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法战争为什么左宗棠退出

左宗棠是中国晚清政治家、军事家、民族英雄。

当时处于清朝末期,中国因为闭关锁国的政策,渐渐地被西方国家所超越,中国就像是一块巨大的肥肉,各个国家都想来分一块肉吃,所以当时的中国四处战乱,民不聊生。

中法战争为什么左宗棠退出

1883年,越南局势恶化,北京方面全面接到了清军一败再败的消息。左宗棠上奏分析局势,自请赴边督军,并令王德榜招募士兵组成恪靖定边军,准备作战。清朝同意了左宗棠的部分请求,但未同意其亲赴前线。

1884年1月,左宗棠因为目疾请求回籍调治。到了4月,因中法战争战事紧张提前销假,6月,入京任军机大臣,并管理神机营事务。8月,孤拔所率法军于在马尾海战全歼驻扎福建马尾的中国海军,破坏福州船政局。9月,坚决主战的左宗棠奉旨以钦差大臣身份督办闽海军务,挽救战局。12月,左宗棠抵达福州,积极布防,并组成"恪靖援台军"东渡台湾。

中法战争为什么左宗棠退出

1885年3月,黑旗军、恪靖定边军等在镇南关得胜,夺取了谅山。对于当时的局势来说,慈禧独揽大权,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命李鸿章跟法国代表谈判,能不打就不打。清政府"乘胜即收",令前线各军停战撤军,与法国议和。左宗棠不满,上《密陈要盟宜慎防兵难撤折》,但没能改变清廷的方针。

中法战争为什么左宗棠退出

因为左宗棠的能力太大了,清廷怕左宗棠拥兵自重,所以听从了潘鼎新、刘铭传等陷害攻击"恪靖定边军"首领王德榜、台湾道刘璈,使他们失去兵权。从而削弱了左宗棠的权力,左宗棠上书朝廷为属下鸣冤叫屈,可是清廷并没有听从左宗棠的冤屈。

当时中国的权利牢牢的掌握在慈禧一人手中,在这样一个历史变革时期,集权对中国的危害才是巨大的。不管龙椅上坐着的是慈禧还是乾隆,只要是集权,都是贻害无穷的,最后左宗棠心灰意冷,决定告病回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