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才是孩子脾虛的根本原因,99%的媽媽都不知道!

後臺有位媽媽提了一個很有意思的問題:我的孩子在一歲多了,對土就特別的感興趣,只要遇到土堆、土坑、土地都想用手抓一抓,就喜歡挖土玩,每天身上都髒兮兮的,怎麼阻止也不行!孩子為什麼就喜歡玩土啊!

其實,我想說的是,這是一個多好的親近大自然的機會,我們作為父母為啥接受不了孩子玩土,其實這裡面真的是好處多多!

1

先來說身邊這樣的一件事:

秋天,不知是何緣故,公園水塘幹了,小朋友們卻多了一個樂園,每天在這裡挖土玩,剛開始只有幾個小朋友,後來越來越多,他們玩地非常投入,看他們的神情,會發現這些泥土帶來的樂趣,不亞於任何高級玩具。

在公園的旁邊,有一所幼兒園,美美就在裡面讀書,下課後,每天幾乎與小夥伴們在公園奔跑、玩泥巴,流感爆發期的時期,幾乎一個班的孩子都中招了,,但是美美卻沒事,好像病毒完全繞道而行了!別以為我在說故事,這裡面自然有著一定的科學道理!

說到讓孩子玩土,許多人第一想到的就是骯髒和各種細菌,卻忘記了,如果這世界上沒有土壤,我們的生命會備受各種疾病的困擾,甚至會消失。

遠離細菌,卻接近疾病

在《衛生假說和達爾文醫學》主要有一個觀點:講衛生改善了生活環境,讓我們遠離細菌而接近疾病。隨著衛生越來越升級,疾病的種類和數量會增加,並且顯著年輕化。為什麼會有這個情況呢?

因為你生活越好,就越經常呆在高樓大廈中,就越遠離土壤中的微生物。如果我們與外邊的微生物基本不接觸,將來患呼吸道和鼻炎的機會也會增加很多倍。

原來這才是孩子脾虛的根本原因,99%的媽媽都不知道!

2

我們在生活中,出差或者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就會出現腹瀉等情況,這也就是我們說的:水土不服!

科學表明:長期生活在這一方水土的人,他們的“腸道菌群”中就形成了對於這一方水土所對應的菌群模式和結構特徵的永久性記憶。

對於遠離故土的人們來說,所謂的“思鄉心切”“故土難離”,實際上就是人體的“腸道菌群”在呼喚著對於故鄉、家鄉飲食(文化)的記憶。這個時候,只要用水沖泡一杯從老家帶過來的泥土,這種“思鄉心切”的慾望就可以很快被滿足了,因為老家泥土中的菌群進入到人體的腸道後,讓人體能夠感覺到了故鄉的信息啊。而且,能夠吃到老家口味的飯菜,“腸道菌群”中負責家鄉記憶的菌群也會被強化一次,也是這個道理。

所以土地對於每個人來說真的非常重要!而且長玩土的孩子還不會脾虛!

3

我們都知道,小孩子很容易脾虛,脾是人的基礎,屬土,所以是根基,脾不好會直接影響其他器官。小兒脾虛可能表現有:溼疹、黃水瘡、鵝口瘡、黃疸、手腳潮溼,這是表徵。還會引起便秘、腹瀉、痰多咳嗽、這是內症。我們常講的孩子缺乏某種微量元素!也是因為脾虛,吸收不好。

土裡面有很多的礦物質,孩子在玩土的時候可以吸收到很多土裡面的礦物質,而這些微小的物質都是人體最需要的微量元素,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很大的幫助的!

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曾說及泥與人體的關係,曰:“諸土皆能勝溼補脾。”,脾屬土,自然界的泥土能給孩子帶來陽氣。在中醫理念中有“地氣”的概念,很多時候我們身體不適時,大地能夠滋養甚至療愈我們的身體。

孩子喜歡在地上打滾、玩土、玩沙、玩泥巴等,都是與大自然聯結的本能表現,是他補充“地氣”“自然之氣”的方式。

此外,孩子在玩土的過程中可以學到很多的東西,通過挖、抓、刨、撒等動作可以大大的開發孩子的大腦和協作能力。玩土也可以讓孩子們真正享受本能的那種快樂,讓孩子們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

所以說,玩土不僅僅不會危害到孩子的健康,反而會讓孩子們的身體更加的健壯,不容易生病。因而,當我們的孩子玩土的時候,只需要看著孩子不吃到嘴裡就好了,給孩子們一片自由的天地,讓他們盡情的玩耍,不要再吵嚷他們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