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遞代收成日常,便利多還是風險大?

網購已成為很多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下班後去代收點拿快遞也不再是一件新鮮事。但本應送貨上門的包裹沒有溝通就被放在代收點“一扔了事”、投訴後反遭快遞員糾纏、逾期取貨需支付費用……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是不是快遞員變懶了”?隨著快遞行業的壯大,快遞代收亂象亟須解決。

快遞代收引發的問題並不止於“被代收”,記者調查發現,冒領、錯領等問題在日常生活中也十分突出。在上海市徐彙區某小區,記者發現所有快遞都扔在小區的代收點貨架上按樓號堆放,無人看管。任何人均可在貨架上自行尋找快遞,無人阻攔。在該小區居住的郭先生告訴記者,他“雙十一”購買的牛奶早已顯示簽收,但貨架上找不到。由於快遞員表示已放貨架上,他只能自認倒黴。

快遞代收成日常,便利多還是風險大?


業內人士表示,未經收件人允許的代收行為看似事小,實則屬於違規行為。2018年5月1日起,我國第一部專門針對快遞業的行政法規《快遞暫行條例》開始施行。其中第二十五條明確規定,經營快遞業務的企業應當將快件投遞到約定的收件地址、收件人或者收件人指定的代收人,並告知收件人或者代收人當面驗收。收件人或者代收人有權當面驗收。

國家郵政局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快遞業務量超500億件,業務收入超6000億元,新增社會就業20萬人以上。快遞的飛速發展極大地方便了人們的生活,而快遞末端投遞和代收業務,已成為物流的一項重要環節。

快遞代收成日常,便利多還是風險大?

快遞代收的快速發展,使得解決相關亂象變得迫在眉睫,這對整個行業健康發展、保障消費者權益均有重要意義。記者發現,北京某些小區的快遞櫃上已貼上“敬愛的快遞小哥,在把快遞放進貨櫃之前,請徵得客戶的同意”等字樣,但大部分代收櫃並未做出相應提示。

業內人士表示,快遞代收大大降低了行業成本,解決相關問題需要快遞公司增加人手,提高服務意識,加強與用戶的溝通,才能保證服務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