛、细纸条,放在鼻前来观察。在安静状态下,成年人的正常呼吸频率在16至20次每分钟。

很多疾病症状都会伴随者四大生命体征的变化,因此建议进行长期、定期监测来了解自身健康状况。对于重病患者而言,这几项指标是作为非专业医护人员的家庭照顾者的可靠判断依据,当这些指标出现异常时,应及时向医生反馈。

持续关注照顾者联盟,了解护理知识,与其他家庭照顾者交流。

照顾患者须关注的4大生命体征

社群 | 知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