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所有人都選擇餘額寶,而不在銀行存錢,你認為銀行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有點腦洞大開,太有趣。反問一句,如果銀行都關門了,你是去支付寶公司取現金,還是去存現金?等到支付寶公司都可以存取現金了,它也就成銀行了。按照推理,即使所有人都選擇餘額寶,銀行也不會倒閉。而是,新的銀行再次誕生,唱衰銀行或許就是黃粱一夢。

如果所有人都選擇餘額寶,而不在銀行存錢,你認為銀行會怎麼做?

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銀行,但餘額寶可以無足輕重。回顧世界金融發展史,銀行從誕生至今,已經有上百年曆史,而餘額寶也僅僅幾年時間,稚嫩的身軀難以承受服務經濟的重任;從功能上講,餘額寶功能只是金融業職能之滄海一粟,而銀行則以全方位,多維度滲入經濟之軀,促進其健康成長。儘管當今餘額寶的規模快要接近2萬億,但其地位和影響力與整個銀行體系相比,仍然不能相提並論,這是毋庸置疑。

如果所有人都選擇餘額寶,而不在銀行存錢,你認為銀行會怎麼做?

所有人都會選擇餘額寶,拋棄銀行嗎?即使這是一種假設,也不可能成立。

說的簡單點,支付寶也就是一個第三方支付平臺,餘額寶主要起到餘額理財和支付作用。餘額理財曾經收益率高達7%左右,確實成了大眾理財偶像平臺,也狠狠給銀行上了一課。但隨著貨幣政策的變化,餘額寶收益率一路下滑,至今一直在2.6%點位徘徊,天弘基金規模下降幾千萬,除了轉換成其他貨幣基金外,也有流出,包括流入銀行,而不是有人說的從銀行流入餘額寶。

其次,在支付功能上,銀行也正在捲土重來,未來支付市場究竟誰來做主?雖然我們不得而知,但這肯定需要持久的實力來證明。

如果所有人都選擇餘額寶,而不在銀行存錢,你認為銀行會怎麼做?

餘額寶實際就是一個理財代理銷售平臺,至今接入了13只貨幣基金,以天弘基金暫時一家獨大。客戶存入餘額寶,實際上就是買了其中貨幣基金之一,餘額寶並不負責募集資金的運營和管理,只是充當中介。換句話說,餘額寶基金收益如何,與餘額寶沒有一毛錢關係,都要看基金公司的運作效果,賺錢了多分點,虧本了也需要客戶買單。而實際上,銀行作為一種金融平臺,也代理了很多貨幣基金,模式和收益率與餘額寶非常相似,只是銀行沒有馬雲會包裝與宣傳罷了,瞭解的人少,購買的人更少。

如果所有人都選擇餘額寶,而不在銀行存錢,你認為銀行會怎麼做?

其實,舞臺上的互聯網金融與銀行並非有人想象的那樣水火不容,你死我活,而是在競爭中相互借鑑與學習,相互包容,共同構建了我國更加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在2017年一年的時間裡,工商,農行,中國,建設,交通五大國有銀行也陸續與很多平臺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這就是最好的證明。因此,臺下的觀眾也別想多了,究竟選擇餘額寶還是銀行,相信各人自有判斷與需求。

以上僅為個人觀點,不做任何投資性建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