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了味的压岁钱

变了味的压岁钱

每到过年的时候,小孩子是最欢乐的,我小时候就是这样。不仅有很多好吃的,平常不仅怎么吃的大鱼大肉过年管饱,很少吃的零食过年都是大把大把的;过年还能放炮,听着声声炸响,闻着那个燃烧的味,我就知道:过年了!

过年对于小孩子还有一个极为快乐的时刻:发压岁钱。这是我小时候最高兴的时候了,竟然有钱拿!摸着手里钞票,不住地乐呵。

过了这么多年,拿了好多压岁钱,可你知道压岁钱的来历吗?

变了味的压岁钱

压岁钱,最初并不是“钱”!而且压岁钱的本名叫“压祟钱”!

压岁钱的来源已经不可考证了,其最初的用意是镇恶压邪。传说是人们认为小孩子容易受到鬼祟的侵害,为了压制祟,长辈们便给小辈发压岁钱,以此祝福孩子平安过岁。民间认为孩子可以用压岁钱贿赂要侵害他们的恶鬼妖魔,从而逢凶化吉。所以,压岁钱最初的意义是祝福。

变了味的压岁钱

压岁钱不是真的钱,而是特制的钱,是仿制品,类似于纪念币。压岁钱或铜或铁,形状或方或长,上面一般刻有“吉祥如意”、“长命百岁”等祝福话语,是辟邪品。

压岁钱作为一种传统习俗,一般是在新年倒计时时由长辈发给晚辈,或者在孩子睡下后放到床脚或枕边,作为“压祟”,包含着长辈对晚辈的真切祝福。还有晚辈敬给老人的,“守岁”,意为祝福长命百岁。

压岁钱从特制钱变为通用货币,似乎是从民国时期,当时是长辈用红纸包了100文铜钱,意为“长命百岁”,后来压岁钱就变成了真钱。最初还只是祝福以之意,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压岁钱是越给越多,祝福的寓意却愈加走样,其形式和味道早变了模样。

变了味的压岁钱

小时候我生活在农村,过年发压岁钱让我是又高兴,又愤懑,还无奈,原因在于三点:

第一,压岁钱越来越多,可它却不归我管了!

小时候的压岁钱才多少?我记忆里是10块,20块,50块的很少见,现在呢?100块!没二话,就100。不是说强制压岁钱发100,而是经济发展了,生活好了,压岁钱是越给越多,人家送礼,到了时候,你也得还礼。人家给你孩子100,你给人家孩子50,像话吗?

所以现在过年发压岁钱,几乎都是一张红钞票,再多就给不了了,小孩子太多了,过年走亲戚带着孩子,大多都是这时候发压岁钱,亲戚多的你知道得发多少吗?发的能破产。而且现在物价飞涨,工资不见涨多少,过年回家这个习俗不是祝福了,吓得多少人都不敢回家过年了。

压岁钱一多,就有了问题——上交给父母!压岁钱是多了,可钱一多,父母就会说小孩子拿钱干嘛,也不会用,交给我们保管吧。我小时候就是这样,每次拿到手的压岁钱还没捂热乎就上交了,搞得我后来都不想要了,反正都不是我管,要它干嘛。

虽说小孩子拿着这么多钱不安全,但这样的做法实在是让人反感。

而且,父母拿着这压岁钱会干嘛?给其他小孩子发压岁钱。拿着我的压岁钱,给别人发压岁钱!有时候一发压岁钱的时候父母就会说没有零钱(10块的时候),让我把压岁钱拿出几张,我……我很无奈啊!

变了味的压岁钱

第二,压岁钱变成了真钱,不再压岁!

我大一点的时候也发压岁钱,但是变了味,不是一般的变味。很多时候人家发给我压岁钱,父母竟然会拦着不让给!这是发给我的还是发给你的?这样子我一看就知道,哦,不能要人家的压岁钱。这还是压岁钱吗?

自此之后,我对压岁钱就开始变得厌恶,再也不想要压岁钱了。

变了味的压岁钱

第三,压岁钱变成了形式,毫无意义的形式!

就像我说的,现在过年都知道压岁钱,可压岁钱的意义却都忘得一干二净,只知道发的是钱,是亮闪闪的金钱,背后对孩子的祝福没有多少人的知道。这就好像儿女以为只要给父母足够的钱,生活过得好就行了,不需要经常回家,而父母最缺的不是物质,而是儿女在身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