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只能说,真的怀念王石。起码他在任的时候,万科质量门很少裹挟人命。

1st

昨天(12月29日)上午9时10分,上海万科位于闵行区七宝镇新龙路、号文路附近一在建工地发生塌方事故。事故造成的塌方面积达200平方米,3名工人被压身亡。

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万科此次坍塌,有业内人士表示,应该是施工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基坑支护出问题;加上坡顶堆载,放坡后未及时进行支护处理、裸露时间过长导致。

显然这已经不是万科第一次发生事故,2018年以来,郑州万科城、中山万科城、贵阳万科理想城等多个万科旗下项目发生安全事故。

贵阳理想城:

2018年12月1日中午,贵阳万科理想城二期F区边坡支护单位贵州地矿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施工工人罗某因操作潜孔钻不当,导致衣物卷入钻杆,引起窒息。经医护人员全力抢救,仍无法挽回罗某生命。

中山万科城:

2018年11月12日下午,中山万科城停车场局部板面突发大面积坍塌。坍塌原因是填土作业人员违反操作规程,且大型满载平板车停放不当,导致顶板过于集中荷载,造成局部坍塌。事故“所幸”未造成人命伤亡,但是引起了媒体的大规模报道。

合肥万科城市之光:

2018年8月23日上午,合肥万科城市之光即将完成的工地上,一名工人在拆除围挡时,门墩突然倒塌,当场被砸中身亡。

郑州万科城:

2018年2月,郑州万科城停车场发生200米暖气管脱落,多辆私家车被砸。除此之外,郑州万科城还多次卷入维权事件。

......

从这些血淋淋的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当万科高喊口号“活下去”,仅仅两个月,万科所属工地上已有多条鲜活生命离开人世。

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如今,万科销售额过6000亿,万科大概率是“活下去”了,可很多工人,却没能活下去。

2nd

说实话,我觉得万科,尤其是近几年来的万科,应该算是最会作秀的房企。

从“白银时代”到“活下去”,每一个论点都相当博眼球。但是,2014年提出的“白银时代”被2015年的火爆场面打脸,白银时代实为钻石时代;2018年的房地产,也远未到活不下去的时候,屡创新高的业绩排行榜就是明证。

可万科就是万科,总有一群拥趸。“为什么......总是万科”这类标题,就经常出现在各类媒体头条。

然而,秀过了头,就开始忘记曾经吃过的苦。在王石时代,万科虽然也不乏质量门,比如“毒地板”、“毒墙”、“纸板门”、“变电门”、“诚信门”,但好歹没有直接的命案,多是装修环节的问题,而且王石等一众管理层对此还能直接回应,又是飞行检查又是道歉,把对质量重视的姿态至少做足了。

例如“毒地板”门,事情发生后,万科立即启动了地板更换和业主补偿方案,王石在微博上承诺地板有问题一定负全责,并就此事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时任万科总裁郁亮、万科董秘谭华杰等集团高层出席了发布会。在回答记者的问题“为什么是万科经理道歉,而不是采购经理”时,郁亮表示:“

与其谴责采购经理,不如谴责我,我来负责最好!”

而如今,万科已经落到连伤几条人命的地步,我们何时看到过集团领导人像王石时代的领导那样,把问题摆在台面上,去回应解决?

领导人不予回应也就算了,甚至欲盖弥彰,连夜利用白漆将大门上的“vanke”标志掩盖。

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上海闵行事故发生后,万科logo连夜被涂油漆遮蔽

其实,万科的领导,还是曾经的那些领导,但万科,已不是曾经的万科。

3rd

房价越来越贵,但房企的面子和口碑,越来越便宜。

2004年,我还记得武汉万科四季花城因为周边垃圾场问题,爆发大规模群诉,这事其实错在政府未按承诺,在两年内迁走垃圾场,但客户没找政府,只找万科。

为什么?因为这些客户,还相信万科爱惜自己的羽毛。

果不其然,王石了解情况后,拒绝了武汉万科负责人的回避请求,亲自前往社区与业主见面说:“万科有责任,我们一定担”。

随后,万科接管了垃圾场,清理了恶臭和污染物,把垃圾场建成了植物园,后来,这个植物园又变成武汉园博园主会场。业主和政府、万科,三者皆大欢喜。

据说,管理这个垃圾场的时候,就连拾荒者,万科都给予补偿,因为万科禁止拾荒者捡垃圾烧电线。

也正是从这件事起,万科确定了一个新的标准,就是红线外不利因素公示,坦诚无误的告诉大家,这个楼盘的外在缺陷是什么。现在,这个制度已经成为全行业的通行标准动作。

而如今呢?近几年的万科,制度创新拿得出手的,只有一个合伙人(跟投机制)。

当然,跟红线外不利因素公示一样,合伙人制度仍旧成了全行业的通行标准。跟投成为行业风潮,所有的员工都成了一条绳上的蚂蚱,要么卖出房子赚钱,要么卖不出房子自己亏钱。

由此,在这个合伙人与跟投机制中,激励的核心都围绕着周转与利润。再没有哪个房企,把客户满意度、施工质量与跟投绑定。

而房企的利润逻辑,也从整个大盘面的盈利,变成了单个项目的必须盈利。在此之前,房企是可以在某个项目上亏钱来赚取口碑、在另外一些项目上挣钱来弥补利润的;而现在,房企必须在每个项目上都赚钱,否则跟投的合伙人们是不高兴的。

由此,在合伙人的推动下,万科的一些城市公司,为了控制成本,每平方的钢筋用量已经精简到极致的程度,其楼板以薄著称。虽然国家规范还是满足的,但节省到那种地步,还是令不少更有追求的同行嫌弃。

万科的合伙人制度,当然是行业的一种巨大进步,它盘活了企业的融资能力,释放了地产行业的活力。但是不与工程管理深度捆绑,不与客户满意度深度捆绑的合伙人制度,值得反思。

也许,当一个行业,一切都开始向“钱”看的时候,行业自然也就没了理想,你自然也不能指望,他会对客户像以前那么负责。

4th

还记得那一年,万科的广告词是:“最温馨的灯光,一定在你回家的路上”、“质量好不好,客户说了算”、“我们1%的失误,对客户就是100%的损失。”

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还记得那一年,万科的官方PPT上,写着万科的愿景,是“成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跑者”、“成为最佳企业社会公民、最受尊敬的企业”、“拥有最忠诚的客户群”、“客户是我们永远的伙伴”。

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万科再坍塌:为什么……仍是万科

甚至我还记得,在两个多月前,万科郁亮在南方区域的月度例会上是这么说的:“我们更关心的不是其他,是产品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的问题,限价时代使得很多企业在产品力上不花功夫,但未来市场有可能不会增长,总体市场规模仍然很大,靠什么让消费者选择你?要靠性价比、产品和服务的能力,在这一点上,大家要花功夫。

在“万宝之争”的时候,每次我们说情怀,都有人拼命怼,说王石的情怀、万科的情怀是骗人的,然而到了当下,当行业愈发赤裸裸,却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怀念,那一个还看重口碑、看重情怀的年代。

是啊,那些个年代,不仅有王石,还有宋卫平,有黄文仔。王石坐飞机,随身带着检查队,做出了第一个业内飞检标准;宋卫平戴手套,随身带着拆迁队,哪里做得不好,直接大手一挥拉来推土机;黄文仔更牛,亲自拿大锤,砸烂几百万的样板间、会所、沙盘,不在话下。

而如今,王石携手红颜,归隐江湖;宋卫平放下绿城,安于退休;黄文仔虽在高位,毕竟花甲,再难抡起砸样板间的大锤了。这些爱面子、讲口碑的人,都已退下潮头,房地产行业,也再难看见有敢于直面质量问题的老板、敢于推倒重来的老板。

5th

曾经有人说,行业需要领头羊,而做领头羊,不仅要有相对应的业绩实力,更需要的是社会认同。

很显然,以前的万科,当之无愧是行业领头羊。不仅仅是业绩,更是基于万科阳光干净的企业文化,生成令人称赞的制度和体系,乃至一整套真正关注客户的企业思想。

然而,时过境迁,现在在万科官网,连企业文化的栏目都找不到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曾经万科有一句很著名的论断:“万科可能会为了质量沦为老二老三”。说万科如果一意以利润为导向,那么后千亿时代,可能面临覆灭式的危机,最终被消费者所抛弃。所以,万科股东要做好准备,当你觉得万科股票值得拥有的时候,你要考虑可能万科为了质量会沦为老二老三。

而如今,万科业绩沦为了老二,却并不是为了质量。

曾经万科提出,不再关注销售额,而是追求“有质量的增长”。万科曾刻意放慢速度,刻意保持“斐波拉契数列”式增长,甚至给予HR一票否决权,以保证企业管理能力与项目发展能力相匹配。

而如今,万科关注销售额,却再也没有追求过“有质量的增长”。

也许,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初心易得,始终难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