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老師:道德不是說出來的!范仲淹身體力行!寫下千古名句!

道德,從來就不是大腦和嘴巴的造物。在傳統的智慧裡,德大抵可分為兩部分:德性,德行。 也就是說,道德,源於品性,成於行動。說道德話,不如做道德事。如果不做道德事,道德也就成了鏡花水月、空中樓閣。中國歷史上,真正的有德之人哪個不是地地道道的實踐派?

韓老師:道德不是說出來的!范仲淹身體力行!寫下千古名句!

范仲淹在《岳陽樓記》裡寫道: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句千古名言既不是靈光一閃的高調,也絕非沽名釣譽的空談。范仲淹窮盡一生之力為國家排憂解難。北宋明道二年(公元一零三三年),章獻太后駕崩,仁宗皇帝親政,百廢待興之時,范仲淹奉召入朝。七月,旱情如火,蝗災如荼,江淮蒙難,京東告急。用什麼來拯救百姓?行動!當社會的危機迫在眉睫,唯一智慧的選擇就是挺身而出,果斷地釆取行動,當然,是理性的行動。

韓老師:道德不是說出來的!范仲淹身體力行!寫下千古名句!

范仲淹奏請朝廷派人巡視災情,仁宗竟不以為意,或許他覺得災荒年年有、不必大驚小怪。范仲淹並沒有因碰壁而放棄,他發揮了自己的文學特長、用假設和對比的方法諷諫仁宗:"倘若宮中停食半日,陛下該當如何?"己所不欲,推己及民,皇帝陛下幡然醒悟,於是,委派范仲淹安撫數十萬災民。范仲淹奉召濟民,開倉賑災。大災過後,范仲淹把災民聊以充飢的野草當作"紀念品"帶回皇宮贈予皇帝,希望藉此告誡皇帝和百官:天下憂患,驕奢亡國。

韓老師:道德不是說出來的!范仲淹身體力行!寫下千古名句!

懷抱實幹興邦的夢想,慶曆三年(公元一零四三年),范仲淹攜手當時名臣韓琦、富弼、歐陽修,拉開了波瀾壯闊的北宋政治改革的序幕,史稱慶曆新政。慶曆新政,針對冗官冗員、人浮於事這顆社會毒瘤,雷厲風行地整頓吏治。

韓老師:道德不是說出來的!范仲淹身體力行!寫下千古名句!

不久後,慶曆新政就夭折了,夭折於官僚們的反對阻撓,更夭折於慶曆皇帝宋仁宗的猶疑反覆、優柔寡斷,顯然,這位擁有雄心抱負的帝王面對朝廷病疣、社會頑疾,最終成了思想上的巨人、行動上的矮子。

歷史見證,范仲淹是一個行動者、實踐家,他有憂患意識,更有實幹精神。 所以,他對後世的影響,不止於言論,還有諸多事蹟。不管身居何職、身在何地、身處何境,他都努力地把情懷和信念付諸實踐:做鹽運小吏時,修築海堤,防洪安民;做封疆大吏時,鞏固邊防,保家衛國。

韓老師:道德不是說出來的!范仲淹身體力行!寫下千古名句!

心懷道義,積極作為,無論在哪個時代,這都是仁人志士們之於社會公德的正確態度。范仲淹如是,王陽明如是,曾國藩亦如是。當國家經歷前所未有之變局的時候,曾國藩、左宗棠、沈葆貞、嚴復等人在開眼看世界的同時,更以實際行動為中國製造堅船利炮、興辦新式教育。

無知識無以成理想,無行動無以利天下。做一個社會公德的實踐者,知行合一。知行合一,也就是我們津津樂道而又流於清談的"仰望星空,腳踏實地"。社會公德,知之,行之,此謂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