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康生虽然人已废,但他的书法艺术还是得到认可并流传,那么,年青时到底是如何打下基础的呢,我们来到他的故里探寻成长的轨迹。康生,原名张宗可,字少卿,曾用名赵溶、张溶、张耘,乳名张旺,笔名鲁赤水,山东诸城大台庄人,其家庭是一个富裕的地主,其家族为名门望族,祖父张鸿仪曾为贡生。康生的故里大台庄,现已经改成黄岛区胶南市经济开发区大台村了,他的故居也成了村委会驻地。康生的童年和少年时期是在这里度过的。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其实,康生居住在这里的时候,是一个顽劣少年,他13岁那年,因与群党在村里殴斗,因而遭父亲禁闭,后来在友人协助下到青岛学习。随后就离开了大台村。其实,真正康生走上书法艺术之路的,并不是在这个位于青岛西海岸,峄山西侧,地处丘陵,以前的交通不发达的时候,是比较偏僻的农村,而是在他成长最重要的另一个地方,即诸城县城里阁街南端西侧,坐落在兴华路和府前街交界的西北方向,是一座传统的四合院,建筑设计极为精美,诸城博物馆曾在此多年。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此前, 康生故里搞过一些他的字画、征集,后来因特种原因不存了,如今,只剩下在上了年纪老人记忆中,由于距离现在年代并不久远,当地稍微上了年纪的人,依然对当年康生的故居记忆犹新,人称老县城西关,就是诸城西城门外。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据当地老人们介绍,那时开辟的康生故居大门东向,整个院落东西长30.7米,南北宽16.3米,总面积500.4平方米,北、南、东三面房屋,西面临墙。北房为堂屋共5间,南房3间,东房5间,砖、石、土、木结构,北房前门外西侧,有一株大石榴树,后移至博物馆新址,如今不枝繁叶茂,人们一说,这棵树是康生家院子里的呢。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康生旧居原为城里马姓专卖酱油杂货的小店铺,后因故停业,在康生十多岁的时候,因家庭遭到变故,他在大台村的富庶之家被土匪抢劫一空,大哥也在抢劫中丧命,他父亲觉得有钱在农村里还是很危险,毕竟遭歹徒抢劫叫天天不应,还是城里安全些,毕竟警察都在城里,于是,便购了这所房子。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拆掉故居附近建筑

于是,在康生真正成长的十多年的时光里,他去青岛礼贤学校学习,算是上了“洋学堂”,还结识了当时住在青岛的清朝遗老——宣统皇帝的老师陆润庠,及两个山东状元王寿彭、曹鸿勋和一个姓刘的探花,专心致志跟着这些名师大腕学了几年,从而打下了深厚的文化、艺术底子。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后来他主要在诸城生活和工作很长一段时间,他从事的艺术、书法、国学、国画、金石篆刻,收藏鉴赏等方面的造诣,基本上是在这一时期,也就是在诸城完全的基础。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慢慢地康生形成样样精通,多才多艺,博学多识,通经史,工诗文,擅书画,习书法,书法很好,真草隶篆,能左右开弓,尤擅章草,还会拉胡琴,对戏剧也研究。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那么,他在诸城的故里,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呢?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他的故里诸城地形南高北低,在境内有一条河,称为潍河,是山东境内第一大河流,在中国的大河向东流,唯独这条是例外,河水却不流向黄海,而是向北经潍河注入渤海,所以古人“扶淇自古北流水”之语。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拆掉故居附近建筑

康生青年的成名,是从诸城走出去,经过友人介绍进入上海之后,因为有扎实的文化艺术功底,对他当年搞地下工作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那时革命陷入低潮,特别是上海白色恐怖特别严重,不少革命前辈都抛头颅,洒热血,秘密躲藏,唯独这康生,凭借书法造诣深,被当时民国宁波帮老大、江浙财团头号大亨、连蒋介石都敬他五分的富豪虞洽卿青睐,竟然以上海中华商会会长虞洽卿私人秘书的身份,干得如鱼得水,这在党内人物中是十分罕见的。

康生出生与成长地不在一处,当地老人忆,他书法造诣在这打下基础

今天,在诸城康生的故居的当地上了年纪的人一谈起往事,还是津津乐道他的一些经历这段故事,称他的书法艺术都是在这旧居里打下基础的,人们听了,权当是茶余饭后的一些谈资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